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3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2篇 |
综合类 | 46篇 |
基础理论 | 10篇 |
污染及防治 | 12篇 |
评价与监测 | 1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4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研究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80和乳化剂OP存在下,于pH8.5缓冲介质中,铜(Ⅱ)与铜试剂显色反应条件。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53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54×104L·mol-1.cm-1,铜(Ⅱ)含量在0~7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法与巯基棉富集分离相结合,应用于天然水及废水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3.
利用巯基乙酸与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SA)表面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制备了巯基改性互花米草(TMSA)生物吸附剂,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证实巯基被接枝到互花米草表面。对模拟的阳离子染料(甲基紫和亚甲基蓝)废水进行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平衡吸附量随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而降低;溶液初始pH为8左右吸附效果较好;提高染料初始浓度和温度(10~30 ℃),吸附量都相应升高;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方程。 相似文献
54.
本文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工业废水中硫化促进剂M进行监测,并用高分子多孔树脂做吸附剂,使废水的COD值明显下降。得到三种树脂的动态吸附曲线及最大吸附量、始漏量等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55.
2-巯基噻唑啉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抗腐蚀剂和光亮剂,然而它的一些残留物会对环境造成损坏,为探究2-巯基噻唑啉的毒性作用,采用光谱学技术和分子对接技术来考察2-巯基噻唑啉和过氧化氢酶的相互作用影响,其中酶活性实验表明2-巯基噻唑啉会抑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2-巯基噻唑啉会结合在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位点处,并最终导致过氧化氢酶空间结构和微环境的变化,根据荧光测试结果,表明2-巯基噻唑啉和过氧化氢酶之间的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的结合位点数、结合常数以及热力学常数,显示2-巯基噻唑啉与过氧化氢酶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相结合。该研究从分子水平上考察了2-巯基噻唑啉对蛋白质的毒性作用,对于阐明污染物的毒性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尿液中的苯代谢产物反-反黏糠酸与苯巯基尿酸,通过优化前处理和测定条件,使反-反黏糠酸在10.0μg/L~1 000μg/L范围内,苯巯基尿酸在0.500μg/L~5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1.4μg/L和0.08μg/L。将该方法用于实际尿样的加标回收试验,结果加标回收率为90.6%~108%,6次测定结果的RSD为1.5%~4.2%,有证标准物质测定结果在规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HgCl_2和CH_3HgCl对大鼠游离肾近曲小管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结果显示,HgCl_2和CH_3HgCl均对肾细胞有明显毒性,表现为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和溶酶体β-葡糖苷酸酶(β-GD)漏出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蛋白巯基(PSH)含量降低,同时GSH和PSH含量的降低与LDH及β-GD漏出之间呈良好的相关关系.未观察到CH_3HgCl明显诱发肾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HgCl_2仅在50μmol/L以上才出现轻度脂质过氧化效应. 相似文献
58.
细胞膜结合的雌激素受体(Cell membrane-bound estrogen receptor,cmER)介导了雌激素的非基因组作用,参与了乳腺癌等诸多疾病的发生,但是作用机制研究受限于能够有效区分cmER和细胞质内ER(Estrogen receptor)的标记手段.为了实现cmER的特异性标记,首先在体外分别表达含有A1、S6和ybbR三个不同短肽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合蛋白,比较磷酸泛酰巯基乙胺基转移酶(Phosphopantetheinyl transferase,PPTase)-AcpS和Sfp对其的识别选择性.选取识别效率较高和特异性较好的A1短肽,将其构建到雌激素受体ERα的C端(ERα-A1),结果表明该偶联并不影响ERα的蛋白质表达及其在雌激素作用下的转录.进一步研究表明,来源于大肠杆菌的PPTase-AcpS可以以辅酶A-生物素(Coenzyme A-biotin)为底物,将生物素特异性标记到ERα-A1.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雌激素及cmER介导的非基因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为探讨巯基化蒙脱石(TM)实现镉(Cd)污染农田安全生产的效果及其持久性,开展了连续两年共四季田间水稻试验,研究了在Cd高污染(2.46~3.81 mg ·kg-1)土壤中,仅第一季施用不等量TM后,不再补施对每季水稻各部位Cd含量和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TM可显著降低水稻各位Cd含量和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且钝化效果持久性明显.按0.5%和1%施用TM后,第一季水稻各部位Cd含量比对照显著降低,糙米ω(Cd)相比对照的0.98 mg ·kg-1分别降至0.16 mg ·kg-1和0.08 mg ·kg-1,降幅各达84.0%和91.9%,含量低于国家标准GB 2762-2017中Cd的限量值0.2 mg ·kg-1.0.5%和1%处理下连续种植的后续三季水稻糙米基本都达标,Cd含量分别降低了50.2%~67.8%和56.0%~81.6%.0.5%和1%处理下,第一季土壤有效态Cd质量分数从对照的48.4%分别降至27.9%和18.4%,降低了20.5%和29.9%,后续三季分别降低了10.0%~17.1%和12.4%~20.8%,与对照差异显著.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与水稻各部位Cd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TM主要通过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而减少水稻对土壤Cd的吸收累积,从而使水稻各部位Cd含量降低.综合两年效果试验来看,TM抑制水稻吸收土壤中Cd效果显著,且两年内效果持久性良好,可较好地应用于Cd高污染农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