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20篇
安全科学   145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468篇
基础理论   113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74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4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Fisher最优分割法是用离差平方和来表示同类样本之间的差异程度,通过简便的计算步骤和作图,确定最优分类数,使同类样本间的差异最小,各类别样本间的差异最大,并用F检验法检验最优分类数的合理性。文章根据Fisher最优分割法的理论内涵,研究其应用于酸雨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可行性。以漳州市沿海区域监测点为研究实例,用Fisher最优分割法确定最优的分类情况和最优的优化布点方案。结果表明,原布设的9个监测点用Fisher最优分割法优化为3个典型点位,可客观地反映漳州市酸雨控制区的整体污染状况和污染趋势,该方法理论内涵直观、计算简便、重复性好,对环境质量监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张永生  李海英  任家盈  卢佳 《环境科学》2015,36(11):4021-4031
为研究大宁河底泥营养盐时空分布与藻细胞分布的关系,本研究在大宁河选择4个代表性的取样点:菜子坝、白水河、双龙和大昌,利用垂直重力采泥器,按照2 cm厚度分层选取底泥,检测底泥中总氮,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总磷、无机磷、有机磷和叶绿素的垂向分布,分析叶绿素与营养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菜子坝底泥0.0~2.0 cm总氮浓度最高,白水河底泥2.0~4.0 cm的总氮浓度最高;菜子坝底泥2.0~4.0 cm氨氮浓度最高,1和2月白水河底泥4.0~6.0 cm浓度较高;硝酸氮和亚硝酸氮(除3月)在菜子坝底泥2.0~4.0 cm浓度最高;氨氮、硝酸氮和亚硝酸氮浓度在同一个采样点底泥4.0 cm以下分层差异不显著;白水河底泥总磷0.0~6.0 cm呈增加趋势,菜子坝底泥表层的总磷和无机磷的浓度显著高于其它分层,而且每一分层中总磷、无机磷浓度都高于其他3个取样点相应的分层;有机磷在菜子坝和大昌的浓度高于白水河和双龙的浓度,但是同一采样点底泥不同分层的有机磷浓度差异不显著;同一深层底泥中的叶绿素a浓度在大昌最高,其次是白水河,再次菜子坝,双龙处的叶绿素浓度最低;只有1月在大昌取样点处无机磷和叶绿素a的浓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底泥中的营养盐不是影响底泥藻细胞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3.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以污染物瞬时监测数据为基础数据,选用控制在一定置信度下最大允许误差的统计公式确定出样本容量,并采用模糊集合运算—优化组合选择法,确定出获取日均值的最佳监测时段.  相似文献   
104.
研究分析了袋式除尘器脉冲喷吹清灰效果的相关评价指标的有效性问题。结果表明:同一清灰装置,滤布的压差峰值、最大反向加速度和冲量密度与清灰效果是一致的;不同的清灰装置,冲量密度与清灰效果是一致的,而压差峰值和最大反向加速度与清灰效果则不再一致。因此,同一清灰系统,压差峰值、最大反向加速度及冲量密度均可用于评价其清灰效果,而不同的清灰系统,则只能用冲量密度来评价。  相似文献   
105.
最优指标法在环境监测优化布点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最优指标法对郑州市17个大气环境采样点的监测数据进行优选,得到的优化点位基本能反映城市空气质量的总体情况,可以达到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6.
为了探讨接种密度对蚯蚓的生物量及其堆肥效率的影响,按蚯蚓/基质比进行了1/5,1/10,1/20,1/40和1/80共5个接种密度蚯蚓堆肥处理有机垃圾混合剩余污泥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蚯蚓的生长和繁殖都与其接种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蚯蚓堆肥效率只在高密度组(1/5,1/10)和低密度组(1/20,1/40和1/80)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从产业应用的角度,1/20可能是赤子爱胜蚓处理有机垃圾混合剩余污泥的最佳接种密度。  相似文献   
107.
起爆药雷管生产中产生大量有毒废水,且其运输、贮存存在安全隐患。为克服这些困难,笔者自行制备无起爆药雷管。采用圆筒式金属内管中装填超细PETN(季戊四醇四硝酸酯),作为起爆元件,代替起爆药部分,研究装药密度对内管燃烧转爆轰(DDT)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内管壁厚1~2 mm,内径Φ4.0 mm,长25 mm,装压密度为0.8~1.14 g/cm3的范围内,内管能可靠实现燃烧转爆轰。  相似文献   
108.
针对航站楼旅客群体性事件的智能化预警问题,在民用机场航站楼内的现有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提出旅客群体性事件预警监控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针对航站楼内的视频监控系统的视频数据进行预处理;基于空间聚类算法,从图像中提取人群聚集特征;针对目标监控区域的历史视频和突发事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正常和非正常两种情况下的人群分布特征,并建立相应的预警规则库;根据预警规则,在人群聚集特征识别的基础上,对非正常目标密集人群进行识别。该系统可根据航站楼旅客群集性事件的时空特性,针对不同事件、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采用不同的规则进行预警,提高了预警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9.
封育次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优势种群竞争密度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退化红壤区封山育林植被恢复过程中优势种群马尾松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恢复阶段马尾松种群竞争密度效应,并提出一个适用性更强的竞争密度效应模型.研究表明,退化红壤区植被恢复过程中优势种群马尾松竞争密度效应明显,优势种群平均胸径(D)、平均胸高断面积(S)、平均单株材积(V)、林分蓄积量 (M)与种群密度 (ρ)的竞争密度关系密切,达到极显著水平(α<0. 01);新竞争密度效应模型较前人模型描述C-D效应效果更理想,可在森林竞争密度效应研究中应用. 表 4参 19  相似文献   
110.
细叶桉造林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细叶桉造林试验中,设计了7种密度,结果表明,在造林的当年,高密度林分能较早形成林分环境,有利于早期生长,而后来其个体间较早开始进行营养空间的竞争,部分个体生长受到抑制。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密度林分不利于冠径的发展。相应地低密度林分呈现出径生长较快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随着树木长大而愈来愈明显。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变化趋势与径的变化规律相一致。林分的蓄积量更大程度地受株数的作用,密度越大,蓄积量越大。建议细叶桉小径材和纸浆材的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