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03篇
安全科学   105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328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采用理论分析和裕列计算的方法,对2种计算烟气脱硫平均效率的算法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除个别特殊情况外,2种算法是不等价的,计算总是存在一定差异;差异的大小和正负取决于入口和出口SO2浓度值。2种算法都是由平均效率的精确表达式经近似处理得到的。精确式本身存在的固有差异,导致2种算法的不等价。  相似文献   
502.
对以聚乙烯微孔管为膜组件的过滤 /曝气两用型膜 生物反应器进行了研究。通过清水过滤试验发现 ,PE 1和PE 4 (孔径分别为 70~ 12 0 μm和 5~ 10 μm) 2种微孔管均具有较高的清水通量 ,单位水头下高达 2 5 0L/m2 ·h。PE 4微孔管对活性污泥混合液的过滤性能略优于PE 1,初始膜通量的选择对二者的过滤性能影响很大 ,但污泥浓度的影响则不甚显著。对膜组件进行过滤 /曝气交替运行 ,可有效地清除膜组件表面的泥饼层 ,较好地保持膜过滤性能的稳定。分别改变过滤 /曝气运行周期和初始膜通量 ,考察了膜过滤性能的变化 ,发现交替运行周期在 0 5~ 3h ,初始膜通量在 6 0~ 14 0L/m2 ·h时 ,系统在连续运行过程中每一运行周期内的平均膜通量先经历了初始的下降阶段 ,然后基本稳定在 5 0~ 80L/m2 ·h的水平 ,但低的初始膜通量可以使平均膜通量表现得更为稳定。过滤 /曝气两用型膜 生物反应器用于处理生活污水 ,可获得与传统膜 生物反应器相似的出水水质 ,并且对冲击负荷具有较好的承受能力。大小 2种孔径的微孔管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03.
运用主成分分析(PCA)评价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   总被引:75,自引:14,他引:61  
李玉  俞志明  宋秀贤 《环境科学》2006,27(1):137-141
测定了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和有机质的含量,并用平均富集因子(Average Enrichment Factors,AEF)进行污染状况评价,发现胶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可分为3类:轻度污染(AEFs<2),其中有Zn(AEF=1.11)、Pb(AEF=1.15)、Cr(AEF=1.52)、Mn(AEF=0.80)、Fe(AEF=0.45);中度污染(AEFs=2~3),包括Cu(AEF=2.79)和Cd(AEF=2.52);严重污染(AEFs>3),主要有As(AEF=3.03)和Hg(AEF=8.08).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研究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发现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2.61%、17.37%和15.60%,表明重金属主要有3个来源:工业排污、有机质降解、岩石的自然风化与侵蚀过程.PCA的聚类分析指出,本次研究中所调查的14个站位在污染程度上可分为5大类,此结果既反映了胶州湾表层沉积物近河口污染程度重远河口污染程度轻的特点,同时也支持了工业排污是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的分析.  相似文献   
504.
根据聚煤盆地煤炭储量和2001年各省、市自治区煤炭产量,在全国选择代表性煤样研究砷含量.对此次煤砷含量采取3种不同评价方法,得到不同意义的全国煤砷平均含量.①将此次煤样砷算术平均含量6.43mg/kg近似认定为全国煤砷平均含量;②考虑5大聚煤区煤炭储量的权重,计算全国煤砷平均含量为5.28g/kg;③考虑2001年各、省、市自治区煤炭产量的权重,计算全国煤砷平均含量为6.03mg/kg.高砷煤因储量较小,对全国煤砷含量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3种煤砷平均含量意义不同,对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应选择不同的煤砷平均含量,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客观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505.
城市旅游区降雨径流污染特征——以武汉动物园为例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选择武汉动物园旅游区具有代表性的5种汇水单元,对降雨径流水质水量进行了同步监测,研究了城市旅游区降雨径流污染过程,对比了裸露林地、草地林地、兽类泥土场院、禽类泥土场院及屋顶这5种汇水单元的年降雨径流污染物平均浓度,并计算了污染物的年污染负荷.研究结果表明,透水地表的水土流失是其降雨径流污染的主要原因,室外动物展览馆中动物排泄物在地面累积使场馆径流受到严重污染.城市旅游区中颗粒态是N、P污染物输出的主要形态.各汇水单元中,TN、DN、TP、DP、COD、SS的年污染负荷最高值分别为165、31.2、22.5、1.03、2216、8571 kg·hm-2·a-1.城市旅游区的土地景观利用方式是影响污染物输出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506.
邹兰  崔蔚  杨立中  陈恒 《火灾科学》2006,15(2):64-69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法分析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每月火灾发生次数受该时间段内江苏省特大火灾以及南京市重特大火灾的影响规律。在对原始数据依次进行了异常点剔除、季节调整后,运用时间序列干涉模型对调整后的数据序列进行滞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通常重特大火灾的影响可持续三个月。  相似文献   
507.
面源长期平均浓度的新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线源长期平均浓度模式对面源的积分得到了一个用风向、风速和稳定度的联合频率计算大气面源长期平均浓度的新算法。通过对比分析表明,该算法比传统的按16个风向一次浓度的叠加算法简便、快速,且能消除叠加算法夸大16个常规风向附近计算点的浓度而缩小远离常规风向计算点的浓度现象。  相似文献   
508.
城市机动车排放因子隧道试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选取典型城市隧道进行机动车排放因子测试,应用隧道试验原理,通过连续48h的现场采样监测,获得了隧道内机动车排放污染物NOx.CO、SO2、PM10、VOC和HC浓度、交通参数(车型、车速、交通流量)和气象参数(如风速、风量、温度、湿度)等实测数据.通过质量平衡计算出隧道内机动车NOx.CO、SO2、PM10和HC的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1.379、15.404、0.142、0.637、1.857g·(km·辆)-1.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元回归方法计算出8大类机动车各种排放污染物的单车排放因子.结果反映目前中国城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水平及各污染物排放特征.  相似文献   
509.
在综合化航电系统架构采用动态重构技术,通过开关矩阵进行任务切换,显然传统的并联模型已不能满足分析其任务可靠性的要求。选取通用激励模块进行研究,采用“旁联”模型进行任务可靠性建模。运用马尔科夫过程建立系统任务可靠度(Rs)和平均严重故障间隔时间(MTBCF)的可靠性模型,建立了带开关矩阵的状态转移矩阵。引入了现代控制理论中的拉普拉斯变换,使得求解微分方程更加简便。本文探索在开关矩阵与通道的失效率满足一定线性比例时,旁联模型在任务可靠度上才优于并联模型。最后对求解的比例门限(■+1)/2进行验证,一方面通过数值分析方法在任务时间从零到十万小时内进行了图像拟合,另一方面通过洛必达法则及二阶求导数的方式对构造函数进行了严格的数学证明。本文进行了考虑开关矩阵失效的旁联模型和并联模型的量化分析,为系统设计方案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10.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方法,对低矮双坡屋面单体房屋屋面的局部风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同风洞试验结果做了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在模拟低矮双坡屋面房屋屋面风压方面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研究了两栋同体型双坡屋面房屋的风致干扰效应,综合考虑了不同排列方式、布置间距以及风向角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类房屋的迎风挑檐最易受风致干扰影响,且并列布置下干扰效应最为明显,错列布置次之,并列布置则较弱。为考虑放大的干扰影响,定量给出了房屋屋面风压增大部位的干扰系数,以供同类房屋抗风设计时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