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5篇
  免费   765篇
  国内免费   530篇
安全科学   730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322篇
综合类   2327篇
基础理论   177篇
污染及防治   191篇
评价与监测   66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73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51.
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生化出水,探讨了初始pH对微电解过程COD降解速率、出水中Fe2+和Fe3+变化规律以及后续Fenton氧化效果的影响,为优化联合工艺提出了微电解反应pH过程控制的理论。采用pH过程控制时,微电解对COD降解速率大大提高,降解过程基本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同时可大大提高Fe2+和Fe3+浓度及总铁析出量。试验结果表明:当初始pH=2.5,以3.0L/h连续性投加稀硫酸100 min,曝气微电解反应2 h,出水再投加1.0mL/L的H2O2进行Fenton氧化2 h,出水COD总去除率可达85.6%;采用pH过程控制可将微电解出水ρ(Fe2+)浓度从48.6 mg/L提高至149 mg/L,COD降解速率从10.9 mg/(L·h)提高至23.8 mg/(L·h)。  相似文献   
152.
Formic acid was used for the nitrate reduction as a reductant in the presence of Pd:Cu/γ-alumina catalysts.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metallic catalyst synthesized by wet impregna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SEM, TEM-EDS. The metals were not distributed homogeneously on the surface of catalyst, although the total contents of both metals in particles agreed well with the theoretical values. Formic acid decomposition on the catalyst surface, its influence on solution pH and nitrate removal efficacy was investigated. The best removal of nitrate (50 ppm) was obtain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0.75 g/L catalyst with Pd:Cu ratio (4:1) and two fold excess of formic acid. Formic acid decay patterns resembled those of nitrate removal, showing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kf (formic acid decay) and k (nitrate removal). Negligible amount of ammonia was detected, and no nitrite was detected, possibly due to buffering effect of bicarbonate that is in situ produced by the decomposition of formic acid, and due to the sustained release of H2 gas.  相似文献   
153.
广州番禺区不同地类的非点源污染排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州番禺区建设代表城市、农田、村镇、园地4类典型集水区的径流试验小区,对每个径流小区采集3场有效降雨径流以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输出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物输出浓度差别较大,TSS和COD输出浓度(EMC值)的大小排列顺序为园地>农田>村镇>城市;NH3--N为农田>城市>园地>村镇;NO3--N为城市>农田>村镇>园地;TN为农田>城市>园地>村镇;TP为农田>园地>城市>村镇。对于农田集水区,TSS和COD的输出明显受降雨的影响,而N、P污染物的输出受施肥的影响更为显著;对于城市集水区,晴天累积污染物的数量和降雨情况是决定初期径流中污染负荷的主要因素。污染负荷与径流量之间相关性显著,且颗粒物是携带污染物的重要载体。各径流小区的初始冲刷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不透水地面更易发生降雨初期冲刷;降雨强度是影响降雨径流初始冲刷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4.
以2001~2010年十年间天水市城区二氧化硫浓度与硫酸盐化速率的监测数据为依据,对城区二氧化硫与硫酸盐化速率的浓度水平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探讨了二氧化硫浓度与硫酸盐化速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5.
以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为实验对象,在光照强度分别为3 000 lx和12 000 lx下,设置24 L∶0 D、18 L∶6 D、12 L∶12 D、6 L∶18 D和0 L∶24 D 5组不同的光照周期,测定赤潮异弯藻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当光照强度为3 000 lx时,赤潮异弯藻会持续9~14 d的生长,然后生长进入衰退期。当光照强度为12 000 lx时,赤潮异弯藻会持续16~20 d的生长,之后生长进入衰退期。并且,无论是光照强度为3 000 lx还是12 000 lx,当光照周期为18 L∶6 D时,都最有利于赤潮异弯藻的生长;而当光照周期为0 L∶24 D时,赤潮异弯藻几乎不生长。  相似文献   
156.
为了获取污水生物脱氮中的高效硝化细菌,本文利用硝化细菌分离培养基从青岛市某生活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以亚硝酸钠为氮源进行好氧硝化作用的细菌,命名为菌株N-2,并对该菌株的基本形态、生理生化性质和硝化能力等进行了研究与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菌株N-2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呈杆状,菌落为乳白色,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好氧条件下,菌株N-2在亚硝酸钠初始浓度为1g/L的硝化细菌无机盐基础培养基中培养8d,其最大硝化速率可达到8.7mg/(L.d),表明该菌株具有高效利用亚硝态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7.
储罐钢08MnNiVR和SPV490Q在石油沉积水中腐蚀性能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超  贾思洋  张波 《装备环境工程》2013,10(5):81-84,89
采用电化学试验、浸泡试验和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研究储罐钢08MnNiVR和SPV490Q在石油沉积水中的腐蚀性能差异。电化学试验结果表明,08MnNiVR在石油沉积水中的自腐蚀电流比SPV490Q略大。浸泡试验结果表明,中短期试验时,08MnNiVR的腐蚀率略大;较长期试验时,SPV490Q的腐蚀率略大。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结果表明,08MnNiVR和SPV490Q在石油沉积水中均具有高应力腐蚀抗力。  相似文献   
158.
LD2铝合金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LD2铝合金广泛应用于直升机结构中。铝合金构件在服役过程中会承受环境所造成的疲劳损伤,从而大大降低其服役寿命,因此必须要研究该材料的腐蚀行为。利用SEM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分析对铝合金腐蚀损伤行为进行了高精度微尺度研究,并在疲劳断口上发现腐蚀坑底部的“隧道”,该腐蚀隧道会使腐蚀损伤评定过于保守,为结构寿命预测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9.
航空高强度LY12CZ铝合金腐蚀剩余强度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研究LY12CZ铝合金在腐蚀环境下的强度退化规律。方法按ASTM标准对常温下的LY12CZ铝合金进行预腐蚀,测量腐蚀坑的深度,统计腐蚀坑数目,进行数理统计,获得其几何尺寸的分布。利用MTS880试验机进行静拉伸试验。建立腐蚀坑的物理模型,基于腐蚀坑平均特征参数和最大特征参数,利用AFGROW软件进行剩余强度预测。结果剩余强度随着腐蚀损伤加深而逐步减小。结论与实验值对比的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0.
钢和硬铝的加速腐蚀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45号钢和12号硬铝的温、湿度加速腐蚀情况。方法在不同的温、湿度环境下开展45号钢和12号硬铝的加速腐蚀试验,并将不同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得到了45号钢和12号硬铝的腐蚀速度与温、湿度条件的关系,获得了45号钢和12号硬铝分别在“40℃,RH为85%”和“70℃,RH为85%”2种温、湿度环境下的“腐蚀速度-时间”函数关系。结论45号钢和12号硬铝在温、湿度环境下的加速因子与贮存时间呈逆幂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