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46篇
安全科学   8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356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滇池流域入湖河流溶解性有机质的分布及来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和平行因子分析方法,探究了2018年滇池流域主要入湖河流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组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河流中DOM各荧光组分的相对贡献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入滇河流水体DOM包含5种荧光组分,分别为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C3、C5和类蛋白色氨酸荧光组分C2、C4,且5种荧光组分之间具有同源性,污染严重河流水体DOM的荧光强度相对较高;荧光指数、自生源指数、腐殖化指数综合表明,入滇河流水体DOM的内源特性较强,自生源特征明显,生物可利用性较高,腐质化程度低,分子结构不稳定.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枯水期DOM的荧光组分中类腐殖物质的平均贡献率占30.1%,类蛋白色氨酸物质的平均贡献率占69.9%;丰水期DOM组分中类腐殖物质的平均贡献率占54.3%,类蛋白色氨酸物质的平均贡献率占45.7%.  相似文献   
582.
岷江上游水体中DOM光谱特征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范诗雨  秦纪洪  刘堰杨  孙辉 《环境科学》2018,39(10):4530-4538
川西北高原湿地和高山峡谷区是岷江等河流重要集水区,地表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OM)更多受环境背景影响,DOM来源与结构特征对认识流域有机碳输出通量及模式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岷江上游在4月(枯水期末)和10月(丰水期末)分别进行沿程地表水采样并测定了DOM三维荧光光谱(EEM),结合平行因子模型(PARAFAC)分析岷江上游水体DOM沿程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DOM荧光峰(类腐殖峰A、C和类蛋白峰B、T)沿程波动趋势和程度不同;枯水期末(4月)A、C峰强而丰水期末(10月)B、T峰强.PARAFAC识别出3个荧光组分,即C1(250~260/380~480 nm,类腐殖质,占比48.68%~65.02%),C2(300~330/380~480 nm,类腐殖质,占比23.17%~29.83%)和C3(270~280/300~350 nm,类蛋白质,占比11.83%~21.53%);枯水期末(4月)组分沿程波动更明显,其中C1沿程波动最显著.荧光指数(FI)均值在1.4~1.9之间,说明不同季节DOM均有内外源混合特征;枯水期末(4月)DOM腐殖化、芳香性和疏水性高,表明DOM陆源贡献更大,而丰水期末(10月)DOM自生源贡献比枯水期更高.CDOM浓度[a(355)]与类腐殖质浓度[Fn(355)]极显著正相关,这也证实岷江上游水体中DOM的陆源输入.C1、C2在枯水期末(4月)相关性极显著而丰水期末(10月)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进一步表明岷江上游水体中DOM的外源性及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583.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6):414-415
由于因子分析法对解决多指标问题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用于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因此利用江苏省近年来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和措施以进一步推进江苏省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84.
广东红海湾发电有限公司600MW超临界本生直流锅炉再热器汽温由布置在尾部竖井烟道中低温再热器侧及低温过热器侧省煤器后的平行烟气调节挡板来控制。介绍了该锅炉平行烟气调节挡板的结构和调温特性及平行烟气调节挡板控制及再热器喷水流量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585.
介绍了排尘管道及烟道粉尘测定用“皮托管平行测速自动等速采样仪”结构原理,性能指标及特点。  相似文献   
586.
介绍了排尘管道及烟道粉尘测定用“皮托管平行测速自动等速采样仪”结构原理、性能指标及特点。  相似文献   
587.
文中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大连湾的水质污染进行了评价研究,从众多监测项目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五个主要因子,通过对各个因子所关联的监测项目的分析,对其所代表信息进行了科学定义。利用kriging插值法归纳了各因子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88.
基于因子分析的民航从业人员职业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职业压力源入手,分析社会环境、工作环境、个人心理和技术等因素对民航从业人员职业压力因子的影响,提出了评价民航从业人员职业压力因子指标体系.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主要压力因子.建议依据主要压力因子,制定管理策略以降低职业压力因子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89.
590.
通过对西藏高温地热显示区内12个主要地热田采集的地热、地表水样共30组测试和分析可知,研究区氟含量0.34~19.2mg/L,地下热水中氟含量均高于2.0mg/L,研究区南部氟含量较北区偏高.氟含量高区,地热显示较明显.氟离子在水化学类型为Cl-Na或Cl×SO4-Na等Na型水中富集程度高于HCO3-Na×Ca或HCO3-Ca等Ca型水.研究区高氟地热水的富集机制主要有:深部地热流体的升流混合作用,补给水向下渗流过程中含氟硅酸盐矿物、萤石的溶滤作用.两种机制相比,深部热流的混合作用对地下水形成高浓度F-的贡献更大,但矿物的溶滤作用相对而言更为普遍些.研究区砷的富集机制与氟相似,这也使得二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共生性.应加强高氟高砷区地热水的管理与防护,防止其污染地表水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