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58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稳定塘的扩散系数D与BOD动力学常数K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扩散系数D和BOD动力学常数K对稳定塘的设计、运行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放射性示踪法,利用闭口反应器的离散化理论示踪剂脉冲响应曲线,对试验数据进行逼近,获得扩散系数,并由此提出扩散系数的近似估算公式。稳定塘的BOD动力学常数K目前尚没有较为公认的实验测定方法,本文根据稳定塘的特点,提出了实验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2.
秦皇岛探测环境变化对气象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秦皇岛地面气象探测环境变化对气象要素的影响,采用距平百分率和线性倾向估计及趋势系数等方法,对秦皇岛气象站(54449)新、旧站址搬迁前后1989—1998、1999—2008年各10年,与没有迁站的昌黎站做同期资料比较,结果表明:秦皇岛探测环境变化对气象要素有显著影响: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气温较迁站前显著下降,相对湿度增大,日照时数明显减少,雾日增多。指出气象要素变化除具有随时间变化的共同差异外,主要受探测环境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利用沈阳地区5个气象站近50年的年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M-K检验和Yamamoto法分析沈阳地区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及跃变;采用趋势拟合与相关分析,研究年平均气温与城市人口、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能源消耗量、建成区面积和竣工房屋建筑面积6项城市发展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50年沈阳地区的年平均气温缓慢上升,城区气温高于郊区,城区站增温率为0.210℃/10 a,郊区站为0.321℃/10 a,总的增温率为0.284℃/10 a。(2)近50年沈阳气温变化分为2个阶段,1960—1987年是偏冷阶段,大多数年份为负距平;1988—2009年是增暖阶段,其中21年为正距平值。(3)M—K法和Yamamoto法都检测出1987年为沈阳气温的突变年份。(4)沈阳人口、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和年平均气温有着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它们与沈阳年平均气温变化关系密切,建成区面积和能源消耗与气温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94.
数字     
《环境教育》2011,(2):6
4万亿元未来10年,我国将累积投入4万亿元兴修水利。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按此标准,2010年我国水利投资是2000亿元,高出一倍  相似文献   
95.
为了研究水分对不同变质程度煤粒瓦斯扩散系数的影响,利用自制设备,对不同煤阶的干燥煤、原煤、湿煤和平衡水煤样进行瓦斯吸附-解吸-扩散实验,分析扩散过程中不同时间段内水分与变质程度两个因素对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的增加,导致瓦斯扩散系数随时间衰减程度变小。寺河矿干燥煤粒和平衡水煤粒在前120min内扩散系数较前5min分别减小了58.75%和53.2%;随着水分的增大,各变质程度煤样的瓦斯扩散系数比值增大。120min内干燥无烟煤扩散系数分别为瘦煤、气肥煤的1.04和2.37倍,平衡水无烟煤扩散系数分别为瘦煤、气肥煤的1.15和2.44倍;随着水分的增加,各煤阶瓦斯扩散系数减小幅度不同,且随着变质程度的减小,扩散系数的减小程度有变大趋势,前5min内随着水分从干燥煤增加到平衡水煤样,扩散系数减小幅度从无烟煤的72.77%增大到了气肥煤的83.49%。  相似文献   
96.
城市生活垃圾组分低温干燥特性及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典型城市生活垃圾组分(废纸板、纺织物、瓜果皮和竹木)进行低温干燥实验,研究其在不同温度(40、50、60、70和80℃)下的干燥曲线、薄层干燥模型、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和干燥活化能,并构建了低温干燥模型.结果表明,各组分的干燥速率随温度升高不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下降;Modified Page模型能准确地描述4种组分水分比〉25%时的干燥特性;通过Fick第二定律求得废纸板、纺织物、瓜果皮和竹木这4种垃圾组分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其值分别为8.24×10-8~23.67×10-8、7.73×10-8~12.56×10-8、3.57×10-8~14.18×10-8和6.51×10-8~23.84×10-8m2.s-1;通过Arrhenius方程获得4种垃圾组分水分扩散的活化能依次为25.26、10.75、32.16和29.49 kJ.mol-1;对实际生活垃圾进行相似的干燥实验,发现Modified Page模型也可以很好地模拟实际生活垃圾的干燥过程,计算得到其有效扩散系数为6.78×10-8~18.65×10-8m2.s-1,干燥活化能为22.36 kJ.mol-1.  相似文献   
97.
程诚  黄亚继  袁琦  杨高强 《环境工程》2013,(Z1):585-589,680
相同质量污泥(3.0±0.01)g在85145℃下进行恒温干燥实验,得到污泥干燥过程中含水率、干燥速率等变化规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污泥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污泥在干燥过程中经历加速、恒速和降速3个阶段,3个阶段的分界点固定在污泥失重率为10%和65%处而不随干燥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同一干燥温度下,饼状污泥的干燥速率大于球状污泥;Logarithmic干燥模型MR=a·exp(-kt)+b在各干燥温度下均最适宜表述污泥干燥过程,其参数a、b与干燥温度T呈二次多项式关系,参数k与干燥温度T呈一次线性关系;饼状污泥的有效扩散系数D eff在9.21×10-6145℃下进行恒温干燥实验,得到污泥干燥过程中含水率、干燥速率等变化规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污泥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污泥在干燥过程中经历加速、恒速和降速3个阶段,3个阶段的分界点固定在污泥失重率为10%和65%处而不随干燥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同一干燥温度下,饼状污泥的干燥速率大于球状污泥;Logarithmic干燥模型MR=a·exp(-kt)+b在各干燥温度下均最适宜表述污泥干燥过程,其参数a、b与干燥温度T呈二次多项式关系,参数k与干燥温度T呈一次线性关系;饼状污泥的有效扩散系数D eff在9.21×10-62.22×10-5m2/min,球状污泥的有效扩散系数D eff在6.55×10-62.22×10-5m2/min,球状污泥的有效扩散系数D eff在6.55×10-61.37×10-5m2/min。且随着干燥温度的上升,有效扩散系数D eff呈上升趋势。在相同干燥温度下,饼状污泥的有效扩散系数大于球状污泥。  相似文献   
98.
为建立比传统的经验法有较高精度的河流二维水质模型横向扩散系数的计算公式,根据有限的实测数据,提出用免疫进化优选捕食搜索算法,对河流二维水质模型横向扩散比例系数计算公式中的多参数进行优化。将优化得到的计算公式用于国内外若干河流的河段横向扩散比例系数αZ的拟合和外推效果检验,并与经验公式的检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将免疫进化优选捕食搜索算法用于二维水质模型横向扩散比例系数的优化有较高精度,从而为横向扩散系数的计算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
数字     
《环境教育》2013,(4):10-10
660万人据悉,截至4月2日统计,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5234万亩,有661万人、42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主要分布在云南、甘肃、河南、四川、湖北等地。水利部总规划师周学文介绍,近年来,导致西南地区发生干旱主要原因是工程性缺水,虽然云南省多年平均降雨量达1000毫米左右,但仍然需要抗旱,再次暴露了当前云南省水源工程薄弱,蓄水能力不够,工程性缺水问题依然严重。  相似文献   
100.
介绍了温室效应的概念;从全球年平均能流及辐射强迫的角度概述了当前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的研究现状,说明人为因素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因.对目前全球变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指出,全球年平均能流中大气向下的长波辐射和地表潜热通量以及气溶胶的辐射强迫仍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应该加强对平流层水蒸汽及太阳活动光谱分析的观测和研究:须采取一定的节能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