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69篇
基础理论   87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UV-B辐射对大豆幼苗叶片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UV-B辐射胁迫对大豆幼苗的伤害机制,采用水培法和模拟UV-B辐射方法研究紫外辐射(UV-B,280~320 nm)胁迫对大豆"台湾292"幼苗叶片含水量的影响.静态试验结果表明,UV-B辐射降低了大豆幼苗叶片的自由水含量,UV-B处理组自由水与束缚水比值(自由水/束缚水)低于CK组.动态试验结果表明,UV-B辐射期大豆幼苗叶片含水量下降,恢复期含水量逐渐提升.UV-B辐射对大豆幼苗叶片两种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不同,可使游离脯氨酸大量积累,而使可溶性糖含量急剧下降.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在低剂量UV-B辐射下对维持叶片含水量的作用明显;而在高剂量UV-B辐射下,细胞严重失水,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渗透调节作用有限.研究表明,UV-B辐射会抑制大豆幼苗水分代谢.  相似文献   
142.
为探索稀上元素镧与酸雨对大豆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复合影响,以大豆幼苗为试材.采用水培法培养,模拟酸雨和镧处理试材.结果表明,在酸雨(AR_1/pH=3.0,AR_2/pH=4.0,AR_3/pH=5.0)单独作用下,各项生长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稀士La(RE_1/20 mg·L~(-1),RE_2/60 mg·L~(-1),RE_3/100 mg·L~(-1))单独作用下,生长指标呈现明显的"低促高抑"规律.RE+AR复合作用影响下,RE_1和AR复合对大豆幼茵生长抑制程度低于AR单独作用,表现为拮抗效应,RE_2、RE_3与AR对大豆幼苗的复合影响表现为协同作用.大豆幼苗的Chl含量和P_n,与其他乍长指标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AR、RE及AR+RE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是其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3.
作物幼苗Cd含量标征土壤Cd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林书  吴姈姃  王宏康 《环境科学》1995,16(3):61-63,48
用盆栽试验,以小麦、大豆和油菜为对象,研究了利用作物幼苗Cd含量标征土壤Cd污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3种作物生长过程中,幼苗Cd含量均高于生长后期或可食部分Cd含量。小麦、大豆籽粒Cd含量与苗期Cd含量及土壤Cd投加量成正相关关系,采收期油菜Cd含量与苗期Cd含量成正相关关系。这3种作物的可食部分Cd含量达到我国食品卫生标准时,小麦三叶期、大豆幼苗地上部分及油菜幼苗的Cd含量临界值分别为0.72  相似文献   
144.
以盆栽实验研究了镉对大豆苗期素质的影响及镧的防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每钵根施100mg氯化镉会严重抑制大豆幼苗生长;而先期一次性叶片喷布30mg/LLaCl3能明显减轻镉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5.
在干旱胁迫下,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处理大豆幼苗,连续处理5天后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大豆保护酶以及大豆游离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用壳聚糖处理的大豆幼苗保护酶活性明显比不用壳聚糖处理的大豆幼苗的酶活性高。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强,保护酶活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各实验组大豆幼苗SOD、POD、CAT及活性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外源壳聚糖使得大豆幼苗的保护酶活性得到了提高,使大豆具有了更强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46.
以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样地为平台,样方中胸径小于1 cm的乔木幼苗为研究对象,基于2012-2014年连续3年的幼苗调查数据,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影响群落乔木幼苗存活的生物邻体和生境异质性,探讨阔叶红松林幼苗存活影响因素及物种共存机制.结果显示:(1)生物邻体和生境异质性对幼苗存活都有显著影响,适宜大树生长的局域生境可能同样也适宜幼苗的存活,幼苗在林冠开阔度较高和土壤中含有较高有效氮、全磷和全钾的区域存活率较高.(2)幼苗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较多的幼苗邻体会显著降低幼苗的存活率.2年生幼苗存活分析中同种幼苗邻体与幼苗存活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存在负密度制约效应.(3)随着存活年龄的增加,生境异质性对幼苗存活的影响逐渐增大.本研究验证了负密度制约效应和生境异质性对该温带森林乔木幼苗存活有着重要影响,各个因子的相对重要性随着种子传播方式、年龄级以及物种而发生变化,证明群落多样性维持和物种共存会随着个体发育过程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7.
李彪  熊智  王金华  汪姝  孙浩  缪福俊 《生态环境》2011,(10):1485-1490
为了解会泽铅锌尾矿区自然发生的豆科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研究了该地区自然发生的3种豆科植物在Pb2+/Zn2+单盐和双盐胁迫下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情况。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所设的浓度范围内,Pb2+/Zn2+单独胁迫时,对供试植物种子及幼苗的生长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除苕子(Vicia Cracca L.)外,金属离子的质量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Pb2+/Zn2+共同胁迫时出现复杂的交互作用。对于苕子的种子及幼苗的生长,Pb2+/Zn2+呈现明显的相互加强抑制作用;对于其它2种植物,当Zn2+浓度在低质量浓度时,Pb2+似乎对Zn2+抑制有缓解作用,同样当Pb2+浓度在低质量浓度时,Zn2+似乎对Pb2+抑制有缓解作用,但是当Pb2+/Zn2+高浓度时,Pb2+/Zn2+呈现明显的相互加强抑制作用。不论是单盐还是双盐,苕子对的耐性最强,其次为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最弱。会泽铅锌尾矿区重金属含量高是该区植被恢复的最大障碍,进一步研究植物对Pb2+及Zn2+的耐受性对于铅锌尾矿区的植被恢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8.
为了研究重金属复合胁迫下温度变化对陆生植物的毒性效应的影响,实验采用水培的方法,设置对照和Cu-Cd复合胁迫(10 μmol·L1 Cu+10μmol·L-1Cd)2个处理,每个处理分别设置3个不同的培养温度(8/4℃、25/20℃和35/30℃),对小麦进行48 h的暴露实验,测定小麦幼苗的生长及其对重金属和矿质营养...  相似文献   
149.
2℃低温下冬小麦幼苗质膜Ca^2+—ATPase的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氯化铈(CeCl3)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常温下及2℃低温自理后的冬小麦(Triticum aestivium L.)幼苗质膜Ca^2+_ATPase活性进行定位。结果显示:(1)常温下生长的冬小麦幼苗,质膜上有部分Ca^2_ATPase活性反应。(2)冬小麦幼苗经2℃低温处理1h,质膜上Ca^2_ATPase活性增加。处理3h,活性进一步加强。2℃下处理12h,有强的酶活性反应。处理24h  相似文献   
150.
采用水培法通过测定大豆幼苗叶片和根的POD活性、MDA含量、H2O2含量,研究了酸雨(AR)和稀土La(Ⅲ)对大豆幼苗POD活性和脂膜过氧化的复合影响。结果表明:单一La(Ⅲ)(RE1/20 mg/L、RE2/60 mg/L、RE3/100 mg/L、RE4/300 mg/L)处理时,低剂量La(Ⅲ)(RE1/20 mg/L)处理下,叶和根中POD活性高于CK而MDA和H2O2含量较之降低,高剂量La(Ⅲ)(RE2/60 mg/L、RE3/100 mg/L、RE4/300 mg/L)处理下,叶和根3项指标均升高。在酸雨(ARl/pH2.5、AR2/pH3.5和AR3/pH4.5)单独作用和RE+AR复合作用影响下,叶和根3项指标均升高;而且AR的pH越低,RE的浓度越高,叶和根中的3项指标增幅越大。RE1和AR复合处理下叶和根中3项指标的增幅低于AR单一处理,其它浓度RE和AR复合处理叶和根中的3项指标增幅高于各自单独作用。单一酸雨处理组各指标变幅为叶>根,单一镧和复合处理组各指标变幅为根>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