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50篇 |
免费 | 1165篇 |
国内免费 | 181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112篇 |
废物处理 | 236篇 |
环保管理 | 695篇 |
综合类 | 5177篇 |
基础理论 | 998篇 |
污染及防治 | 750篇 |
评价与监测 | 403篇 |
社会与环境 | 403篇 |
灾害及防治 | 6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1篇 |
2023年 | 520篇 |
2022年 | 547篇 |
2021年 | 553篇 |
2020年 | 424篇 |
2019年 | 495篇 |
2018年 | 323篇 |
2017年 | 390篇 |
2016年 | 402篇 |
2015年 | 458篇 |
2014年 | 773篇 |
2013年 | 508篇 |
2012年 | 633篇 |
2011年 | 548篇 |
2010年 | 551篇 |
2009年 | 500篇 |
2008年 | 577篇 |
2007年 | 525篇 |
2006年 | 473篇 |
2005年 | 421篇 |
2004年 | 366篇 |
2003年 | 275篇 |
2002年 | 159篇 |
2001年 | 131篇 |
2000年 | 120篇 |
1999年 | 87篇 |
1998年 | 68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59篇 |
1995年 | 76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探索舰船环境适应性的设计方法,以提高舰船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分析了舰船环境适应性设计中面临的若干问题和改进提高方向,参考借鉴国内外航空航天、电子等行业成功经验,提出了指导舰船环境适应性设计的主要设计原则和工作内容。围绕改善环境条件、加强耐环境能力设计这2个方面,提出了3种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法,包括基于规范的设计方法、基于环境仿真的设计方法、基于预使用验证的设计方法。根据舰船风浪环境适应性设计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采用环境仿真和模型试验技术开展了应用研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增加水线面系数、调整浮心、优化线型等多项改进措施建议。采用环境仿真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可有效支撑舰船风浪环境适应性设计和评估,这一方法具有较高的工程推广应用价值。另外,未来应加大环境仿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尝试开展多因素综合环境仿真,以进一步提高舰船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43.
通过直升机实际使用过程中暴露的腐蚀问题,分析了直升机全寿命期的腐蚀防护应对方法和思路。对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使用直升机的腐蚀情况进行了汇总,并对直升机典型腐蚀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导致直升机发生腐蚀的环境、设计、生产、制造、维护等原因,总结了直升机易腐蚀部位、腐蚀特点以及危害性。提出了采用“设计保证、生产实现、维护保持”的综合手段来提升直升机全寿命期的腐蚀防护能力。最后,对外场维护维修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腐蚀控制手册、清洗、涂镀层修复、密封剂/缓蚀剂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提出了需加快推进先进的防腐技术在直升机防腐中的应用,对有效开展直升机全寿命周期的腐蚀防护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4.
通过我国航空发动机海洋环境服役过程中腐蚀情况的调研,结合文献资料,分析腐蚀防护与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提出未来工作建议。目前海洋环境服役航空发动机的腐蚀防护与控制缺少贯穿方案论证、设计研制、使用维修等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综合考虑,制约解决腐蚀问题的关键技术没有突破,研制生产过程中,存在耐腐蚀性能评估不合理的问题。应开展腐蚀智能监测、识别、模拟仿真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实现海洋环境服役发动机的腐蚀损伤监控与预警,构建发动机腐蚀环境适应性试验评价技术体系,满足新体制下装备试验鉴定工作要求。急需开展长寿命防护涂层技术、维护技术专项研究,以适应严酷海洋大气环境和航空动力装置高可靠性研制要求。 相似文献
45.
46.
在微电解接触氧化系统中,研究了2-氯酚的降解特性和机理。在酸性溶液中,2-氯酚的降解效率比其在中性和碱性溶液的高。向其中加入活性炭,由于表面催化的作用使得2-氯酚更易降解。溶液中的溶解氧参与电极反应并促进2-氯酚的降解。降解产物有1,2-苯二酚、丙三醇、草酸和乙酸。通过对中间产物的分析,提出了2-氯酚可能的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47.
为深入探究典型行业再利用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状况,基于上海市嘉定区49个地块315个不同深度剖面土壤样品数据,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估Cd、Pb、Cu、Zn、Ni、Hg和As这7种重金属含量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并利用源解析受体模型(APCS-MLR)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解析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中除As外,其余重金属均不同程度超过上海市土壤背景值,表层土壤中Cd、Pb、Cu、Zn、Ni和Hg含量分别是背景值的3.54、2.34、2.91、1.20、3.75和4.40倍;7种重金属含量随着土壤垂直剖面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重金属在表层土壤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人类活动影响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②研究区内APCS-MLR和PMF两种受体模型均识别出土壤重金属4种主要来源,源1(Cu、Zn和Pb)为金属制品和汽车制造混合源,源2(Ni和Cd)为电镀企业来源,源3(Hg)主要为化工企业来源,源4(As)为自然源,两种受体模型结合运用,进一步提高源解析的精准度和可信度.③地累积指数由大到小表现为:Hg(1.54)>Ni(1.32)>Cd(1.21)>Cu(0.96)>Pb(0.64)>Zn(-0.33)>As(-1.02);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显示,研究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值在32.50~4 910.97,均值为321.40,整体呈现较强潜在生态风险,再开发利用工业场地土壤中重金属Hg、Ni和Cd的污染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48.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驱动植被退化的人为干扰体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研究了岷江上游大沟流域内的人为干扰体,分析了干扰的类型、强度、频率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不同干扰类型及其特性对植被退化的作用、干扰体与人口增长、植被退化等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沟流域人为干扰类型多达8种,但优势的干扰类型是砍伐薪材和牲畜放牧.从近30a的干扰强度变化看,以80年代初的干扰强度最大,并在近20a内保持很高的干扰强度水平;干扰强度的年内变化表现为春末、夏、秋大而冬、早春小.近40a来的干扰频率愈趋增高,年内表现为春秋季干扰频率最高,夏季中等,而冬季最小.人为干扰的空间差异十分明显,反映出人为干扰的现状及其对植被的破坏强度差异,即由村寨向沟尾和高海拔区、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形成“钟形”干扰格局.认为大沟流域植被的严重退化是所有人为干扰长期共同驱动的结果,与该区人口及其需求迅速增长密切相关.结果还表明,不同性质的干扰对植被的影响作用具协同性,同一干扰体长期连续对植被的影响具累加和放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对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养鱼稻田水体微生物数量及种类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养鱼稻田异养细菌数量为0.280万~30.716万mL-1,高于未养鱼稻田(P<0.05),其平均值的时间分布为水稻生长末期>中期>初期;养鱼稻田和未养鱼稻田放线菌和霉菌数量均较少。养鱼稻田大肠菌群数量为403.6~17934.2L-1,显著高于未养鱼稻田(P<0.01),其平均值的时间分布为水稻生长中期>初期>末期。异养细菌数量与鱼产量、总施肥量和有机肥施用量均呈极显著相关,与化肥施用量相关不显著;大肠菌群数量与鱼产量相关显著,与总施肥量相关不显著,但与有机肥施用量相关极显著。养鱼稻田中检测出10个科(属)异养细菌,优势菌为弧菌属(Vib rion)、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相似文献
50.
生物合成纳米硒(SeNPs)具有环境友好、安全低毒等特点,备受关注.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纯菌体系,但其存在亚硒酸盐转化率低、耐受性差等问题,因此研究新的纳米硒高效合成体系非常必要. 选取实验室前期筛选得到的两株纳米硒合成细菌Alcaligenes sp. YBY和Providencia sp. DCX,分别考察了单菌株及共培养体系(双菌株)对SeO32-的还原能力及其高浓度耐受性. 结果表明,共培养体系还原SeO32-的能力强于单菌株培养且耐受性明显更好,能够在20mmol/L SeO32-浓度下仍然保持33.01%的还原率. 利用表面响应法对共培养体系还原SeO32-合成SeNPs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2.18 mmol/L SeO32-以及pH 6.83还原条件下还原率最高,达到了97.09%. X射线衍射(XRD)分析发现共培养体系合成的SeNPs为六方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