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320篇
基础理论   84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正@陈主编:这个暑假,我过得很开心:我先到爷爷奶奶家住了几天,又到姥爷姥姥家住了几天。更开心的是,我还分别到这两个城市的动物园参观了。我最喜欢的是老虎,它们那么威武,那么神气!不过我注意到,两个城市动物园的老虎很不一样,一个动物园的老虎很胖,而另一个动物园的老虎很瘦。我想请教陈主编,胖老  相似文献   
102.
密云水库上游流域水生态健康对保障密云水库水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系统评价密云水库上游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2019年对该流域河流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共布设采样点39个,采集到底栖动物128种,包括节肢动物门106种、软体动物门16种、环节动物门5种、扁形动物门1种。从耐污值上看,敏感类群占比为23.1%,耐污类群占比为0.9%。从类群出现频率看,出现频率居前3位的底栖动物分别为蜉蝣属(Ephemera)、短脉纹石蛾属(Cheumatopsyche)、角石蛾属(Stenopsyche),其出现频率分别为82%、79%和74%,3者均为清洁类指示生物。以大型底栖动物为指示生物,对44个候选生物指标进行分布范围分析、判别能力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由总分类单元数、优势分类单元个体数占比、蜉蝣目个体数占比、水生昆虫分类单元个体数占比、敏感类群个体数占比5个指标构建密云水库上游流域B-IBI指标体系。采用四分制法统一各参数量纲,以参照点B-IBI值分布的25%分位值作为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评价标准。评价结果表明,23%的样点处于健康等级,33%的样点处于亚健康等级,33%的样点处于一般等级,8%...  相似文献   
103.
紫外吸收剂大量用于工业材料和个人护理品中,近年来在水体中不断被检出,同时由于其高度亲脂性,易在底泥和水生生物体内富集,产生潜在的毒性效应,已成为一类新型污染物。本文综述了紫外吸收剂在湖泊环境中的分布和生物富集效应,重点分析了二苯甲酮类等典型紫外吸收剂对底栖动物的药物代谢系统、抗氧化系统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毒性作用机制,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4.
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MPI)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根据2000年至2002年在深圳湾、厦门西海域、罗源湾、兴化湾潮间带和潮下带获得的85个取样站次大型底栖动物数据,参考丰度生物量比较法(ABC),建立了评价海洋环境质量的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MPI).MPI的计算式是:MPI=10^(2 k)[∑(Ai—Bi)]/S^1 k,式中Ai和Bi分别是密度和生物量优势度大小顺序的第i个累积百分优势度的数值,S为采集到的物种数,K为常数,K=|∑(Ai-Bi)|/∑(Ai-Bi),当∑(Ai—Bi)为正数时,K=1:∑(Ai-Bi)为负数时,K=-1.MPI越小。沉积环境越清洁.反之,污染越严重.MPI的优点是实现ABC法的数字化,而且反应灵敏,评价结果比种类多样性指数(H)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05.
以长江中下游阻隔型浅水湖泊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98—2018年116湖次底栖动物野外调查数据,构建了基于预测模型的观测物种组成/期望物种组成(O/E)指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的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完整性.O/E指数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在物种采集概率(Pc)>0阈值条件下的O/E0模型预测得到的监测湖泊...  相似文献   
106.
黑河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黑河流域上中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8年8月对研究区域17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和水体理化指标进行调查研究.共鉴定出底栖动物43种,其中节肢动物34种(79.1%),软体动物7种(16.3%),环节动物2种(4.6%);就整个研究区域而言,优势种为大蚊(Tipulidae)、豆娘幼虫(Damselfly)、水蜘蛛(Argyroneta)、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琥珀螺(Suecinea sp.)、白旋螺(Gyraulusalbus),干、支流优势种分布趋势为干流(6种)优于支流(5种);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7ind/m2和3.7423g/m2现存量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整体上干流(1032ind/m2、60.0963g/m2)大于支流(276ind/m2、3.5233g/m2),物种数干流(36种)大于支流(15种);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布特征为干流大于支流.黑河流域上游支流和中游干流不同河段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呈空间异质性,而多样性指数对物种组成依赖性强,但因黑河流域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程度差异较大,使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不适合黑河水质评价.依据BI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表明,黑河上游支流水质优于中游干流.根据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矩阵分析并结合RDA分析表明:BOD5、水温(WT)、电导率(EC)、DO、溶解性总固体(TDS)、CODMn及盐度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07.
连云港主要河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水质生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8年5月采用D形网半定量采样法调查了连云港市5条河流7个点位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共获得67个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类单元;其中,昆虫纲双翅目18属、蜻蜓目11属;软体动物24种;环节动物4科4属5种。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排序结果将7个样点分成高TN低DO、高电导率和低TN以及高DO和低电导率3组。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生物指数和COD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多样性指数与生物指数和COD评价结果有较大差异,生物指数和COD评价结果较相似。综合评价结果为青口河的水质属于清洁;蔷薇河、淮沭新河、鲁兰河和新沭河属于轻污至中污。生物指数与TN极显著正相关(r=0.913,p=0.004),多样性指数与TN无相关性(r=0.257,p=0.578)。  相似文献   
108.
研究了不同粒径垃圾焚烧底渣的质量分布、物质成分(XRF)、晶体结构(XRD)、PAHs含量、酸反应特性、PAHs含量以及在2种浸出液中的毒性浸出情况。在比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实验得出垃圾焚烧底渣主要分布在粒径大于0.28 mm范围内,相比一些地区的研究结果要偏细;主要的物质成分为SiO2、CaO、Al2O3、Fe2O3、MgO、Na2O和K2O,而主要的晶体结构则分别为CaCO3、SiO2、Ca(OH)2和Mg0.3Ca0.97CO3,都与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PAHs含量为0.043 4~0.247 mg/kg,与一些研究欧洲地区底渣中PAHs的含量的结果基本相近,且PAHs同类物的含量也随着底渣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同时,实验还得出底渣中8种重金属在2种浸出液中的浸出浓度都未超出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GB 5085.3-2007),但当底渣粒径大于0.6 mm时,其对环境中酸性物质的缓冲能力变弱。通过比较国外的一些研究结果,得出如将底渣作为建材利用时,需采用相应防范措施以防止其所含的重金属对周围土壤和水体的影响。希望能为进一步认识、处理和利用垃圾焚烧底渣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9.
主要研究了2种沉积物粒径(35 μm和130 μm)及底床微地形对沉积物中内源溶解性有机磷释放的影响。选取某浅水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其人工污染溶解性有机磷,利用室内循环直流水槽顶盖驱动流模拟风生流,考察静态和风生流作用下,不同粒径沉积物及底床微地形对溶解性有机磷释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0 cm·s-1及38 cm·s-1 2种驱动流速条件下,35 μm粒径沉积物实验组中沉积物有机磷释放速率均大于130 μm实验组。对于35 μm粒径沉积物实验组,在20 cm·s-1驱动水流扰动下,沉积物有机磷的平衡释放量为0.44 mg·L-1,在38 cm·s-1驱动水流扰动下为0.49 mg·L-1;对于130 μm粒径沉积物实验组,在20 cm·s-1和38 cm·s-1 2种扰动下的沉积物有机磷平衡释放量分别为0.29 mg·L-1、0.30 mg·L-1;驱动流速的提高促使达到平衡状态时的释放量提高,小粒径沉积物,提高驱动流速更利于平衡释放量的提高,且高驱动流速缩短达到释放平衡所需的时间。在底床微地形(对地形的描述采用y=0.1sin2πx)实验中发现,静态条件下,波峰处上覆水有机磷浓度首先逐渐降低至0.18 mg·L-1,其后升高至0.40 mg·L-1并达到平衡,而波谷处则不断上升至极大值0.87 mg·L-1,其后下降至0.77 mg·L-1并达到平衡;而在20 cm·s-1的驱动水流扰动下,波峰波谷处上覆水有机磷浓度变化较为一致,均逐渐增长至极大值0.39 mg·L-1和0.45 mg·L-1后达到平衡状态。此外,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波谷处上覆水中有机磷含量始终高于波峰处。  相似文献   
110.
在连续流动多级泥浆反应器中石油污泥的处理操作过程需要相当短的停留时间,将易挥发组分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该文为处理过程的实验和商业级别的方案提供了的数据,被应用到各类初级分离污泥、API分离污泥、不溶性气浮浮渣和污油乳状块中的石油工业废物的处理。 这套工艺满足美国环境保护署通用处理标准(UTS),实验级系统用一系列氯酸盐化合物(包括多氯联苯)处理含有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混合物的石化行业焦状废物,商业级系统包括回收污油、减少污泥体积的离心机;降解有毒有机组分将其变成二氧化碳、水和少量有毒中间体的泥相生物处理设施;最后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