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06篇
安全科学   4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583篇
基础理论   95篇
污染及防治   96篇
评价与监测   62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81.
扰动状态下pH值对内源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底泥扰动状态下pH值对内源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以富营养化河流的底泥和上覆水为材料,通过实验室试验模拟了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底泥扰动对上覆水中溶解性磷酸盐(SRP)和底泥中生物有效磷(BA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扰动显著降低了上覆水中SRP含量,其去除率随着初始pH值升高而降低。去除率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为,pH5>pH7>pH9.5.SRP的去除与较低初始pH值条件下生成的非晶型铁氧化物有关。基于不同形态磷的迁移活性,采用NH4Cl-P+%BD-P(非闭蓄态Fe-P)+NaOH-nrP估算BAP是合理的.由此计算可知,BAP占总磷(Tot-P)的百分比随着初始pH值升高而降低。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BAP占Tot-P的百分比为33.36%(3种初始pH值条件下的平均值),该值远小于通过传统方法计算的BAP含量占Tot-P的百分比(平均为85.04%)。但由于2种方法中计算的BAP占Tot-P的百分比的变化趋势恰好相反,其与藻类可利用磷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82.
雷仲予 《环境》2004,(7):39
不久前,笔者随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理事长们,前往肇庆市德庆县参观几条生态文明村。所见所闻,耳目为之一新。虽然这些生态文明村,农民的房子新的旧的都有,甚至还有一些泥砖屋,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室内有冲水的厕所;村中的巷道,实现硬底化;垃圾集中堆放处理,猪圈牛栏迁离住宅区,实行人畜分离;村前村后建有小型农民公园、休闲场所、篮球场,绿树、青草、红花点缀其中.村容村貌调新有序。  相似文献   
783.
通过对青海某水库底泥进行取样检测,评价分析,研究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铜、锌、镉、铅、铬、镍和锰7种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汞和砷采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利用检测数据,参考《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和土壤背景值,分别采用单元素污染指...  相似文献   
784.
挖掘湖泊底泥避免水体富营养化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挖掘湖泊底泥是减少富营养化湖泊内源性氮、磷元素的主要手段,但若挖掘不当,则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导致水体氮、磷平衡破坏,富营养化加剧,从湖泊底泥挖掘可能导致水体营养元素平衡破坏的成因入手,探讨了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85.
《化工环保》2008,28(4)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味精废液生产高蛋白秸秆生物饲料的方法。其制备步骤如下:将味精废液、发酵剂喷洒到秸秆或秸秆粉上拌匀,加水搅拌后装袋密封、堆放发酵,其中原料的质量比为秸秆70—90份、味精废液10~30份,发酵剂为秸秆或秸秆粉质量的0.2%~1.0%。该发明综合利用味精废液和农作物秸秆两大污染环境的有机废弃物,生产高蛋白秸秆生物饲料,饲料蛋白含量高,  相似文献   
786.
河道底泥中氨氮的微生物降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某河段底泥进行生物降解模拟实验,研究河道底泥中氨氮的微生物降解机制.实验期间用最大可能数法测定底泥中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分布.结果表明在溶解氧充足时,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有大幅增加,出水中氨氮的含量显著降低.从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和特性来分析河道底泥对上覆水体中氨氮的影响以及氨氮的降解机制.  相似文献   
787.
扬州古运河底泥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扬州古运河底泥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古运河各监测断面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等级为轻微至强。经综合整治,2002年后古运河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较2002年之前显著下降。下游因曾经工厂聚集,污染程度高于上游,毒性系数较大的Cd和Hg的潜在生态危害始终排在首位。  相似文献   
788.
根据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浚工程,宝丰湾疏浚区设计阶段勘察结果,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及Lars Hakanson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疏浚区底泥进行了污染程度评价。针对底泥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确定疏浚深度,为环保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89.
污染底泥粒径分析与铜、锌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对矿区选矿废水污染河流的底泥进行采样分析,探讨了底泥粒径与质量分数的关系及其铜、锌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底泥中各粒径质量分数在垂直方向上无明显区别,但粒径间有显著的区别,其质量分数可分为3种类型。铜、锌吸附量随着污染底泥粒径的变小而增加,呈负相关关系,且锌吸附量与粒径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性水平。底泥中铜、锌吸附贡献率具有相似的特性,两条贡献率曲线几乎是重合的,呈"双峰型",最大吸附贡献率出现在粒径中值0.375mm处,粒径中值0.605mm处有一低谷。特别要强调的是,河流底泥铜、锌污染严重,清理底泥使河流免遭二次污染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90.
在微风或无风条件下,采用沉积物捕获器和Gansith公式对异龙湖水体中颗粒物沉降和再悬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微风或无风状态下,底泥再悬浮对水体悬浮物含量贡献较大;描述底泥再悬浮的动态过程需要的合适监测时间为48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