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由于传统方法在检测水中粪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需要48小时左右,且操作过程复杂,难以掌握现介绍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固定底物酶底物法,检测时间短(24小时),实验过程污染的可能性低于多管法,可精确检测出1个粪大肠菌群,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水样的微生物污染状况,可以作为评价水质微生物污染的快速标准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生物膜反应器进出水底物浓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雨  赵庆良 《环境科学》1996,17(4):28-30
从套氧生物膜反器,异养-好氧生物膜反应器和硝化生物膜反应器三方面,全面考察了进水底物浓度对生物膜反应器稳态出水水质的影响委现Se随S0的变化呈现半U形曲线。在传统的线性模型基础上,提出了非线性Se-S0的模型,该模型能很好地定量描述试验所得数据,并从的数据得到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3.
能量耗损相关底物消耗对微生物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底物反应平衡,提出在底物充分的条件下,微生物消耗的底物总量等于微生物生长所利用的量,微生物维持代谢所利用的量及由于能量代谢分离而消耗的量之和,由此,建立了描述在底物充分的条件下,微生物产率与剩余底物浓度相应关系的动力学模型,证明了观测到的产率随剩余底物2的增加而减少的现象,此模型能很好实验数据相符,结果表明随剩余的底物2的增加,微生物的产率可下降70%左右。  相似文献   
14.
从农药厂污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以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唯一碳、氮源生长的菌株MBYD-1.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sp.).菌株MBYD-1降解DMF的最适条件为:pH 7.0,30℃.当DMF浓度为400mg/L,接种量为2%时,菌株能在72h内将DMF完全矿化.底物广谱性实验表明,菌株MBYD-1能在甲酸盐和甲醛中很好地生长,在甲酰胺中的生长情况优于二甲胺.  相似文献   
15.
以发酵液中溶解的一氧化碳(CO)为底物,研究高温嗜热菌(Carboxydothermus hydrogenoformans)厌氧发酵制氢的工艺过程.通过C.hydrogenoformans菌的生长规律、絮凝能力和反应特性等实验研究,建立菌株的生长规律模型,得出微生物衰减系数和最大比生长速率.结果表明,C.hydrogenoformans菌产氢率高,絮凝效果好,用于连续CO生物发酵制氢工艺是可行的.对发酵制氢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得出最佳食微比及CO对发酵制氢过程的抑制浓度等过程参数,为有效开发CO厌氧生物发酵制氢的工艺路线提供了参考依据.图4表2参17  相似文献   
16.
采用6个缺氧-好氧SBR反应器,考察了进水时间及溶解氧(DO)浓度对活性污泥系统中底物贮存的影响.缺氧进水条件下,进水时间的长短对底物贮存影响并不明显.进水时间由10min延长至60,90,120min时,各SBR系统内聚-β-羟基烷酸(PHA)贮存量依次小幅下降,最大差值为0.21mmolC/L, fPHB/HAc值在0.84~0.90范围内波动. 好氧曝气阶段控制低DO(0.5mg/L)运行比高DO(2.0mg/L)运行条件更有利于提高PHA的贮存量,90min进水时,高、低DO条件下PHA的平均合成量分别为3.1,5.0mmolC/L.而突然将进水时间90min缩短至10min,使得高、低DO系统中底物贮存量均增大,而高DO系统中底物贮存量的增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厌氧发酵的方法研究Pseudomonas sp.GL1利用灭菌、微波和超声波预处理污泥产氢效果,讨论3种预处理污泥产氢效果的差异,并对污泥发酵过程中底物性质变化(SCOD、可溶性蛋白质、总糖和pH值等)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显示,产氢菌Pseudomonas sp.GL1发酵各预处理污泥过程中均只有H2和CO2产生,无CH4产生.3种不同预处理污泥同等条件下发酵,灭菌污泥的产氢效果最佳,氢气含量高达81.45%,产氢率为30.07mL·g-1.超声波处理污泥产氢延迟时间最短(3 h);灭菌污泥最长(15 h);微波预处理污泥为12 h.在预处理污泥发酵产氢过程中,各种污泥性质变化情况各不相同,尤其是灭菌污泥,这说明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影响Pseudomonas sp.GL1发酵过程对污泥中营养物质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好氧反硝化菌的脱氮特性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文对好氧反硝化菌株FR2,FX5,FW4在好氧条件下的反硝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硝化主要发生在菌体的对数生长期,且反硝化过程中NO2^--N有少量的积累。 对不同温度、pH、碳源对好氧反硝化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三株菌在好氧条件下均具有良好的反硝化效果;温度为25℃~30℃的中性和微碱性条件反硝化效果较好;以乙酸钠为碳源的反硝化效果最好,NO3^-N的去除率最高。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反硝化效果最差,NO3^-N的去除率最低。  相似文献   
19.
厌氧氨氧化技术是当今最有发展前景的生物脱氮工艺,在厌氧条件下由厌氧氨氧化菌以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氨氮直接氧化为氮气,具有无需曝气、无需有机碳源、剩余污泥产量少等优点.然而厌氧氨氧化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苛刻,影响因素众多,成为其大规模工程化应用的最大瓶颈.本文综述了五种主要影响因素(底物浓度、有机物、溶解氧、温度、pH值)对厌氧氨氧化的影响,并结合不同反应器类型、不同菌种针对不同情况分别讨论如何最大程度利用厌氧氨氧化技术,以期为主流污水处理中厌氧氨氧化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系统讨论了活性污泥法中经常发生的、并有严重危害的丝状菌污泥膨胀.介绍了与污泥膨胀有关的丝状菌种类和特性,以及污泥膨胀的影响因素和污泥膨胀的机理.结合国际近一二十年来,关于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污泥膨胀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