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04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570篇
基础理论   95篇
污染及防治   93篇
评价与监测   62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1 毫秒
321.
土壤原位覆盖对底泥的修复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莹  潘纲  陈灏 《环境工程学报》2011,5(11):2459-2463
在高度厌氧底泥和富营养化水体构成的模拟生态系统中,采用土壤和硅藻土进行原位覆盖,研究了覆盖技术对水.沉积物界面微环境的改善作用和不同覆盖材料对苦草生长的影响。这2种底质覆盖后,表层底泥氧化还原电位(Eh)分别提高了48.37%和46.77%,底层水体的溶解氧消耗降低,水体中的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降低;与对照箱体的苦草死亡相比,经过土壤和硅藻土覆盖的箱体中苦草正常萌发、定植和生长;硅藻土箱体苦草的生物量、叶绿素和根茎比均高于土壤覆盖箱体。因此,原位覆盖能有效改善底层水体和表层底泥的氧化还原环境,隔绝污染底泥和延缓营养盐释放,为沉水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供有利的生境条件。  相似文献   
322.
建立了中试研究生产线,工艺流程包括干燥、粉磨、混合上料、成型、烧结和烟气处理等,在中试生产线上,对污泥(包括工业污泥(ISS)和生活污泥(DSS))与底泥烧结制备陶粒骨料的物料配比、烧结温度、添加剂等相关技术参数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ISS中CaO和磷的化合物含量较高,导致骨料的膨胀性能不佳,添加一定量的生活污水污泥(DSS)可改善骨料的膨胀性能。中试研究确定600~800级的陶粒骨料烧结的适宜工艺条件为:配比SS∶DSS∶RS=1∶4∶5~1∶5∶4或DSS∶RS=3∶7~5∶5,烧结温度1 140℃,烧结时间28 min环境安全性研究表明,在陶粒烧结过程中大部分重金属在烧结过程中被固定在陶粒中,重金属浸出率非常低,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323.
以某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排放口下游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无机酸(盐酸、硫酸、硝酸)和有机酸(醋酸、柠檬酸、苹果酸和丁二酸)研究在不同酸性条件(pH为2~6)下Pb、Cd、Zn、Cu的浸出效果。结果表明,有机酸的浸提能力明显高于无机酸,且4种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均随着pH的升高而迅速降低。对无机酸而言,当pH3时,重金属的浸出浓度趋于稳定;对有机酸而言,在pH为2~5的较大范围内,醋酸表现出较高的浸提能力,而柠檬酸对Pb和Cu没有明显的浸出效果。结合泥质特点,从重金属的络合、沉淀、水解、吸附等反应过程对其浸出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醋酸良好的缓冲能力是其浸提效果优于其他有机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24.
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和底泥中9种硝基苯类化合物。方法在0mg/L—4.0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硝基苯和间-二硝基苯的检出限为0.05mg/L(水样)和0.05mg/kg(底泥),其余7种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1mg/L(水样)和0.01mg/kg(底泥),标准溶液平行测定的RSD≤6.5%,地表水和底泥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5.1%—103%和78.4%—106%。  相似文献   
325.
以滇池草海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工程为例,分析了湖库底泥疏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因素识别与评价重点,探讨了施工期对水域水质及周围景观影响、施工期恶臭、噪声等的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底泥堆放对地下水与土壤环境影响、堆放恶臭对环境影响的评价要点,及疏挖工程的环境效益与运营期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的要点。针对该类工程在疏挖、余水处理和污染底泥堆存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二次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26.
南通市区河流底泥营养物质污染特征及环境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通市区的学田河、南川河、法伦寺河、城山河及西山河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河流表层底泥中的有机质、总氮、氨氮、硝氮、总磷、无机磷及活性有机磷等营养物质指标,分析了污染最重的监测点的污染原因。此外,采用有机指数法、营养物质比值法进行了环境风险评价。得出各条河流底泥均为肥污染级,尤其污染最重的是西山河;各研究河流底泥的碳氮比都很高,说明其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周围环境;学田河和西山河底泥的氮磷比较高,说明它们的富营养化程度相对较高。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学田河、南川河、法伦寺河及城山河底泥中有机质与总氮及南川河有机质与总磷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327.
洪泽湖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洪泽湖水质、底泥及水生生物样品10种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浓度进行了测定,水样中总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含量在0.179~5.17μg/L,北部湖区和南部湖区的总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浓度较高,其中成河北(S7)的浓度最高。底泥中的含量在0.137~4.50μg/kg,北部湖区及出湖口附近形成一个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污染带,其中成河东(S6)的浓度最高。水生生物体内的总硝基苯含量按鲫鱼、白鱼、泥鳅、龙虾、河蚌、螺蛳依次升高。  相似文献   
328.
底泥疏浚是清除江河湖库内源污染的重要措施,其疏浚方案的制定有其重要的内涵,应对疏挖深度、疏挖形式、疏浚设备、底泥处置等问题给予科学的分析,真正实现通过疏浚改善水环境的目标,并能为进一步修复和重建良好的水生态系统创造条件。对疏浚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及疏浚效果欠佳的可能原因等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329.
为探究寒旱区水库上覆水环境条件对底泥释氮的影响,以大河口水库底泥和上覆水为试验材料,通过改变上覆水温度、pH、水动力条件,模拟研究了底泥中不同形态氮的释放特征,探讨了不同环境条件与底泥氮释放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并用线性函数、对数函数、双曲线函数、二次函数、三次函数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底泥氨氮、总氮的...  相似文献   
330.
湖库底泥疏浚工程环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艳娜  陈国柱  赵再兴  常理 《四川环境》2010,29(5):36-39,45
底泥疏浚是治理污染水体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污染底泥的疏浚,可清除内污染源。作为环境治理工程,在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工程实施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些污染物,同时也会造成水体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本文结合国内已完成的滇池、巢湖、太湖底泥疏浚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对此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点进行探索和分析,为开展类似项目环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