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01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568篇
基础理论   94篇
污染及防治   90篇
评价与监测   62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城市河流中底泥再悬浮释放重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实验对上海苏州河支流彭越浦河底泥中Hg、Cd、Pb、Cr、Mn、Cu、Zn的释放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释放后悬浮液中浓度比清液高1—1.5个数量级。应用再悬浮的规律,推导出悬浮释放速率方程,其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不大于30%。应用引出的迁移模式,预测在低潮位河流流速快时,水质将高于三级地面水标准,再次影响治理后的苏州河水质。  相似文献   
832.
城市浅水型湖泊底泥磷释放的环境因子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勇  王超 《环境科技》2002,15(4):4-6
通过对城市浅水型湖泊(以南京玄武湖为例)底泥磷释放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底泥磷释放特性的影响及其原因。得出了溶解氧、pH值、温度和扰动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曲线。同时说明了湖泊底泥磷对湖泊水质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性。为城市浅水湖泊底泥疏浚和营营养化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33.
根据滇池草海入湖河道底泥污染类型、污染程度、特征、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入湖河道的底泥污染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34.
玉渊潭底泥中烃类物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玉渊潭不同深度的沉积物样品,测定了其中多环芳烃和正构烷烃的含量。结果表明5-15cm层多环芳烃含量最高,0-5cm层次之,15-25cm层最低,参照若干多环芳烃指数的计算,进行源的识别,正构烷烃含量的分布与多环芳烃类相似,多环芳烃的吸附量与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含量呈很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而正构烷烃的吸附量则随沉积物粒径的减小而增高。  相似文献   
835.
渤海湾砷的生物富集及其在底泥中的积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研究了砷在4种海藻,12种海洋动物及近海底泥中的积累情况。结果表明,这三种介质中的砷主要来自于环境污染,它们对砷均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能较好地反映水体污染状况,可以用作污染监测指示物。三者所含砷大部分是有机砷,无机砷含量较少,底质中砷的分布里自表层向下渐低的规律。  相似文献   
836.
太湖底泥蓄积量估算及分布特征探讨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根据1997-1999年现场调查资料,分析了太湖污泥淤泥平面和垂直分布特征,估算了太湖各湖区及不同泥厚的底泥淤积面积和蓄积量。结果表明:全湖有69.83%面积为污染淤泥所覆盖,厚度最大达5m以上,底泥总蓄积量为129.15亿m^3,全湖平均底泥厚底为0.82m。  相似文献   
837.
广州市流花湖表层底泥磷的形态与生物可利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经改进的Psenner连续提取法对广州市流花湖表层底泥中的磷进行了连续提取和测定。结果表明,流花湖底泥中总磷含量在1.28~2.15 mg/g,流花湖总磷含量最高在L2点,最低在L3点。湖泊表层底泥总磷主要由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有机磷和钙结合态磷组成,可还原态磷和弱吸附态磷仅占很少部分。不同形态磷的含量顺序是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P>有机磷Org-P>钙结合态磷HCl-P>可还原态磷BD-P>弱吸附态磷NH4Cl-P。底泥中生物可利用性磷的含量达0.76~1.00 mg/g,平均含量为0.91 mg/g,占总磷的45.47%~64.71%。说明流花湖底泥的磷有较好的生物可利用性,将为水体藻类大量繁殖提供潜在的有利条件,因此在湖泊治理恢复过程中,应该采样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底泥磷的内源释放。  相似文献   
838.
广州流花湖底泥磷的垂直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俞林伟  谭镇  钟萍  刘正文 《生态环境》2007,16(5):1358-1363
广州流花湖是典型的城市景观浅水湖泊。应用经改进的Psenne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广州市流花湖底泥中各形态磷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不同采样点底泥的理化性质和磷的形态垂直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形态磷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NaOH-P,Org-P,HCl-P,BD-P,NH4Cl-P,其中NaOH-P和Org-P是底泥磷的主要赋存形态,分别占底泥总磷质量的47.28%和24.23%,说明了流花湖底泥人为污染较严重;底泥生物可利用磷的质量分数在0.50~1.45 mg.g-1,平均质量分数为0.93 mg.g-1,约占总磷的58.57%,表明流花湖底泥的磷具有较好的生物可利用性,将为水体藻类大量繁殖提供潜在的有利条件。流花湖底泥中有机磷、金属结合态磷和生物可利用磷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变化规律较复杂。  相似文献   
839.
富营养化水体底泥释磷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磷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在此综述了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释放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内源磷的赋存形态主要分为铝磷、铁磷、钙磷及有机磷,磷释放受pH值、溶解氧、生物、温度、扰动等5种因素影响,对富营养水体内源磷释放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进行研究,可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0.
苏州河市郊段底泥中CODCr和NH3-N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苏州河截流区外河段(城郊段)东大盈河口-北新泾,按河道形态,支流与城镇分布等因素,沿程采集24个底泥柱样,测定其不同部位不同深度底泥中CODcr和NH3-N含量,分析CODcr和NH3-N在沿程和垂向上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底泥中污染沿程分布呈不规则波状起伏,东大盈河、蕴藻浜、盐铁塘、封浜、华漕港、新槎浦等支流口浮泥层中NH3-N含量达250mg/kg,超过背景值3部。在垂向分布上,底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