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8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328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71.
通过2006年-2010年N、P、Si数据分析广西钦州湾海域N、P、Si的变化趋势、富营养化状况以及限制因子。分析表明:钦州外湾DIN、DIP、SiO3-Si含量呈波浪形变化并有所下降,钦州外湾2006年-2010年均为贫营养,外湾海水水质良好。茅尾海DIN值含量较高,海域受到N的影响。茅尾海2006年-2010年为轻度~中度富营养。茅尾海属于磷中等限制富营养,磷酸盐仅表现为相对不足,仍然有爆发赤潮的危险。控制茅尾海富营养化的关键在于控制磷的入海量。  相似文献   
272.
于良巨 《灾害学》2021,(1):13-17
我国温带风暴潮灾害主要集中在渤海、黄海沿岸,其中莱州湾沿岸是频繁发生的重灾区。以识别莱州湾沿岸发生的温带风暴潮灾害链的组成为研究目标,通过2次典型灾害事件分析了温带风暴潮灾害的成因、发生及其演化规律等问题,进而识别了温带风暴潮灾害链发生过程中的灾害类别及相应致灾因子,根据致灾过程提出了5种灾害链条,最后区分了不同行业灾害损失中主要致灾因子的作用。研究结果可对温带风暴潮灾害链的预警及减灾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73.
太湖主体湖区对梅梁湾藻类影响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太湖梅梁湾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富营养化严重的问题,利用太湖水量水质模型和梅梁湾藻类生长模型,在对模型进行了率定、验证的基础下,模拟了在东南风和西北风两种常见风向的条件下,太湖主体湖区对梅梁湾内营养盐浓度和藻类浓度的影响情况,并将其影响定量化。本次模拟较好地反映了太湖主体湖区在两种常见风场的条件下对梅梁湾内水质影响情况。模拟得到以下结果:在不考虑风场和流场的情况下,梅梁湾内部2001年8月藻类平均浓度为43.18 mg/m3,总氮浓度为2.48 mg/L,总磷浓度为0.248 mg/L,只考虑东南风引起流场的情况下,藻类浓度为41.92 mg/m3,总氮浓度为2.07 mg/L,总磷浓度为0.231 mg/L;考虑东南风风场和流场两个因素的情况下,藻类浓度为53.86 mg/m3,总氮浓度为2.06 mg/L,总磷浓度为0.229 mg/L;同期,只考虑西北风风场的情况下,藻类浓度为42.55 mg/m3,总氮浓度为2.19 mg/L,总磷浓度为0.232 mg/L;考虑西北风风场和流场两个因素的情况下,藻类浓度为50.71 mg/m3,总氮浓度为2.17 mg/L,总磷浓度为0.233 mg/L。结果表明,梅梁湾内部的氮、磷等营养盐浓度受到由太湖主体湖区的风场变化引起的湖流扰动的一定影响;太湖主体湖区对梅梁湾内部藻类浓度的影响主要是由藻类漂移引起的,由营养盐浓度改变而引起的藻类浓度变化非常小。  相似文献   
274.
通过对莱州湾地区11个剖面60多个观测井进行测定,统计分析了水样的氯度、矿化度数据,得出了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时间上,海水入侵的状况基本上保持稳定,受月季变化影响较小;空间上,地下水水质呈从沿岸向内陆由咸变淡的梯度变化趋势,海水入侵程度由近海岸至内陆逐渐降低,入侵面积和过渡带面积进一步扩大,表明莱州湾海水入侵程度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275.
在ECOM水动力模块正确模拟桑沟湾海域潮流场的前提下,利用美国RCA(Row Column AESOP)水质模型模拟了桑沟湾的水质状况,模拟结果表明:污染物浓度在水平方向上,由沽河入海口向外大体呈递减趋势;垂直方向上,CODMn由表至底浓度逐渐降低,但差异较小;DIN、DIP由表至底浓度逐渐降低,底层浓度略有升高。该模拟结果与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显示各水质指标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CODMn为11.19%,DIN为13.20%,DIP为14.81%。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基本一致。由此可见,RCA水质模型能较好的模拟桑沟湾水质状况,因此,该模型可应用于桑沟湾的水质预测,并可为桑沟湾水质管理、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6.
根据钦州湾1983~2003年间12个航次水温、盐度和pH的调查资料,从其演化趋势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入手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湾盐度具有随时间变化而下降的演化趋势,水温则多以上升趋势、pH则多以下降趋势出现;相关分析显示,盐度与环境因子之间出现相关性的几率最多,而水温和pH出现的几率只有盐度的一半,但均以与S i的相关性最为显著,N次之,而P则均无相关性出现。从不同时期水温、盐度和pH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的变化情况看,物理输运作用对海湾生态环境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而生物作用的影响已呈现出上升势头,对海湾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277.
为了全面评价三峡库区土壤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环境行为,以香溪河库湾不同淹没类型土壤[消落带上缘(>175 m)、消落带(145~175 m)和沉积物(<145 m)]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分析3个区域土壤16种美国环保署优先控制的PAHs含量.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土壤PAHs总量表现为消落带上缘>消落带>沉积物,沉积物PAHs以3环和4环为主,而消落带及其上缘土壤PAHs以4环和5环为主,其中消落带土壤PAHs变异系数相对最高,与其它两个区域PAHs组成之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弱.各区域土壤PAHs分布呈现季节差异,夏季和冬季土壤PAHs含量相对较高,主要与库区各季节居民能源消费类型有关;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沉积物PAHs空间分布整体较为均匀,而消落带及其上缘土壤PAHs在峡口镇和长江入江口处PAHs含量相对较高,主要与空间水平上各样点频繁的人类活动有关.PAHs异构体比值法分析表明,香溪河库湾各区域土壤PAHs来源具有季节性差异,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是消落带土壤PAHs的主要来源;终身致癌风险评价模型分析表明,土壤PAHs通过误食和皮肤接触暴露途径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致癌风险,并且消落带上缘土壤PAHs致癌风险相对较大.研究结果扩展了对香溪河库湾土壤PAHs环境行为的认识,为三峡库区香溪河库湾土壤PAHs污染防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78.
279.
深圳湾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2000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在深圳湾福田一侧的潮滩上采集了20个底栖动物群落样方.结果表明,深圳湾潮滩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密度的季节变化和生物量季节变化并不完全一致,这与软体动物斜肋齿蜷等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用等级聚类和非线性多维尺度排序分析这些样方群落结构组成的时空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季节和潮区是影响深圳湾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组成时空变异的两个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80.
利用气相色谱对浙江三门湾H30柱样沉积中长链烯酮、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组成和来源进行分析,并对柱样沉积中相关有机地化指标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关联性进行了探讨。正构烷烃GC谱图显示碳数分布范围为C14-C35,呈双峰型,低碳峰群的主峰为C17-C19,高碳峰群的主峰为C27-C31,这种分布特征表明三门湾沉积物中陆地高等植物和海洋菌藻类的烷烃共存。根据多环芳烃的菲/蒽比值、荧蒽/芘比值、2-3环化合物总量和4环以上化合物总量等可推断,三门湾沉积地层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物和石油源(航运事件)。基于精确的。mPb定年,1822-2005年间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含量分布、分子组合特征指数可能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具有一定的关联。具体表现在,长链正构烷烃的含量与总多环芳烃含量变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二者含量和花、CPI、烷烃C旷C19在厄尔尼诺年增加(尤其在厄尔尼诺结束年),指示陆源有机质输入和海洋菌藻类一致增加;而二者含量和∑C21/∑C22+、烷烃C15.C19在拉尼娜事件时降低,表明海洋菌藻类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