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8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328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81.
根据2004年6月中旬鳌山湾的调查资料,分析了鳌山湾海域5项营养盐NO2-N,NO3-N,NH4-N,PO4-P,SiO3-Si的浓度分布特征。得知间隙水中NO2-N浓度分布在1.01 ̄48.86μmol·L-1,NO3-N为2.1 ̄108.16μmol·L-1,NH4-N为3.02 ̄18.28μmol·L-1,PO4-P为0.13 ̄1.42μmol·L-1,SiO3-Si为70 ̄168μmol·L-1之间,并将间隙水浓度与底层水相比较。结果表明:间隙水营养盐的浓度远远高于底层水营养盐的浓度,揭示了间隙水与上覆水体之间营养物质的交换并不是十分强烈。  相似文献   
382.
小清河口及邻近海域的溶解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2002年6月对小清河口及邻近海域进行大面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调查区域内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发现在小清河河口内存在低氧区。结合盐度、COD、营养盐的分析数据,查明了小清河河口内形成低氧区的主要原因是小清河径流带来的大量有机污染物所致。  相似文献   
383.
莱州湾东南沿岸地区海水入侵灾害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莱州湾东南沿岸地区是我国东部海水入侵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本文在大量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近 30a来该地区海水入侵的时间变化及空间分布 ;通过比较 ,发现本区海水入侵既受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大背景制约 ,更与过量开采地下水、地面下沉密切相关 ;海水入侵对本区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等均已产生不良影响 ,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384.
莱州湾盐度变化现状及其对海洋环境与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莱州湾生态监控区2004年5、8月份两个航次的盐度监测资料,结合近40a污染监测网莱州湾海域的监测资料和历年黄河入海径流量等有关资料,研究分析了近年莱州湾盐度变化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40 a莱州湾盐度变化趋势总体上呈上升态势,莱州湾盐度值与以前相比有明显升高。黄河径流量锐减和断流是引起莱州湾盐度升高的主要原因。莱州湾盐度升高,对莱州湾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湾内产卵场、育幼场和海洋生物群落结构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5.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水化学监测,将莱州湾南岸平原浅埋古河道带及冲洪积扇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环境分为3大区域,即北部的全咸水区、中部的咸淡水过渡区和南部的全淡水区.在3个系统的浅埋古河道带内的全淡水区,仍有水化学特征的南北向差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具有年内及年际变化规律.人类应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咸水入侵和人工污染,保持良好的地下水水环境  相似文献   
386.
387.
长江三峡磨子湾滑坡形成过程的离散元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离散单元法模拟了磨子湾滑坡变形破坏发展的动态过程。模拟结果与地质分析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达到了地质分析与数值模拟相互引证的目的。  相似文献   
388.
柘林湾是广东省养殖规模最大的海湾之一,为了解养殖海域沉积物中汞的分布、累积及其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于2008年1月在柘林湾海域采集了5个站位的柱状沉积物和3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对其中的总汞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含量分布、累积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柘林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汞平均含量为0.0645μg·g-1,径流输入是其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柱状沉积物表层部分总汞含量相对较低,但不同采样区域柱样中总汞含量的垂直分布却有着显著的差异,网箱养殖区主要是由于汞近40年来来源变小导致沉积物表层部分中的总汞含量较底层低,而贝类养殖区则由于沉积后的再迁移作用使汞在氧化还原边界层富集累积;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对此次调查的沉积物中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的评价表明,汞虽对底栖生物基本无负面效应,但其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达到了中等水平,尤其是养殖区2号站位28~36cm、4号站位20~32cm和48~56cm以及6号站位36~56cm柱样中的汞甚至达到了高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因此,养殖区次表层沉积物中较高含量的汞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89.
2011年5月份和8月份利用"海洋2号"科学考察船在东山湾海域3个站位进行现场试验和调查,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和异养细菌的摄食压力。结果表明:对比国内其他海区,该调查海域是高生长率、高周转率的海区,微型浮游动物摄食压力处于中等水平;当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远高于浮游植物生长率时,微型浮游动物摄食作用对能量的转换效率较高;细菌的生长繁殖和微型浮游动物对异养细菌的摄食受到温度和营养盐的双重影响,微型浮游动物对异养细菌的摄食作用能控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在调查期间,调查海域异氧细菌生产力与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比值由春季的1.26%增加到夏季的2.77%,但均很小,说明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完全可以满足细菌生产的需要;调查海域主要生产者是浮游植物,异养浮游细菌的生产力较低,其能量沿食物链向上传递的效率夏季高于春季,而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向上营养级传递的效率却是春季高于夏季。  相似文献   
390.
于2010年4月至2010年10月3个航次调查了湛江湾叶绿素a粒径结构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浮游植物粒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春季总叶绿素a变化范围为1.75~4.73 mg/m3,平均值为3.05 mg/m3;微微型浮游植物是叶绿素a的主要贡献者,贡献率为62.9%。夏季总叶绿素a变化范围为8.99~37.98 mg/m3,平均值为21.37 mg/m3;小型浮游植物是叶绿素a的主要贡献者,贡献率为78.8%。秋季总叶绿素a变化范围为2.92~27.85 mg/m3,平均值为6.49 mg/m3,小型浮游植物是叶绿素a的主要贡献者,贡献率为55.7%。平面分布,微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呈湾外到湾内递增的趋势;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核心区域最高,口门区域、中部区域和北部区域无显著性差异;小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口门区和中部区域比较高,核心区和北部区域比较低。对湛江湾主要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硝酸盐氮和硅酸盐对小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贡献较大,氨氮对微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贡献大,而磷酸盐和水温对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贡献较大,而悬浮物和盐度对3个粒径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