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8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328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01.
排海通量最优化法是近年来常用于计算海域污染物环境容量的方法。对于石油烃这种非保守物质,本文提出了基于非线性规划的排海通量最优化法(简称非线性规划法)。首先,验证了石油烃点源的线性叠加性;其次,分别选用基于线性规划的排海通量最优化法(简称线性规划法)及非线性规划法,对莱州湾石油烃的环境容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I/II类海水水质标准下,线性与非线性规划法计算出的年环境容量分别为6 101.8 t和4 576.1 t。按照线性规划法进行点源的石油烃最优排放规划时,将高估湾内石油烃的自净能力,从而对海域内生态系统造成破坏;非线性规划法则不会出现水质点浓度超标的情况,可对海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02.
烟台四十里湾柱状沉积物氮形态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杨玉玮  高学鲁  李培苗 《环境科学》2012,33(10):3449-3456
采用连续浸取法首次对烟台四十里湾柱状沉积物不同形态的氮进行分离,并对其垂直地球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可转化态氮分为离子交换态氮(IEF-N)、弱酸浸取态氮(WAEF-N)、强碱浸取态氮(SAEF-N)、强氧化剂浸取态氮(SOEF-N).结果表明,在沉积物表层(0~10 cm)可转化态氮占总氮的26.14%,并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含量降低.各形态氮占可转化态氮比例平均大小顺序为SOEF-N(89.7%)>IEF-N(7.97%)>WAEF-N(1.19%)>SAEF-N(1.14%),说明SOEF-N是可转化态氮中的绝对优势态.不同形态氮与沉积物地球化学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沉积物含水率、总有机碳、pH值、氧化还原电位、粒度组成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形态氮含量,但各站位柱状样因其沉积物特征不同受各参数影响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403.
对丹江口水库上游汉江支流及库湾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效应阈值标准(NYSDEC)和Lars H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环境风险。研究表明,库湾沉积物与支流沉积物中Ni、Pb含量较为接近;库湾沉积物中Cd、Cr、Cu、Zn含量分别高达186、2712、9991、4783 mg/kg,均超过支流沉积物中相应重金属含量2倍以上。各采样点表层(0~10 cm)沉积物中Pb含量均低于LEL值(最低效应阈值),Cd、Ni含量均介于LEL值和SEL值(最高效应阈值)之间,而Cr、Cu、Zn含量均有超过SEL值的现象发生。考察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发现各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Ni和Pb均未发生富集,而Cd、Cr、Cu和Zn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其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712、180、163和284。根据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可知Ni和Pb主要来自于天然地球化学来源,而Cd、Cr、Cu和Zn则主要受人为源影响。以丹江口库区土壤(黄棕壤)中重金属背景值为参比,发现表层沉积物总体处于高生态风险,且以Cd生态风险为主;参与评价的5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顺序为Cd>Cu>Cr>Zn>Pb  相似文献   
404.
在2011~2012年对青堆子湾的近岸海域与养殖池塘进行了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浮游植物调查。青堆子湾的近岸海域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1种,分属于2门16科21属,养殖池塘共采集到浮游植物53种,分属于3门16科20属,硅藻是调查区域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小细柱藻(Leptocylindrus minimus)和威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wailesii)在夏、秋、冬3个季节均作为优势种出现,近岸海域的优势度均高于养殖池塘,夏、秋两季近岸海域的优势度达到90%以上。近岸海域的浮游植物生物量高于养殖池塘,秋季相差近683倍。通过对群落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分析,近岸海域比养殖池塘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高,春季浮游植物的群落多样性相对比其他季节稍高,夏季最低。  相似文献   
405.
通过对沙头角湾海域底泥厚度的监测,了解沙头角湾底泥分布状况,结合底质污染的污染程度,对需要清理的淤泥进行标识.  相似文献   
406.
Organic carbon (OC), total nitrogen (TN), and 210Pb in core sediment were measured to quantify the burial of organic carbon an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allochthonous and autochthonous contributions during the past one hundred years in Jiaozhou Bay, North China. The core sediment was dated using 210Pb chronology, which is the most promising method for estimation of sedimentation rate on a time scale of 100–150 years. The variation of the burial flux of organic carbon in the past one hundred year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stages: (1) relatively steady before 1980s; (2) increasing rapidly from the 1980s to a peak in the 1990s, and (3) decreasing from the 1990s to the present. The chang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mount of solid waste and sewage emptied into the bay. The OC:TN ratio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source of organic carbon in the Jiaozhou Bay sediment. In the inner bay and bay mouth, the organic carbon was the main contributor from terrestrial sources, whereas only about half of organic carbon was contributed from terrestrial source in the outer bay. In the inner bay, the terrestrial source of organic carbon showed a steady change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range of 69%–77% before 1990 to 93% in 2000, and then decreased from 2000 because of the decrease in the terrestrial input. In the bay mouth, the percentage of organic carbon from land reached the highest value with 94% in 1994. In the outer bay, the sediment source maintained steady for the past one hundred years.  相似文献   
407.
桑沟湾总溶解态无机砷的分布与季节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桑沟湾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总溶解态无机砷(TDIAs=[As3 ] [As3 ])进行了测定.TDIAs的浓度4月和7月较低,分别为9.3±1.6 nmol/L,8.3±2.2 nmol/L;而11月和1月浓度较高,分别为18.5±0.6 nmol/L,17.9±2.0 nmol/L.4到7月,湾内海带等生长旺盛,湾内水交换能力较差,湾内TDIAs浓度较低;秋季海带收获后和冬季海带苗刚人海且生长缓慢,湾内水交换能力比4月和7月高,此时海湾内TDIAs浓度也较高.TDIAs在桑沟湾的分布和季节变化受湾内海带、贝类养殖和水文环境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08.
台州湾围塘养殖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及来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台州湾6个代表性点位的围塘养殖水体表层水,分析其中15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探讨其可能的来源.结果表明,水体中总PAHs平均含量为8 309.4 ng·L-1,变化范围为5 868.7~1 5156.1 ng·L-1,PAHs的组成以2-3环为主.荧蒽/(荧蒽 芘)和茚并[1,2,3-cd]芘/(茚并[1,2,3-cd]芘 苯并[g,h,i])苝比值表明,台州湾围塘养殖水体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相似文献   
409.
微塑料(MPs)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为了解海湾沙滩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揭示微塑料沉积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在厦门湾选择了5个典型沙滩,根据潮汐变化,同时在高潮线、中潮线和低潮线分层采集了0~10、10~20和20~30 cm的沉积物柱状样品,研究了沙滩沉积物中微塑料水平与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厦门湾沙滩45个沉积物样品中均检出微塑料,微塑料丰度范围为39~260 n ·kg-1,平均丰度为(114±26) n ·kg-1;微塑料形状主要为纤维状、碎片状、颗粒状和泡沫状,其中纤维状占比最大;主要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赛璐芬(cellophane)和聚乙烯(PE);微塑料的颜色包括透明、蓝色、黄色、黑色和白色等.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微塑料的平均丰度因沙滩位置、潮间带位置和采样深度的不同呈一定的规律,并且波浪、潮汐、岸线形状、风、游客数量和海漂垃圾清洁等自然和人为多种因素均影响沙滩微塑料的丰度和分布.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沙滩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为微塑料的陆海传输提供依据,对海漂垃圾及岸滩垃圾收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10.
为系统解决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等问题,建设"山海宜居美城",分析了台州湾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内在需求,提出了海绵城市全域建设的主要策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规划引领和源头管控,编制标准规范,制定资金政策,开展图纸审查,加强现场巡查,落实责任主体,开展专业培训,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台州湾新区防灾减灾综合应对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