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22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33篇
综合类   396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6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61.
陈之泉 《环境》2007,(10):24-27
城市是消耗资源、产生污染、破坏生态的集聚地.住宅小区是城市这部复杂机器的重要组成部件,将每个住宅小区营造成为"绿色住区"(或曰生态住区),是实施城市生态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人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962.
为探究煤体在受压过程中的能量特征及临界破坏点能量变化规律,基于常规三轴压缩下含瓦斯煤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含瓦斯煤破坏过程中弹性应变能和耗散能随应变变化的规律,据此给出含瓦斯煤在不同围压、含水率下变形破坏时的能量解释。研究结果表明:有效能比在同一围压下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表明含水率的增大会降低煤样强度。建立围压和含水率对含瓦斯煤三轴压缩变形过程中临界破坏点总能量耦合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取得了较好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963.
为探讨矿岩-充填体组合试件的动态力学特征,使用取自云南玉溪大红山铜矿的含铜矿岩和分级尾砂制作矿岩和配比分别为1∶4、1∶10的充填体组合试件,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冲击杆分别在0.20 MPa、0.22 MPa、0.24 MPa、0.26 MPa、0.28 MPa和0.30 MPa的冲击气压下对矿岩-充填体组合试件进行动态冲击试验,研究组合试件的能量传递规律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当试件开始发生破坏时,宏观裂隙首先出现在试件边缘,并随着冲击气压增加而扩展,直到裂隙使充填体试件完全贯通,最终试件会完全破碎;组合试件的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剪切破坏、张拉破坏及共轭剪切破坏3种;充填体试件的波阻抗变化反映了试件在冲击过程中的损伤演化规律;试件的吸收能密度随入射能量增加线性增加;在冲击气压为0.20 MPa时,矿岩和配比为1∶10的充填体组合试件较早发生剪切破坏;当冲击气压为0.24~0.30 MPa时,矿岩和配比为1∶4的充填体组合试件虽然发生破坏,但仍具有一定吸能特性,并且相较于完整状态下变化不大,而在此冲击气压下,配比为1∶10的充填体粉末占比达到约80%,这表明灰砂比较高的充填体部分具有更稳固的...  相似文献   
964.
为了建立我国砌体填充墙 RC 框架结构性能水准与性能指标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填充墙 RC 框架拟静力试验数据,建立了本土化填充墙 RC 框架试件试验数据库。参考《建(构)筑物地震破坏等级划分》(GB/T 24335—2009),定义了填充墙 RC 框架的 5 个性能水准及其破坏状态描述,根据试验现象提取试件首次达到每个性能水准时的层间位移角作为样本,通过统计分析,分别给出刚性连接和柔性连接填充墙 RC 框架具有 84% 保证率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并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和现有研究中给出的限值进行对比,最后进一步分析了采用不同类型砌块的填充墙 RC 框架结构性能水准限值的差异。结果表明,相较于规范限值,刚性连接的填充墙 RC 框架限值在轻微破坏和中等破坏的性能水准下均偏小,而在严重破坏的性能水准下远大于规范限值;相较于现有限值,作者研究得出的限值具有性能水准判定标准统一、数据更符合我国国情的特点;相较于传统的黏土砖和普通混凝土砌块,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填充墙的 RC 框架结构侧向变形能力更好。  相似文献   
965.
为获得孔隙水作用下深埋硐室的围岩压力及其潜在破坏面,将Hoek-Brown破坏准则和极限分析定理结合,改进传统的深埋硐室“楔形体”破坏机制,并将孔隙水作用考虑到优化的深埋硐室围岩稳定性计算模型中;然后根据虚功率原理推导出孔隙水作用下深埋硐室围岩压力解析解,通过序列二次规划(SQP)算法优化得到围岩压力上限解以及拱顶、拱肩破坏范围。研究表明:Hoek-Brown准则参数中地质强度指数(GSI)、岩体常数、岩体单轴抗压强度增大时围岩压力减小,硐室的潜在塌落范围也减小,而扰动因子、岩体容重和硐室直径的增大会对硐室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孔隙水压力系数增大时围岩压力和塌落范围也不断增大,且随着水位线高度的增加,影响程度越加明显。  相似文献   
966.
在顺层岩质斜坡下覆岩层中进行采煤活动极易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运用UDEC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近距离煤层群重复开采对其上覆顺层岩质斜坡变形破坏的动态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重复开采导致斜坡的滑移范围扩大,坡面附近的下沉位移明显增加,且超过采高,同时坡肩附近的水平位移加剧,超过单层开采时的2倍;2)采动斜坡裂缝具有明显的动态阶段性发育特征,单层采动时坡面中下部临时性裂缝发育过程为“积累—产生—扩展—缩小闭合”,坡面上部及坡顶未贯通至滑面的裂缝发育过程为“积累—产生—扩展—稳定”;3)在重复采动影响下,部分临时性裂缝和未贯通裂缝均开始活化,其发育过程为“活化—扩展—稳定”,最终转化为永久性裂缝,同时坡体内出现离层,横向裂缝显著增多,坡表产生更多细小开口的裂缝群;4)重复采动不仅会导致新裂缝的产生,也会加剧横向裂缝的产生和扩展,使得坡体更加破碎,稳定性逐步降低。研究成果为采动顺层岩质斜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奠定基础,为采动顺层岩质斜坡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7.
设计制作了1榀足尺的穿斗木构架和2榀足尺的内嵌砖墙穿斗木构架,通过拟静力对比试验研究了构架的破坏形态、破坏机理、水平承载力、变形性能、刚度退化和耗能性能.结果 表明:对比木构架未发生明显的水平滑移,整体变形能力较强;内嵌砖墙木构架在加载过程中发生了砖墙的弯曲摇摆破坏,并最终导致了平面外坍塌.对比木构架的滞回曲线呈典型的反S形,滞回环中部捏拢明显;内嵌砖墙木构架的滞回曲线为梭形,滞回环饱满.与对比木构架相比,内嵌砖墙木构架的初始刚度、水平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大幅提升,但极限变形能力显著降低.穿斗木构架的梁柱节点为典型的半刚接节点,转动刚度随转角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而由于砖墙的嵌固作用,内嵌砖墙木构架中的梁柱节点在墙体倒塌前未发生明显的转角.  相似文献   
968.
为了解夹矸厚度对含矸煤层煤壁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推导出夹矸层剪切破坏力学模型,进而建立含矸煤层煤壁稳定性数值模型,分析不同夹矸厚度下的煤壁前方水平位移、垂直应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煤壁前方产生失稳影响区主要位于夹矸层周围,形成以夹矸层为中心的凸出区域;夹矸厚度较小时,夹矸层呈现出多块体联合破坏形态,而夹矸厚度较大时,夹矸层出现单块体逐个破断现象;力学分析得知:夹矸层破坏面发生剪切破坏的危险系数随着夹矸厚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969.
为了解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牛腿节点的抗火性能,进行了 3 个 ASTM?E119 升温模式下钢牛腿节点抗火性能试验,参数包括不同肋板厚度、不同荷载大小和偏心距。获得了钢牛腿的温度分布、节点变形、破坏形态和耐火极限。 建立了节点抗火分析有限元模型,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肋板温度达 700 ℃时节点承载能力剧烈下降,栓钉温度达 660 ℃左右时节点达到极限状态。节点的破坏由肋板屈曲和栓钉拉断控制,破坏呈现出一定的脆性(变形急剧增大)。随偏心距和荷载的增大钢牛腿的耐火极限减小;随肋板厚度增大节点耐火极限增大,但增加的幅度有限。栓钉和肋板的破坏临界温度可为连接节点的抗火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