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349篇
安全科学   76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773篇
基础理论   127篇
污染及防治   125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891.
BIT(1,2-苯并异噻唑-3-酮)是一种广谱高效的工业杀菌防霉剂,也是其他高档产品用的生物杀菌防霉剂的初始原料.其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母液和和废水中残留较多的BIT,如直接排放不仅造成产品损失而且增加后续处理的难度,实验通过研究A、B、C型三种大孔吸附树脂对BIT的静态吸附性能,筛选出适于实际应用的A型树脂,并对其进行动...  相似文献   
892.
研究了两株异养硝化菌qy18和gs2的脱氮特性和耐盐范围。筛选出一株耐盐异养硝化菌qy18和一株中度嗜盐异养硝化菌gs2,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分别确定其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 onas)和盐单胞菌属(Halom onas)。在48 h内菌株qy18和菌株gs2的NH4-N去除率分别为98.51%和96.10%,TN去除率分别为83.57%和81.46%,COD去除率分别为54.13%和45.0%,两株菌可以同时利用有机碳源和NH4-N为底物进行硝化反应和同步脱氮。两株菌的最大NH4-N去除速率分别为5.79 mg/(L.h)和5.50 mg/(L.h),高于目前已报道的异养硝化菌的NH4-N去除速率。培养期间没有检测到NO3-N,NO2-N最大积累量分别为0.02 mg/L和3.79 mg/L,推测菌株qy18具有特殊的NH4-N代谢模式。两株菌适宜生长的盐度范围分别为0%~4%和2%~10%。同时发现了在盐度不断升高的过程中,NH4-N去除所受盐度的抑制要早于菌体生长所受盐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893.
大鹏澳网箱养殖区春季细菌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4月对大亚湾大鹏澳网箱养殖区环境中异养细菌与弧菌的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体异养细菌水平分布特征为:养殖区>非养殖区,水平差异极显著(t检验,P=0.005);沉积物异养细菌:养殖区为非养殖区的12倍;水体异养细菌垂直分布特征为:表层海水>底层海水,垂直差异显著(t检验,P=0.0...  相似文献   
894.
邹丽  董向军 《安全》2007,28(11):10-12
本文主要从原料、生产、储存到运输各环节,分析了异噻唑啉酮的生产工艺中存在的危险性,采用的安全措施,以确保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95.
亚热带次生林土壤自养和异养呼吸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沈小帅  陈书涛  胡正华  史艳姝  张勇 《环境科学》2011,32(11):3181-3187
以南京市郊北亚热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设置挖沟断根和不断根处理小区,观测了土壤呼吸、异养呼吸的季节变异规律,并以此计算了自养呼吸速率,同时,观测了土壤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土壤呼吸、异养呼吸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规律,季节平均土壤呼吸、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速率分别为3.42、2.36和1.06μmol.(...  相似文献   
896.
耐受高浓度氨氮异养硝化菌的筛选及其脱氮条件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司文攻  吕志刚  许超 《环境科学》2011,32(11):3448-3454
研究了异养硝化菌对高浓度氨氮的耐受能力和去除能力.采用多点取样、高浓度氨氮废水强行驯化、驯化液连续梯度稀释、颜色指示剂快速硝化效果检测、平板划线分离等步骤,筛选能耐受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异养硝化菌株,以各菌株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来鉴定其种属,考察了菌株的脱氮特性,并通过提高C/N比和优化菌株配伍的方式对其脱氮能力进行了优化.结果共筛出8株高效的异养硝化菌株,并将其命名为N1~N8.系统发育分析表明8株菌分属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sp.)、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其对起始氨氮浓度为256.9 mg.L-1、C/N=5.5的人工废水,72 h后氨氮去除率约在65%~80%之间,其中最高为N4的80.2%.若将上述废水的C/N比提高至8.0,则各菌株的氨氮去除率相应提高至约80%~90%.部分菌株配伍后脱氨氮效果优于任一单菌株,其中N4+N5+N6对起始浓度为261.1 mg.L-1的氨氮、在C/N=5.5的条件下,48 h去除率为88.2%.将N4+N5+N6组合驯化菌液,则能将该氨氮去除率提高至99.8%;在将起始氨氮浓度提高至446.9 mg.L-1、C/N比降为3.2后,52h后氨氮去除率亦可达99.9%,且最终几乎无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积累,总氮去除率为66.5%,菌株同化的氮仅占损失氨氮的33%.可见驯化菌液中一些未能分离的菌株对分离出的菌株的脱氨氮效果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97.
陆孙琴  李轶  黄晶晶  魏斌  胡洪营 《环境科学》2011,32(11):3419-3424
以北京市2座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总异养菌群、抗性菌比例、浓度及抗生素对细菌的半抑制浓度,研究了二级出水中一般细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氨苄、氯霉素、四环素和利福平6种抗生素在不同浓度下的耐受性.结果表明,2座污水处理厂出水中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氨苄和氯霉素抗性菌比例较四环素和利福平高.当抗生素浓度为32mg.L-1时,污水处理厂G二级出水中头孢氨苄抗性菌比例最高为59%,而污水处理厂Q二级出水中氯霉素抗性菌比例最高为44%.头孢氨苄抗性菌在污水处理厂G、Q出水中的浓度分别高达4.0×103 CFU.mL-1和3.5×104 CFU.mL-1,而氯霉素抗性菌浓度分别高达4.9×102 CFU.mL-1和4.6×104 CFU.mL-1.污水处理厂G中异养菌对头孢氨苄的耐受能力最强,其半抑制浓度〉32 mg.L-1;污水处理厂Q中,异养菌对氯霉素的耐受能力最强,其半抑制浓度为23.1 mg.L-1.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部分抗生素抗性菌污染严重,且稳定存在于低浓度抗生素的处理出水.  相似文献   
898.
农作物残体制备的生物质炭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将稻草、稻壳、大豆秸秆和花生秸秆低温热解制备生物质炭,用平衡吸附实验和淋溶实验研究了制备的生物质炭对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的吸附及对水体中亚甲基蓝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对亚甲基蓝有很高的吸附能力,但不同生物质炭之间存在较大差异,4种生物质炭吸附亚甲基蓝能力的大小顺序为:稻草炭>大豆秸秆炭>花生秸秆炭>稻壳炭,这一顺序与生物质炭表面负电荷数量和生物质炭比表面的大小顺序基本一致.但亚甲基蓝在生物质炭表面主要发生专性吸附,因为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随介质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亚甲基蓝吸附使生物质炭颗粒的Zeta电位向正值方向位移.Langmuir方程对吸附等温线的拟合效果较好,可以用Langmuir方程描述生物质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由Langmuir方程预测的亚甲基蓝在稻草炭、大豆秸秆炭、花生秸秆炭和稻壳炭表面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96.1、169.5、129.9和89.3 mmol.kg-1.淋溶实验表明,156 g稻壳炭可以将30 L水中亚甲基蓝浓度为0.3 mmol.L-1的染料几乎全部除去,累积吸附量达57.7 mmol.kg-1.生物质炭可以用作高效吸附剂去除染料废水中的亚甲基蓝.  相似文献   
899.
国际资讯     
清洁发展机制的"核证减排量"突破10亿吨据联合国新闻网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9月7日宣布,根据《京都议定书》确立的清洁发展机制所发出的"核证减排量"将达10亿个,这是全球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第10亿个核证减排量将发给印度的一家工厂,该工厂由使用煤炭和燃油转为使用当地收集的生物质燃料,从而每年减少近18000吨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相当于3100辆轿车每年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的总和。  相似文献   
900.
城市生物质废物热水解-ASBR厌氧消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侯华华  王伟  胡颂  徐衣显 《环境科学》2010,31(2):526-533
通过热水解预处理提高城市生物质废物的固体有机物溶解率,使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提高生物质废物厌氧消化效率.结果表明,热水解的优化条件为175℃、60 m in,餐厨垃圾、果蔬垃圾和污泥的挥发性悬浮固体(VSS)的溶解率分别为31.3%、31.9%和49.7%.热水解后餐厨垃圾、果蔬垃圾和污泥中液态有机物占总有机物的比例分别为54.28%、58.14%和40.91%.在水力停留时间(HRT)20 d的条件下,2个ASBR反应器(简称A1和A2)与1个连续流完全混合反应器(CSTR,简称C)同时启动,COD容积负荷3.2~3.6 kg/(m3.d),3个反应器的平均日产气量分别为:5 656 mL/d(A1)、6 335 mL/d(A2)、3 103 mL/d(C);VSS的降解率分别为45.3%(A1)、50.87%(A2)、20.81%(C).T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8.1%(A1)、90%(A2)、72.6%(C).ASBR反应器通过沉降使固体有机物和厌氧微生物获得较长的停留时间,在HRT 20 d时获得的污泥停留时间(SRT)超过130 d,因此,获得比CSTR更高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