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349篇
安全科学   76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773篇
基础理论   127篇
污染及防治   125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eterotrophic nitrifying bacteria in MB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tudy presented the method for isolating the heterotrophic nitrifiers an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 Continuous tests via a membrane bioreactor (MBR) were operated under the controlled conditions to proliferate the nitrifiers. Heterotrophic nitrifying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ystem in which the efficiency of total nitrogen(TN) removal was up to 80%. Since no autotrophic ammonium and nitrite oxidizers could be detected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oxidized-N production was unlikely to be catalyzed by autotrophic nitrifiers during the heterotrophic nitrifiers‘ isolation in this study. The batch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solated heterotrophic bacteria were able to nitrify. After 3 weeks incubation, the efficiencies of the COD removal by the three isolated bacterial strains B1,B2 and B3 were 52.6%, 71.7%, and 77.7%, respectively. The efficiencies of the TN removal by B1, B2, and B3 were 35.6%, 61.2% and 68.7%,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32.
农作物秸秆燃烧PM2.5排放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农作物秸秆燃烧是一类重要的生物质燃烧形式,已是大气细粒子的来源之一.建立了实验室模拟-稀释通道采样系统,并利用这一系统测定了浙江、四川、河南、河北、北京(主要粮食产区)五地的玉米、小麦和水稻秸秆燃烧过程中PM2.5的排放因子.结果表明:实验室模拟明火燃烧的w(PM2.5)为7.2~39.0 g/kg,与文献[5],[7]~[8]中野外燃烧结果相似,表明两者燃烧状态具有相似性;排放因子受秸秆燃烧状态影响显著,闷火燃烧为明火燃烧的2.4~11.5倍;同时,农作物种类不同PM2.5排放因子也存在明显差别;而排放因子随秸秆生长地域变化比较小.   相似文献   
933.
不同起始密度对3种赤潮微藻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起始密度下,赤潮异弯藻、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种群增长的特征。结果表明:3种赤潮藻的生长曲线可用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拟合。不同的起始密度(0.2×104mL-1、0.4×104mL-1和0.8×104mL-1)对3种藻生长过程中进入指数生长期和静止期的时间、所达到的种群最大密度均有影响。随着起始密度的提高,3种藻进入指数生长期和静止期的时间缩短,但所达到的种群最大密度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34.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水体异养细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了未经固定的新鲜样品与用不同固定剂固定的不同预处理方法及不同染色条件包括染色时间、新鲜样品添加与不添加RNA酶或柠檬酸钾,对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近岸海水与淡水中的异养细菌的影响,认为现场计数水体中异养细菌细胞,可省略固定和酶解等步骤,在大大节省时间和财力的同时而不影响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935.
具有N_2O控逸能力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的筛选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BTB平板培养基以及硝化-反硝化性能测定,从实验室驯化成熟的SBR反应器中筛选出3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其中WYLW1-6菌株的硝化-反硝化性能尤为突出,经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和Biolog测定,该菌株属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在摇瓶培养时,对该菌株设计L4(23)的正交试验,结果发现,菌株WYLW1-6投加到水中后启动迅速,且生长适应性强,优选条件下,其氨氮最大去除率可达95.21%.用发酵罐对其扩大培养测定N2O逸出量,表明该菌脱氮效果良好,NH4+-N去除率达到97.19%,TN去除率为96.63%,N2O逸出量为1.849 2 mg,其中N2O-N量为1.176 8 mg,N2O-N量占水中脱除TN量的0.598%.菌株WYLW1-6能够独立完成生物脱氮的全过程,高效脱氮的同时N2O逸出量低.该菌可用于构建一个低NO逸出的高效脱氮菌系,从而实现NO生物控逸.  相似文献   
936.
硝化作用特性分析及讨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作用好坏是影响脱氮工艺效率的重要步骤。根据当前的研究成果从异养菌的氧化作用对硝化作用影响的机理,反应器结构形式对硝化作用的影响两方面分析和讨论硝化作用的特性。为提高脱氮工艺能力、稳定运行和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帮助   相似文献   
937.
稳定碳同位素激光技术可用于检测煤和生物质的碳同位素比值δ13C,以确定燃煤耦合生物质的掺烧比,且不受含水量影响.本文通过对煤(山西煤、内蒙古煤、贵州煤)和生物质(玉米秸秆、棉花秸秆、木屑、稻壳)混燃烟气进行稳定碳同位素比值测定,在一定的生物质掺烧比范围(碳量基、热量基)内建立在线分析方法得到拟合线性方程y=ax+b,拟合优度R2>0.99.所得分析方法可用于在线监测生物质掺烧比变化情况,当生物质掺烧比为20%时,误差分析控制在0.5%—2.0%以内.此外,该检测-分析方法能够实时、准确地监测生物质掺烧比,可为国家针对生物质使用量补贴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可用于追踪“碳溯源”,推动碳排放监测和碳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38.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nB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isobutyl phthalate,DiBP)是广泛用于塑料、树脂和橡胶制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曾在各种环境介质中频繁检出.现有研究表明,DnBP和DiBP对人类和其他动物具有显著的内分泌干扰效应以及生殖发育毒性等不...  相似文献   
939.
“碳中和”目标下,废弃生物质制备可再生化学品成为落实碳中和、减污降碳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重要技术之一。其中,微生物碳链延长技术生产中链脂肪酸(MCFAs)是高值化回收废弃碳源的一个重要方向。MCFAs作为生物基化学品新星,兼具经济、环保与实用性优势,可部分地替代化石原料合成环保型燃料与化学品,降低传统化石资源依赖与碳排放,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为此,系统梳理了碳链延长技术的反应机理、功能菌群,以及MCFAs生产应用存在的关键瓶颈和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者开展创新研究、突破技术瓶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0.
为研究西南高原城市昆明的碳气溶胶浓度特征及其来源,2018年11月20日—2019年3月23日,在昆明主城区采集PM2.5样品共117个,测定有机碳(OC,organic carbon)和元素碳(EC,elemental carbon)的质量浓度,对其进行源解析。结果显示:昆明市PM2.5平均浓度为72.31±26.19μg/m3,碳气溶胶浓度(TC,total carbon)为38.04±18.74μg/m3,约占PM2.5的53%。碳气溶胶以有机碳排放为主,OC约占TC的75%,EC平均质量为9.15±4.02μg/m3。OC/EC值为3.23,二次有机碳(SOC,secondary organic carbon)约占有机碳的40%左右,存在二次有机污染物。碳组分浓度排序为:OC3>OC4>OPC>EC1>OC2>OC1>EC2>EC3,以汽油车尾气排放、燃煤、扬尘、生物质燃烧源占主导。外源气团影响了昆明市碳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