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13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多孔介质表面化学异质性对胶体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行为在污染物迁移、环境修复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胶体在未酸洗和酸洗过的玻璃珠中的迁移行为来探究多孔介质表面异质性对胶体迁移的影响,并通过扩展DLVO理论来计算每一组中胶体与多孔介质的相互作用能.结果表明,不论在有利环境还是在不利环境下,多孔介质表面的化学杂质均会提高胶体的吸附能力,这主要归因于胶体在初级势阱中的吸附.不利环境下,多孔介质表面的化学杂质能够将不利环境转化为有利环境,而在有利环境下,化学杂质的存在可能提高胶体的单一拦截效率(η_0).此外,研究发现,高pH溶液仍然能使胶体从多孔介质表面解吸下来,并且沥滤作用仍被低估.本研究对化学杂质在胶体迁移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可为胶体迁移行为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2.
森林类型对土壤表层有机碳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西南山地阔叶林区的天然阔叶混交林、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柳杉林的土壤表层有机碳(SSOC)进行了测定,并用地统计学理论构建了3种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在小尺度上的SSOC半方差理论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生态系统间SSOC含量差异性显著,表现为天然阔叶混交林>天然次生林>人工柳杉林,SSOC含量与土壤含水率、容重、孔隙度和有机质相关性显著;天然阔叶混交林的SSOC空间相关性最强,次生林次之,人工林较弱;天然阔叶混交林SSOC在45°方向上空间变异最明显,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在各个方向上的变异均较弱;天然阔叶混交林SSOC的等值线较密,梯度变化急剧,天然次生林次之,人工林等值线稀疏,梯度变化不明显。总之,不同森林类型对SSOC含量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3.
广州森林碳储量时空演变及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90年、1997年和2004年3个时相的Landsat TM数据,基于CART分析算法,提取广州森林分类信息.利用样方调查与同期TM数据的光谱响应数据,分别建立了阔叶林、针叶林、园地的逐步回归模型,计算了广州森林碳储量,绘制了碳密度分布图.结果表明,广州森林覆盖率1997年比1990年显著增加,而2004年比1997年略有减少.3个时期广州森林碳储量、碳密度分别为5.93×106t、7.07×106t、7.64×106t与22.1t·hm-2、22.7t·hm-2、24.7t·hm-2,均呈上升趋势.3个时期均有40%以上的森林碳密度低于25 t·hm-2,80%以上森林碳密度低于50t·hm-2;但总体趋势是低碳密度森林比重减少,高碳密度森林比重增加,森林碳密度结构朝良性发展.在广州碳储量估算的基础上,计算Moran I系数与Geary C系数,表明研究区森林碳密度3个时期都存在正的自相关性,且分布格局由随机离散分布趋向于聚集分布.进一步利用半变异函数,对碳密度分布格局异质性进行分析,表明3个时期森林碳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异质性差异不大,1997年略强于其它时期;空间结构上均属于高度相关;空间自相关因素是森林碳密度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从1990~2004年,相关尺度增加,引起空间异质性的随机因素所占比重减少,自相关因素所占比重增加.  相似文献   
204.
以1 m×0.8 m网格布点采集的土壤样为研究对象,从统计特征值、半方差函数和等直线图几个方面,对比分析3个时期土壤硝态氮养分的空间和时间变异特性。结果表明,各时期的变异系数受棉花的生长、田间作业影响较大。播前和收获期土壤硝态氮的空间结构符合球状模型,初花期则为线性模型,表明硝态氮含量变异是结构性与随机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硝态氮的空间变异性播前主要受结构因素影响;初花期主要受随机因素影响;收获后硝态氮含量的空间异质性变化人为因素大于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205.
探究我国近几十年突发环境事件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能提高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监管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基于1991~2018年31省市的突发环境事件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性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突发环境事件的空间依赖关系和影响因素作用的时空异质性.结果发现:(1)突发环境事件在1991~1994年和2001~2014年两个时间段内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集聚性在逐渐增强,即中国省域突发环境事件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特征而并非完全随机状态.(2)突发环境事件存在着非均衡的发展格局,“低-低”类型的省份集中在西部和东北地区,数量增多后减少;而“高-高”类型的省份表现为由东部、南部向中西部转移,数量减少后增多.各省市突发环境事件在空间集聚中的作用不同且不断变化.(3)各影响因素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作用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省域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经济发展水平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表现为“负-正-负”模式;产业结构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表现为“负-正”模式;污染排放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整体来看呈现“正-负-正”模式;环境信访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多表现为正向影响;法制环境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负向影响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06.
景观破碎化表现为景观由单一、均质、连续趋于复杂、异化离散状态.空间异质性是空间景观格局产生的原因.不同尺度下景观破碎化空间异质性表现为不同的特征.遵循"尺度——格局——过程"的思路,以长沙市2005年、2010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针对都市区空间异质性对不同粒度和幅度水平的响应得到合适的分析尺度,进而对长沙市景观破碎化的空间格局和空间异质性展开研究,最后剖析了景观破碎化与城市生态系统的耦合过程.研究表明:(1)长沙都市区研究中,60 m粒度是一个本征观测尺度,1200 m幅度是理想特征尺度;(2)都市区景观破碎化空间格局复杂;(3)景观破碎化空间异质性受人为因素干扰影响大,随经济社会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7.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是相关领域今后研究的重点。论文利用1985、1995和2000年的TM数据及调查资料,研究西苕溪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景观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流域内农田不断减少,居民及工矿用地持续扩大,林地前期减少、后期缓慢增加;林地和农田是流域内的主要景观类型,空间集中性及斑块碎化、形状规则化、景观同化是景观结构和景观异质性变化的主要表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了生境质量下降、边缘效应增强、土地退化和生态系统成分单调等景观生态效应;恢复与建设西苕溪流域的景观生态系统需对景观尺度上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8.
丰水期洪湖水质空间变异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李昆  王玲  李兆华  王祥荣  陈红兵  吴忠  朱鹏 《环境科学》2015,36(4):1285-1292
通过对丰水期不同程度富营养化的洪湖全湖139个监测点位的高密度采样分析,采用GIS空间插值技术得到洪湖水体中各污染因子、水生植物生物量和水质类别的空间分布特征图.结果表明,丰水期TN、TP、NH+4-N、高锰酸盐指数的质量浓度总体上呈现出自南向北逐步增高的变化趋势:北部河流入湖区围网养殖区开阔水体保护区南部长江入湖区;水质参数的贡献率依次为TNTP高锰酸盐指数NH+4-NDO.受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饵料投放、水生植物、水体交换等因素的影响,TN在丰水期超过目标水质59%,TP超标35.2%,高锰酸盐指数超标13.7%,NH+4-N超标4.3%,综合水质超标66.2%.在季风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下水体中的DO达到水质目标.通过水质空间变异性分析,能直观反映人类活动、土地利用类型和环境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对洪湖水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为了使洪湖水环境更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应大力控制北部区域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控制养殖面积,逐步恢复洪湖水体自净能力,实现洪湖水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9.
为明确我国各区域间生产安全状况的差异及其原因,根据2005—2019年的国内省级面板数据,分析近15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生产安全状况和产业结构水平,利用基于Driscoll Kraay标准误的双向固定效应估计模型,研究全国整体及4大经济区层面,各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生产安全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济水平和工业特征下,产业调整对生产安全状况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起到改善作用,伴随产业合理化水平提高,东北地区事故风险上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助于改善生产安全状况,通过加强区域间产业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协同作用,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能够促进区域生产安全和高质量经济的并行发展。  相似文献   
210.
草畜平衡管理已经在中国实施近20年,但天然草原超载过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仍然是制约北方草原生态恢复和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进一步降低牧户载畜率,实现草畜平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基于社会经济学视角,理论分析了牧户载畜率决策邻里效应的存在性及其对牧户载畜率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并利用2020年在内蒙古、甘肃两省牧区对820户牧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线性均值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分组回归等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牧户载畜率决策存在邻里效应,表现出"近墨者黑"特征,且这一效应在控制内生性后依旧存在;牧户会受邻里高载畜率、高超载过牧比例的消极驱动呈现出高载畜率和高超载过牧概率,从而陷入超载过牧的恶性循环。(2)机制分析表明,邻里效应通过提高牧户畜牧业预期收益和降低牧户的心理负担提升牧户载畜率。(3)调节作用分析表明,邻里效应会受到榜样群体的调节,村干部、党员、富人和能人等榜样群体的负向示范强化了载畜率决策的邻里效应,抑制牧户降低载畜率。(4)异质性分析表明,邻里效应在低载畜率、贫困牧户、汉族牧户和受教育程度高的牧户群体中作用更小;当政府外部生态监管严格和村域内部非正式制度健全时,邻里效应对牧户降低载畜率的抑制作用更小。根据以上结论,建议政府在微观草畜平衡管理中,通过打造高效畜牧业样板、树立生态典型、强化舆论压力、改善生态监管和注重政策瞄准等方式,破解载畜率决策邻里效应的负面影响,降低牧户载畜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