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9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252篇
安全科学   427篇
废物处理   92篇
环保管理   345篇
综合类   1368篇
基础理论   161篇
污染及防治   136篇
评价与监测   54篇
社会与环境   106篇
灾害及防治   11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91.
基于第五、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借助空间分析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揭示我国资源型城市人口城镇化特征及其动态变化,并划分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类型区,以探究人口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新趋势。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我国资源型城市人口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不均衡性缩小,由加速推进期进入减速推进期。②人口变化速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特征。③各类型城市人口城镇化水平与变化速率呈现相反排列顺序。④人口发展速度滞后于城镇化发展速度的现象加重,人口—城镇化同步型和城镇化滞后型向人口滞后型转变。⑤人均GDP、二产产值占比、制造业从业人数和建成区面积对人口城镇化发展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解我国夏半年大气复合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基于2015—2020年夏半年(4—10月)空气质量监测、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结合统计学方法与主观经验开展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分析时段内我国大气污染呈单污染比例升高、臭氧(O3)与PM2.5污染“双高”污染事件减少的特征,中东部大部分地区O3超标日数增加、PM2.5超标日数减少的“跷跷板”效应十分明显. 通过对污染过程的分析发现,区域O3污染持续性特征明显,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持续时间超过10 d的O3污染过程共有6次,最长持续时间为15 d. 与之相比,复合污染过程表现出离散性(区域污染过程少)、间歇性(持续性过程少)的特征. 区域O3污染过程发生时的气象条件一般为最高温度较高、风速较小、混合层高度较低,但东北地区在大气扩散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仍会出现区域O3污染. 通过对地面天气分型的分析发现,均压场型和低压控制型为O3污染出现时最主要的两种地面天气形势,高压控制型下出现O3污染的概率相对较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在倒槽控制下也有一定概率的O3污染出现. 研究显示,我国中东部地区夏半年O3污染影响显著,关注不同地区O3污染与气象条件之间的相关性对于大气复合污染防控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建模模拟WJ-7型扣件在施加不同螺栓预紧力情况下,弹条所受应力变化情况,与WJ-7型扣件在静载试验下所得试验结果做对比。研究发现,对WJ-7型扣件施加不同的荷载,其应力最大值均出现在弹条弯折处后端大圆弧内侧,确定其为应力集中点,即弹条最危险的位置。通过对比不同大小的荷载产生的应力值与弹条的屈服强度相比较,得知25 kN荷载下,弹条所受最大应力为1568.2 MPa,接近WJ-7型扣件的屈服强度,当荷载为27.5 kN时,弹条所受最大应力值超过弹条本身屈服强度,由此得出,WJ-7型扣件安装的最佳应力为25 kN,且分析得出WJ-7型扣件弹条所受应力值与施加荷载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994.
《中国环保产业》2014,(7):70-70
正由北京中科国通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生物沥浸污泥干化技术,适用于污泥的处理处置。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采用以自养型微生物为主并配合有少量特异的异养菌组成的微生物菌群,保证了后续污泥干化后有机质的含量,为污泥焚烧、污泥堆肥等处理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处理污泥过程中,此类微生物很快替代污泥中原有的持水能力较强的以异养型微生物为主的活性污泥菌体胶团,后者逐渐死亡,从而使更多的毛细管水释放成间隙水或自由水,使污泥脱水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95.
为了研究好氧型微生物对低氧气浓度环境条件下煤吸附甲烷的降解效能,培养、分离、初步鉴定了高效降解甲烷的好氧型甲烷氧化菌。并在高压容量法瓦斯吸附-解吸装置的基础上,自主开发了低氧环境下甲烷降解实验分析系统,研究了氧气浓度为0%、5%和15%三种条件下甲烷氧化菌的降解效能,通过对实验前后甲烷减少量,二氧化碳增加量,氧气减少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氧气浓度(0%~15%)范围内,随着氧气浓度升高及降解时间的持续,甲烷的减少量可达130.5 cm3,二氧化碳的增加量最高可达25.7 cm3,同时最多消耗69.0 cm3氧气;在无氧条件下,好氧型甲烷氧化菌的生理活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最高仍然可以降解11.9 cm3的甲烷,生成二氧化碳3.5 cm3。  相似文献   
996.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产生的超前支撑压力,会对上区段回采过程中在联络巷构筑的密闭造成破坏,使之产生裂隙出现漏风,向采空区供氧。为解决目前密闭出现裂隙后只能采取措施减少漏风而不能将漏风中氧气消耗、除去的弊端,利用具有耗氧功能的脱氧剂,设计了主动脱氧型密闭,并通过数值模拟将普通密闭与该密闭漏风时氧浓度分布进行对比。研究表明:相同漏风情况下,普通密闭中添加脱氧剂成为主动脱氧型密闭后,使漏出密闭风流的氧浓度大幅降低,有效减少了进入采空区的氧气量;另外,经过脱氧的密闭漏风,剩余高浓度的N2,对采空区起到了惰化效果,降低了采空区附近的氧浓度。  相似文献   
997.
在太湖草、藻型湖区采样,分别测定了1,3,5,10,15cm 5层沉积物和沉积物表面以上5,20,35cm处及水表面以下20cm处4层水的多项指标.结果表明:草型湖泊水柱中SS总、SS有机、Ch1-a、TN、TDN、TP和TDP等指标显著低于藻型湖区;草型湖区水柱中SS总、SS有机、TN、TDN和TP都呈现出越往下浓度越高的趋势,而藻型湖区各水层间差异不明显.两类湖区沉积物的TN、TP、TOC和粒径都在3~5cm处出现拐点;草型湖区沉积物溶解氧层厚度(<1mm)小于藻型湖区(<2.5mm).可见在不同的生境类型以及不同的指标体系下,沉积物-水界面的厚度也相应不同.  相似文献   
998.
开关型高压电网故障限流装置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日趋严重的电网短路电流超标问题,采用基于爆炸式快速开断载流桥体的大容量高速开关装置(Fast Switching Release,FSR)与限流电抗器一体技术研制了“节能型限流装置”,并在宁夏220 kV步桥变电站成功运行;基于高速大遮断容量真空断路器技术、短路电流快速识别技术、相控技术与限流电抗器相结合研制了“330 kV 开关型零损耗电网限流装置”,并在宁夏330 kV迎安I线成功进行2次短路试验。现场运行及试验结果表明:2种开关型高压电网故障限流装置从根本上解决了电网故障限流技术实用化中面临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经济性等关键问题,标志着电网故障限流技术取得了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999.
地方性砷中毒地区环境砷暴露健康风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高砷暴露及其健康效应,尤其是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是砷污染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总结地方性砷中毒在环境砷暴露的风险识别、暴露途径和暴露与健康效应关系研究中的作用基础上,指出了地方性砷中毒研究中仅强调了饮水污染,关注的暴露途径比较单一,因此,人体多途径联合砷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估过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我国是唯一存在饮水和燃煤2种自然环境高砷暴露的国家,是研究2种类型砷暴露异同的天然场地,然而目前环境高砷的暴露及其健康效应的研究均为独立研究,对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在呼吸链砷暴露风险评估中的作用重视不够。因此,通过开展两种环境砷暴露及其健康效应的综合比较研究,建立呼吸链暴露评估和暴露-健康效应模型,可以为人体多途径联合砷暴露的健康风险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探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神志清楚患者无创通气的护理体会.方法: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2009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9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清醒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其中观察组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仅采取一般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参数.结果:护理干预组的pH、PaO2、SaO2等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表1,参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