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5篇
  免费   621篇
  国内免费   2216篇
安全科学   432篇
废物处理   574篇
环保管理   396篇
综合类   4580篇
基础理论   560篇
污染及防治   1350篇
评价与监测   66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262篇
  2021年   311篇
  2020年   265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490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364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臭氧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染废水是引起水质污染的重要方面,因此印染废水处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我们采用的臭氧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处理后脱色率可达99%以上,COD去除率近90%,废水脱色迅速,处理费用较低,因此是一种处理印染废水较理想的方法。一、实验用主要仪器与步骤仪器:XFZ-5(A)型臭氧发生器,WM-5型空气压缩机,立式废水反应器。步骤:取废水1000ml,将pH值调至6~7,置于废水反应器,通入臭氧,气体流量控制在0.2m~3/h(此时臭氧浓度约22mg/l,臭氧产量约4.8g/h),工作压为0.5kg/cm~2,至废水脱色呈无色,然后对废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92.
日本的氧化沟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笔者在日本的技术考察,介绍了日本采用氧化沟技术的现状,设计标准,以及引进氧化沟成套设备等情况,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希望。  相似文献   
993.
环境中氧化锰对Cr(Ⅲ)氧化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几种人工合成的氧化锰和新鲜田间土样对Cr(Ⅲ)的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自然土壤环境中,氧化锰是Cr(Ⅲ)氧化的主要电子接受体,氧化能力δ-MnO_2>α-MnO_2>γ-MnOOH.土壤对Cr(Ⅲ)氧化能力与易还原性氧化锰含量显著相关.土壤风干后,氧化Cr(Ⅲ)的能力明显降低.并提出了Cr(Ⅲ)在MnO_2表面氧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994.
王梅 《污染防治技术》2005,18(1):44-45,48
在C(H2SO4)=56%硫酸介质、重铬酸钾的氧化体系中,以钼酸铵、硫酸铝钾为助催化剂,可减少催化剂硫酸银的用量,消解15min即可测定水中COD。用硝酸银(AgNO3)溶液代替硫酸汞去除水样中氯离子(Cl^-),避免了汞盐的污染。工业废水加标回收率在97%~101%之间,有较好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9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铜锌复合氧化物(Cu/ZnO),并将Cu/ZnO纳米粒子负载到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表面制备Cu/ZnO-RGO复合材料.对Cu/ZnO-RGO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及抗菌性能考察,结果表明,Cu/ZnO纳米粒子成功负载在RGO表面,负载前后Cu/ZnO纳米粒子形态不发生改变,复合材料纯度较高.Cu/ZnO-RGO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着优异的抗菌性能,可以破坏细菌细胞膜,导致细菌内容物流出,延长细菌进入对数生长期所需的时间.当RGO质量分数为15%?Cu/ZnO-RGO复合材料使用量为120μg/mL时,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作用2h即可拥有96.76%的抗菌率.  相似文献   
996.
通过简单的无模板和无表面活性剂的水热法成功制备了棒状、花球、八面体和颗粒状氧化锰纳米材料。对产物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产物晶型和形貌对甲苯氧化反应催化活性的影响。FE-SEM和XRD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氧化锰纳米材料棒状、花球状、八面体和颗粒等多种形貌,棒状和花球状产物具有MnO_2和Mn_2O_3两种晶型,而八面体和颗粒状产物只有Mn_3O_4一种晶型。催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产物的催化活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催化剂的形貌,4种形貌的产物活性都大于商用Mn_3O_4。其中,棒状氧化锰的催化活性最高。研究结果可为设计更高效的氧化锰催化剂去除挥发性有机物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97.
通过血清瓶批式实验,研究了不同C/N下葡萄糖和乙酸钠对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系统(SAD)污泥活性及脱氮性能的影响.耦合系统颗粒污泥为在亚硝态氮充足的UASB连续流反应器中培养得到,具有较高的厌氧氨氧化活性和反硝化活性.以葡萄糖为碳源,C/N分别为1,2,4时,厌氧氨氧化活性差异不大,反硝化活性逐渐增加,亚硝态氮最大降解速率分别为0.265,0.345,0.453kgN/(kgVSS·d);以乙酸钠为碳源,C/N分别为1、2、4时,厌氧氨氧化活性和反硝化活性都无明显差别.相同C/N下,耦合系统以葡萄糖为碳源时的厌氧氨氧化活性较高,以乙酸钠为碳源时的反硝化活性较高.C/N分别为1,2,4时,以葡萄糖为有机物的氨氮最大降解速率分别为乙酸钠的1.15,1.19,1.58倍,以乙酸钠为有机物时反应的亚硝态氮最大降解速率分别为葡萄糖的1.89,1.48,1.15倍.实验的数学模拟结果表明,通过模型的模拟,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实验过程中氮素的变化趋势,在C/N为1~4时耦合系统中颗粒污泥的厌氧氨氧化活性无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998.
采用铁碳微电解-生物膜法-高级氧化工艺对某印染厂废水处理进行中试研究。该工艺处理水量为7.2 t/d,原水水质:ρ(COD)为800~1 200 mg/L,ρ(BOD_5)为150~280 mg/L,色度为280~350倍,ρ(TN)为20~35 mg/L,ρ(NH3-N)为15~25 mg/L,ρ(TP)为0.4~0.7 mg/L。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ρ(COD)为15~35 mg/L,ρ(BOD_5)为10~15 mg/L,色度为2~5倍,ρ(TN)为4~6 mg/L,ρ(NH3-N)为1~3 mg/L,ρ(TP)为0.05~0.1 mg/L,出水水质可达DB 32-1072—2007《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纺织染整工业排放标准要求,运行费用合计为3.514元/t。通过紫外光谱扫描对其降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废水中降解产物主要为CO_2、H_2O等。  相似文献   
999.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锰铜摩尔比例不同的锰铜复合氧化物催化材料,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了复合物催化剂在催化降解甲苯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筛选出最佳锰铜比例的复合氧化物,并考察了其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Mn∶Cu(摩尔比)=1∶4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甲苯转化率达90%时的温度为190℃,其选择性最好,连续使用5次催化活性变化不大,重复使用性能好。  相似文献   
1000.
孙琪  赵白航  范飒  周邦磊  李玉琪 《环境科学》2020,41(6):2779-2786
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因其经济环保等优点而广泛用于处理高氨氮污废水,但该工艺对环境条件十分敏感,尤其对重金属.利用批次实验和连续流实验分别研究了Ni(Ⅱ)对ANAMMOX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短期作用下,Ni(Ⅱ)对ANAMMOX存在"低促高抑"作用.与不投加Ni(Ⅱ)对比,投加1 mg·L~(-1) Ni(Ⅱ)时ANAMMOX的比厌氧氨氧化活性(SAA)提高了11.14%;投加100 mg·L~(-1) Ni(Ⅱ)时SAA降低了49.55%,Ni(Ⅱ)的半抑制浓度IC_(50)为83.86 mg·L~(-1).而Ni(Ⅱ)对ANAMMOX的长期抑制阈值为15 mg·L~(-1).不投加Ni(Ⅱ)时,用Monod方程模拟ANAMMOX动力学,得到q_(max0)(以TN/VSS计)和K_(S0)分别为12.25 mg·(g·h)~(-1)和405.36 mg·L~(-1);投加50 mg·L~(-1) Ni(Ⅱ)时,用修正后的Haldane模型模拟ANAMMOX动力学,得到q_(max)(以TN/VSS计)、K_S和K_i分别为6.78 mg·(g·h)~(-1)、 313.28 mg·L~(-1)和1.32.Ni(Ⅱ)对ANAMMOX动力学的抑制是反竞争性抑制.另外,Ni(Ⅱ)对ANAMMOX脱氮性能的抑制主要与摄入胞内的Ni(Ⅱ)有关,胞内Ni(Ⅱ)对ANAMMOX的IC_(50(胞内))(以VSS计)为0.072mg·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