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6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162篇
安全科学   322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97篇
综合类   645篇
基础理论   111篇
污染及防治   63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127篇
灾害及防治   19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1.
老山自行车馆多点输入下地震响应及强度破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时程分析法分别对奥运会老山自行车馆进行了多点和一致输入下的弹塑性地震响应和强度破坏分析。首先对两种输入方式下的结构响应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然后通过对极限加速度峰值、最大节点位移时程、塑性杆件数量和分布及网壳破坏形态等重要参数的统计、分析和归纳,剖析了奥运会老山自行车馆在多点输入和一致输入下的地震响应规律和强度破坏机理。研究表明,在强震作用下,多点输入下支承附近区域的杆件应力大于一致输入,这提示我们应注意该区域杆件的设计;无论是多点输入还是一致输入,结构强度破坏的位移模式都是溢出型;多点输入下结构的塑性开展更为充分,内力更为均匀。  相似文献   
912.
细粒含量对粉土液化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三轴仪进行粉土液化试验,研究了不同干密度、有效围压、粉粒含量及粘粒含量变化对饱和粉土液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密度增加,粉土动强度增加;不同有效围压对动强度的影响不大,其他条件相同时归一化的动强度比基本不变;粘粒含量和粉粒含量对粉土动强度有较大影响。粉土中粘粒含量变化对动强度的影响规律并不是单调变化的,而是在粘粒含量为8%时粉土动强度达到最小值;粉土中粉粒含量变化对动强度影响是单调线性关系,随着粉土中粉粒含量的增加,粉土动强度也线性增加。粉土中粘粒含量和粉土含量对其动强度的影响规律需从粉土的微观结构角度解释。  相似文献   
913.
为分析人类活动强度对锦江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于2021年1月(枯水期)和7月(丰水期)在锦江21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水样,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浮游细菌群落特征,运用网络分析等方法阐明浮游细菌群落的交互作用,并探讨人类活动强度对其结构及构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枯/丰水期第一优势浮游细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3.08%/37.84%),其次是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30.89%/32.05%)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9.41%/13.94%);(2)与枯水期相比,丰水期浮游细菌群落的距离衰减效应更强,且其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大于人类活动强度影响下的空间变化,平均最近邻体指数(ENN_MN)和农田是影响河流细菌群落的最主要因子,而该群落构建过程主要由不同水化学指标驱动;(3)Proteobacteria和Patescibacteria是浮游细菌群落交互作用的关键物种,低干扰强度下浮游细菌群落交互网络的稳定性优于其他干扰强度,林地和温度(T)分别是影响枯/丰水期网络稳定性的主要环境因子.(4)人类活动强度变化可通过调...  相似文献   
914.
为探讨冻胀力效应对寒区圆形隧洞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基于考虑冻胀力影响的寒区圆形隧洞稳定性分析模型,采用内边界应力条件(σr|r=r1r1)推导广义Hoek-Brown强度准则下寒区圆形隧洞塑性区的径向应力、切向应力以及塑性区半径、松动圈半径的弹塑性解。并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对比分析已有研究方法(即采用外边界应力条件计算),验证内边界应力条件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结果表明:地质强度指标、岩体常数、单轴抗压强度、扰动系数、隧洞开挖半径、冻胀力对寒区圆形隧洞围岩塑性区径向应力、切向应力以及塑性区半径、松动圈半径均有明显影响。其中扰动系数影响比较显著,理想爆破情况(D=0.7)与不考虑扰动情况(D=0)相比较,计算结果相对误差达到32.2%~55.8%。冻胀力的影响非常显著,冻胀力从0增大到1.02 MPa,计算结果相对误差可达到507.1%。如果忽视冻胀力影响会严重低估塑性区的径向应力和切向应力以及高估塑性区范围和松动圈范围。  相似文献   
915.
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与重建过程中土壤侵蚀强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137Cs示踪方法,通过采集不同利用方式的坡面土壤,研究了黄土高原典型丘陵区流域植被破坏与重建过程中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破坏耕垦后使137Cs遭受了大量流失,坡耕地耕垦时间越长,土壤侵蚀愈严重;植被恢复重建有效地减轻了侵蚀强度;通过比较刺槐林、果园及封禁自然恢复的撂荒地三种植被建造方式的土壤侵蚀模数,发现以封禁自然恢复的撂荒地土壤保持效果最好,其次是刺槐林,最差的是果园,其原因与果园的管理方式有关.立地条件不同的同种植被建造方式.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表现为峁坡阳坡此槐林地侵蚀模数远远大于谷坡阴坡刺槐林地.根据退耕时间不同的坡地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及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等方面对燕沟流域土壤侵蚀变化趋势作了进一步预测.  相似文献   
916.
长白山暗针叶林建群种竞争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根据野外调查数据,利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定量地研究了长白山暗针叶内主要建群种(以鱼鳞云杉为例)的种内、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暗针叶林中鱼鳞云杉种内竞争强度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而迅速减小,也就是说,在暗叶叶林内,鱼鳞云杉种群由于自然调节的作用,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林木因自然稀疏过程导致部分个体死亡,加大了株间距离,因此对光、温、水等生态条件及资源的竞争强度降低,暗针叶林内鱼鳞云杉种内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鱼鳞云杉-鱼鳞云杉>鱼鳞云杉-臭冷杉>鱼鳞云杉-红松>鱼鳞云杉-长白落叶松>鱼鳞云杉-岳桦>鱼鳞云杉-杂木,鱼鳞云杉种内种间竞争强度可用幂函数关系CI=AD-B(其中CI为竞争强度:D为对象木胸径;A、B为参数)表示,并可模拟和预测鱼鳞云杉种内种间竞争强度,从预测结果中发现:当鱼鳞云杉胸径达到35cm后,竞争强度变得小,且变化幅度不大,说明此时该生态系统已基本上达到稳定状态,这可为暗叶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即在鱼鳞云杉胸径达到35cm之间辅以必要的人工管理措施,以期使得该生态系统尽快达到稳定状态,图2表4参10  相似文献   
917.
利用线性趋势法与滑动平均法对比分析了安庆、芜湖及南京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及年平均最低气温所表征的热岛效应强度变化趋势,基于主成分分析建立起热岛强度与城市发展指数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1)城市规模的大小与年平均气温及年平均最低气温所表征的热岛强度变率的大小成反比关系,而中等城市的年平均最高气温所表征的热岛强度变率最大,小城市次之,大城市最小。(2)热岛强度与城市发展指数之间均以三次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中等城市的热岛强度与城市发展指数的拟合曲线符合库兹涅茨曲线特征,而小城市和大城市则并不完全符合。(3)经济水平、城市人口密度及能源消耗是安庆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影响因子;城镇人口比重、经济水平及城市生态条件是芜湖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影响因子;城市人口、经济水平、土地利用状况、能源消耗及城市的生态条件均是南京热岛效应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18.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动及其因素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并且制造业的碳排放量已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要寻找制造业的有效减排途径,就需要准确分析和计量促使制造业碳排放增加的影响因素.为此,本文在对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因素分解法将碳排放强度变化分解为结构份额与效率份额,并基于1996-2007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化中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在1996-2007年间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均是由效率引起的,而结构则引起了碳排放强度的提升.因此,应大力推进低碳技术的开发,以进一步发挥效率份额在制造韭碳排放强度下降的积极作用,同时,进一步优化制造韭产业结构,逐步淘汰一些高碳排放行业,使制造业产业结构向规模化、低碳化和高端化升级.  相似文献   
919.
膜生物反应器中运行参数对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MBR)中曝气强度、有机负荷和污泥停留时间(SRT)与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变化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气水比由20增加至40,污泥EPS逐渐下降。当气水比>35之后,EPS趋于稳定。随着有机负荷由0.129 kg COD/kg VSS·d减小至0.016 kg COD/kg VSS·d,附着型...  相似文献   
920.
为了控制污水脱氮中N2O排放,在不同曝气强度下研究了好氧硝化段同时硝化反硝化(SND)系统的N2O排放特性,并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发现,随着曝气强度的增强,系统总氮去除率下降,但脱氮中N2O—N所占比例则上升,实验中从低到高3个曝气强度下,总氮去除率分别为80.01%、65.28%和58.62%,脱氮中N2O—N所占的比例为1.89%、7.84%和9.20%。PCR—DGGE分析显示,和低曝气强度下相比中、高曝气强度下系统微生物群落发生明显变化,但中曝气强度和高曝气强度下系统微生物群落表现出较高相似性。这表明,不同曝气强度下系统N2O排放受到氮素转化和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适宜曝气强度不仅提高总氮去除率,还可有效控制N2O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