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56篇
安全科学   159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64篇
综合类   437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84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9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21.
通过对七台河市2006年1月起空气连续监测系统正式运行以来的监测数据分析,归纳、总结七台河市大气污染物随季节变化规律,每日、小时变化规律及市区不同地区大气污染物分布特征,并对这种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22.
窄脉冲电晕等离子体烟气脱硫产物收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窄脉总电晕等离子体烟气脱硫过程中的产物收集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结果表明正脉冲流注电晕放电烟气脱硫过程中产生的电粉尘以及电晕极肥大等问题,对脱硫产物的收集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23.
探讨了强电场对 LC4铝合金高温变形时流动应力及延伸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加电场的方式也具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4.
本文介绍了高压放电治理空气污染的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对电厂烟气脱硫、汽车尾气的治理、挥发性有机有害气体的治理以及臭氧的发生等问题。指出高压放电处理空气污染技术大有应用前景,但仍需克服多方面的困难,进行更系统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25.
介绍了滇池流域冲沟和强侵蚀区水土和氮磷流失控制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取得的效果等.  相似文献   
226.
二氧化氯是强氧化剂,能够与多种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发生反应而将其破坏分解成无毒无害物质.二氧化氯制造容易,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是处理工业污水、医院污水、饮用水;净化空气、除臭脱色漂白;降低COD、BOD;消毒灭菌、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理想制剂.  相似文献   
227.
为强化DBD(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对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处理效果,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i2WO6/NH(NH为天然赤铁矿)复合催化剂,并利用DBD协同催化剂降解EA(ethyl acetate,乙酸乙酯).采用XRD(X射线衍射)仪、BET(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仪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对比分析DBD、DBD/Bi2WO6(DBD协同Bi2WO6)、DBD/NH(DBD协同NH)及DBD/Bi2WO6/NH(DBD协同Bi2WO6/NH复合催化剂)4个体系中EA去除率和能量产率随输入功率、初始ρ(EA)及气体停留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探究输入功率和催化剂对ρ(O3)及矿化率的影响,并对降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EA去除率和能量产率均表现为DBD/Bi2WO6/NH体系> DBD/NH体系> DBD/Bi2WO6体系> DBD体系.②EA去除率随输入功率的升高和气体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初始ρ(EA)的升高而降低;但能量产率随输入功率的升高和气体停留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初始ρ(EA)的升高而增加.③在输入功率为84 W、初始ρ(EA)为0.40 mg/L、气体流量为1.0 m3/h的条件下,相较于DBD体系,DBD/Bi2WO6/NH体系中EA去除率和矿化率分别提高了19.16%和14.44%,而ρ(O3)降低了74.47%.④DBD降解EA的最终产物主要为CO2、H2O及微量的CH4、CH3CH2OH及CH3COOH等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研究显示,DBD协同Bi2WO6/NH复合催化剂能够高效去除EA.   相似文献   
228.
介绍了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及其应用需求,分析了其在太空遭遇的空间辐射环境及效应,探讨了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空间辐射效应评价在元器件退火效应研究及工程化、地面模拟试验设施及评价技术、地面检测维护及评价、抗辐射设计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入开展元器件空间环境效应及退火效应机理研究,给出适合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指标和评价体系;搭建多功能的综合环境效应地面模拟试验装置,加强多因素环境协同效应机理研究,建立空间多因素环境协同效应试验方法;开展空间环境多因素协同效应仿真,加强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辐射效应预示方法的深入研究等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29.
以高暴露{001}晶面的TiO2纳米片为载体,利用共还原法负载0.5%的Pt和一定量的Cu得到Pt-Cu/TiO2{001}催化剂,并在P=3.0 MPa,T=200~300℃,V(N2):V(H2):V(CO2)=8:69:23,空速(WHSV)=3600 mL·g-1·h-1反应条件下评价了催化剂催化CO2加氢制甲醇的反应性能.XRD、XPS、EPR和CO2-TPD等的表征表明,与催化剂Cu/TiO2相比,引入Pt后,催化剂由于金属Pt的电子促进作用使负载的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强,进而有利于稳定Cu颗粒尺寸且载体形成了更多缺陷(如氧空位、Ti3+).因此,Pt-Cu/TiO2{001}催化剂的金属与载体界面上的活性位点更多,从而表现出更好的CO2活化能力和甲醇生成性能.  相似文献   
230.
不同雨强下黄土裸坡水-沙-氮磷流失耦合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6种雨强3种坡度下黄土裸露坡面水沙及氮磷养分流失规律.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与土壤入渗速率,坡面产流产沙量的线性拟合决定系数均大于0.8,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2)25°黄土坡面下:NO3--N初始浓度较高,随降雨历时呈波动性减少,具有明显的初期冲刷效应;NH4+-N初始流失浓度由90mm/h雨强下0.6057mg/L增至120mm/h的1.3076mg/L,但其浓度随降雨历时均不断减小;TN流失浓度在雨强为90,105和120mm/h时分别为0.6056,0.8011和1.3076mg/L,随雨强增大而增大;TP初始流失浓度在105mm/h时最大,90mm/h时最小,且不同雨强下TP流失浓度相互交错,不稳定;3)养分流失与坡面产流量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与产沙量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15°坡面时,氮素流失在6种雨强下均以颗粒态为主,平均约占72%,但在雨强增大过程中,颗粒态所占比例先减少后增加;而磷素流失颗粒态所占比例均大于90%,与降雨强度和坡度均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