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33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2819篇
废物处理   72篇
环保管理   1318篇
综合类   4334篇
基础理论   150篇
污染及防治   124篇
评价与监测   181篇
社会与环境   152篇
灾害及防治   10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1035篇
  2013年   651篇
  2012年   673篇
  2011年   664篇
  2010年   481篇
  2009年   599篇
  2008年   729篇
  2007年   793篇
  2006年   611篇
  2005年   538篇
  2004年   363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881.
国际资讯     
正欧洲民众支持气候行动计划欧盟一家著名民调机构近日公布气候变化问题调查显示,80%的欧洲民众认为,经济发展能够受惠于气候行动计划以及高效利用能源等举措,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够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92%的受访者认为,对于自己国家的政府来说,采取措施完成2030年的高效利用能源目标是重要的,这里面的51%表示这"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82.
编辑手记     
冷杉 《绿叶》2014,(4):86-86
正环境的好坏,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好的环境能使人延年益寿,心怀舒朗,工作效率倍增;而差的环境则只能使人颓废,无望,让人苦恼,对生产生活产生厌倦情绪,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利用自然,改造环境,梦想着创造出一个美好的生存空间。可是,直至今天,环境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局部地区好像还越来越差了,甚至连空气都惨遭了重度污染。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了呢?环境问题专家已经给  相似文献   
883.
田松 《绿叶》2014,(2):32-36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走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强人类中心主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尊重自然的权利,承认大自然的主体价值,在不违背大自然自身生态循环的前提下从自然中获取某些资源。在此基础上,对整个意识形态重新建构,认识到良好的生态本身就是巨大的财富,对"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的生活"重新理解,使这种新理念成为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基础准则。  相似文献   
884.
田松 《绿叶》2014,(6):27-32
垃圾问题不是枝节问题和技术问题,它内在于工业文明,不可能通过垃圾处理技术的进步得到彻底的解决。未来的国际竞争,将在垃圾的容纳空间上激烈展开,垃圾问题会迅速超过粮食问题、能源问题,成为未来社会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家必须在战略层面上考虑垃圾问题,并从宏观上调整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885.
廖晓义  刘芳 《绿叶》2014,(6):60-67
正较之城市,乡村的环境问题通常会被忽略。事实上,乡村的环境问题远比城市要严重。一方面,乡村所产生的垃圾和污染并不少于城市,而乡村却严重缺乏环境治理的投入;另一方面,乡村大都在较为偏僻的地域,部分乡村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环境问题对于乡村的影响也更为显著。因此,乡村的环境治理与城市的环境治理同等重要,其不仅有利于绿色新型乡村的建设,更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自2008年起,公益组织"北京地球村"通过提供技术服务,在四川等  相似文献   
886.
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必须按照系统性要求进行,依据生态系统内在的高度多样性和复杂性规律,建立完整的制度体系。制度是否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先进性,是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为此,2013~2014年,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共同开展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课题研究,课题报告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的亲自批示。  相似文献   
887.
吴文良 《绿叶》2014,(12):19-25
要协调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的发展,首先是把产业做起来,解决农村最核心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并保持较高水平。为此,应该"二产先行,一二三产联动,产城一体,工农一体"。而这其中,土地流转是关键的关节。在"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的基础上,引入资本,撬动土地要素的市场化,显著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探索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入技术和人才,开展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的合作,生态、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888.
于宏源 《绿叶》2014,(12):40-48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是联合国系统内负责全球环境事务的牵头部门和权威性机构,本应在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过程中扮演首席协调者、重要知识提供者、国际环境条约谈判推动者等身份。然而,随着以气候变化为核心的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复杂和加剧,其组织结构、职权与功能已经无法适应全球环境治理的需要。2014年,联合国环境大会实现了联合国成员的普遍会员制,从过去的58个成员参与发展成为160个成员参与;更重要的是,联合国环境大会今后每两年举行一次,实现了环境治理在全球层面的机制化。当前,应按照2012年联合国"里约+20"大会的共识,加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联合国主要机构的协调作用,并加强它牵头开展联合国全系统环境战略制定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889.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其本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是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重点是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正确政绩观,坚持依法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坚持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890.
观点     
《绿叶》2014,(11):91-92
正(拒绝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真正的理由是什么?首先是意识形态。要接受存在大的全球环境外部性的说法,就必须也接受政策可以在决定市场结果中起重要作用。并非巧合的是,相信自由放任主义的人,也是最强烈地怀疑气候变化的人。愿望是否认之父。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理由,是对未来世代命运的漠然。我们为什么要为那些我们永远都不会认识的人的福祉承担减排的代价呢?就算这些人之中也包括我们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