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0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325篇
安全科学   6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05篇
综合类   872篇
基础理论   168篇
污染及防治   79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229篇
灾害及防治   6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本文应用四川省气象局提供的气候资料,借助于电子计算机,统计分析了太阳黑子位相与四川盆地热量资源、降水资源波动的关系;采用文献[2]的公式,计算了太阳黑子相对数年均值与热量、降水资源的同期及延后相关系数,并进行了周期分析,进而分析其演变趋势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2.
在阐述了典型绿洲农业生态与环境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揭示了其演化规律。具体分析了玛纳斯绿洲农业生态与环境的主要问题,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地沙化,草场退化,环境污染加重等,针对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人工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43.
长江荆江分流河的河型及其洪灾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江荆江分流河的河道平面形态及其近百年来的演变特征、河道比降、河道沉积特征、地质背景和地貌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这些河道是一个统一的网状河流体系。对各主要河道的输水输沙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和洪水灾害特征进行了讨论,结合网状河流系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洪灾防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4.
长江荆沤分流河的河型及其洪灾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江工分流河的河道平面形态及其近百年来的演变特征,河道比降,河道沉积特征,地质背景和地貌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这些河道是一个统一的网状河流体系。对各主要河道的水输少特征及其演化变真挚和洪水灾害特征进行了讨论庆河流系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洪灾防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5.
根据加卸载响应比理论,通过对1991~1996年江苏省部分井孔观测资料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计算发现,在中强地震前一年左右的时间震中区附近的井孔出现了响应比高值异常。通过空间图像扫描可以看出:在苍山地震前一年左右,徐州、宿迁地区出现了加卸载响应比的高值集中区;在南黄海地震前一年左右,在镇江、苏州地区出现了高值集中区,之后高值集中区有自西向东迁移即有向震中区迁移的迹象。  相似文献   
146.
基于AVHRR的成都平原城市热岛效应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伟  但尚铭  韩力  刘玉磊  黄骅  王晓骏 《四川环境》2007,26(2):26-29,62
作为城市气候主要特征之一的热岛效应有日渐明显的趋势,给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对2000~2006年春季下午NOAA气象卫星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发现,随着城市的扩张,成都平原城市热岛效应的规模呈扩大趋势。成都市区热岛强度一般为5℃-7℃,局部地方极值可达8℃以上;市中心区热岛强度相对减弱,东部工业区热岛高温区面积逐渐缩小,市区西南部热岛明显发展,致使2003年起热岛次高温区在二、三环路附近大致呈环状分布。热岛演变与近几年城市建设和改造活动密切相关。研究成果为政府相关部门缓解热岛效应、改善人居环境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7.
河口拦门沙的存在可导致径流流出不畅,并能引起一系列的河口生态及环境问题。特别是弯曲型河口,在波浪流、河川径流及弯道副流的共同作用下,拦门沙的形成及演变将更为复杂。通过对日本渚滑川河口多次实地调查资料的分析,揭示了渚滑川河口拦门沙的演变特性。结果表明:渚滑川河口修筑防波堤后,在东北方向的海洋入射波作用下,拦门沙由河口右岸发育并向左岸逐渐延伸扩展,其河水流动也相应由右岸偏向左岸一侧;不论河口有无拦门沙,3次洪水在右岸的最大冲深均稳定在-6m高程,且河床横剖面的形状基本不变,即汛期时该河口河床形状已达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48.
邱玲玲 《环境》2012,(Z2):8-9
本文通过对惠州市2009-2011年12场降雨径流进行监测,研究了惠州市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城市下垫面降雨径流中氮、磷污染特征,计算并分析了城市降雨径流中氮、磷的EMC值,发现惠州市内除城市绿地外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TN、NH4+-N、TP的EMC值均超过Ⅴ国家水体,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城市下垫面的EMC值变化较大,但相比国内外同种土地利用类型城市下垫面,惠州市城市降雨径流的氮、磷EMC值大多较高。本研究为惠州市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定量化研究及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9.
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研究以上海市为实例,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设。分析了影响EKC路径的驱动因子。旨在为其它地区设计适当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以便尽早跨越EKC拐点。研究采用上海市1981-2005年期间的序列数据。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解析了全市烟尘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COD排放量和全市SO2排放量等4项环境污染排放量指标的演变轨迹和阶段特征。结果表明:这4项环境指标同人均GDP的拟合曲线呈现典型EKC特征,即倒U形。上海市在人均GDP5700元跨越了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COD排放量这2项指标的拐点。在人均GDP11300元跨越了S02排放量的拐点(人均GDP值均为1990年不变价),烟尘排放量的拐点更低。研究还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政策分析框架。通过分析产业结构、环保投资和环境管理的变化趋势。探讨了上海市EKC演变的驱动因子。结论建议:各地应因地制宜,积极寻求本地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决策和环境决策,争取尽早跨越EKC拐点,实现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解耦。  相似文献   
150.
该文根据下凹式绿地的原理设计构建了实验室小试装置,以人工配水模拟道路径流,研究下凹式绿地对径流雨水中总磷(TP)、溶解性磷(DP)和溶解性无机磷(DIP)的削减效果,探讨了设计暴雨重现期、雨水管超高、进水污染物负荷对下凹式绿地削减道路径流中各形态磷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下凹式绿地对磷具有明显的削减效果,总磷(TP)、溶解态磷(DP)、溶解态无机磷(DIP)的总量削减率平均为86.28%、77.02%、78.17%。设计暴雨重现期和雨水管超高对下凹式绿地削减磷的效果有一定影响,重现期越小,雨水管超高越大,磷的削减效果越好。经下凹式绿地处理后的径流中TP的去除率在两种进水污染物负荷条件下基本相等,DP、DIP的去除率受进水污染物负荷的影响,高负荷进水的去除率大于低负荷进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