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4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92篇
安全科学   257篇
废物处理   268篇
环保管理   313篇
综合类   1353篇
基础理论   123篇
污染及防治   182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6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具有代表性的纳米氧化锌行业所产生的氨氮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反渗透技术对其进行浓缩处理,反渗透产水可返回纳米氧化锌的生产工艺循环利用。研究结果表明:1)当一次反渗透系统运行压力稳定在1.0~1.4 MPa,系统进水和浓水压差在0.10 MPa以内,二次反渗透系统运行压力稳定在4.8~5.0 MPa,压差在0.10 MPa以内时,反渗透系统处理单元运行稳定;2)经过絮凝沉淀和两级砂滤处理后的废水SDI均小于4,可以满足反渗透进水要求,所以在工程设计中可以不考虑超滤作为反渗透的预处理;3)一次反渗透产水水质电导在150μs/cm以内,二次反渗透产水TDS在50 mg/L以内,完全满足纳米氧化锌生产工艺的回用水标准;4)pH值直接影响反渗透工艺处理纳米氧化锌生产中冲洗废水的效果。当废水pH<7时,反渗透系统对氨氮的处理效果最为稳定,且反渗透产水的氨氮含量可以控制在10 mg/L以内。  相似文献   
992.
氯代烃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和还原机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氯代烃在铜电极表面上的电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评价了它们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活性,分析了此类化合物在铜电极上的还原机理,并且讨论了电还原反应活性和此类化合物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氯代烷烃和部分氯代芳烃在铜电极表面有还原电位,能在铜电极表面被直接还原.氯代芳烃不易在铜电极上被直接还原.实验结果为催化铁内电解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采用温控三轴仪,研究了排水条件下温度循环引起的饱和黏土体积变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循环会使得土体产生不可恢复的体积变形,塑性体积应变的大小随温度循环周数的增加而增加,并逐渐趋于稳定值;若将经历过温度循环的土样重新加载到新的正常固结状态,后续温度循环中产生的塑性体积应变量值及发展规律与初始循环下的类似;同等温度增量下,体积应变的大小主要受超固结比OCR的影响,与应力水平无关。OCR越大,体积应变越小,随温度循环周数稳定的也越快。基于广义塑性理论,给出了热-力耦合作用下土体体积应变的计算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温度塑性应变对屈服应力的硬化作用,根据屈服应力与前期固结应力之间的差异间接体现温度历史的影响,进而合理地模拟体积应变随温度循环周数的累积规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本文试验和文献中的数据进行了模拟,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4.
处于复杂海洋环境下的大直径单桩基础需要承受波流等长期水平循环荷载作用,建立能反映其循环弱化特性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尤为重要。为此,采用非线性运动硬化准则和饱和软黏土循环弱化模型描述土体循环加载时的滞回特性和强度弱化,并建议了模型参数的选取方法。为验证该本构模型在分析桩土循环弱化时的有效性,先将大直径单桩循环加载有限元模拟结果与离心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并进一步研究了循环位移幅值、弱化参数对于大直径单桩基础桩顶反力弱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河流水质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8):163-169
准确高效地预测河流水质变化趋势对河流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广州市白坭河上自动监测站每2 h的水质数据,从单测站数据时序之间的相关性和上游测站的影响两方面,分别建立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河流水质预测的循环神经网络模型。模型以氨氮浓度为输出变量,比较了不同输入变量下的模型预测效果,并以最优模型和常用的深度学习算法支持向量机(SVM)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单测站LSTM模型经输入变量特征选择后的预测结果比仅使用氨氮浓度单变量的时间序列预测更接近真实数值;对加入上游监测站的双测站LSTM模型,输入的变量经过特征选择时,模型预测效果优于全部水质变量作为输入的预测结果,也优于单测站LSTM模型;但不进行特征选择时,输入变量增加,模型学习到噪声而使精度下降;和SVM模型相比,最优特征组合的LSTM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研究也表明,对输入变量进行特征选择后,LSTM模型是一种有潜力的河流水质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996.
刘欣  杨涛  武慧君  袁增伟 《环境科学》2021,42(8):4061-4070
造纸业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为了解中国造纸业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变化趋势,基于经济系统造纸业物质流分析(EW-MFA)方法原理,建立了中国造纸业物质代谢分析模型,定量分析2005~2017年中国造纸业物质输入/输出、代谢强度和循环利用率等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5~2017年中国造纸业的物质输入与输出总体呈下降趋势,水的贡献占比高达90%以上.近年来,随着造纸业原料结构的不断优化,非木材制浆的比例从42%下降至13%,主要被废纸制浆为主,木材制浆为辅的方式所取代,单位纸产品的资源消耗量得以大幅降低.2017年吨纸及纸板直接物质输入为26 t,较2005年的79 t下降了67%,其中新鲜水消耗量下降了约69%.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大幅上升,2017年水循环率高达77%.目前,纸及纸板的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国内废纸和进口木材的投入,两者占比分别由2005年的21%和9%上升至2017年的60%和31%.然而,国内废纸回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需通过加强回收体系建设、提高居民回收意识等措施以缓解限制废纸进口造成的原料供应紧缺.  相似文献   
997.
植物吸收土壤有机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氮循环模式认为,土壤有机氮只有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为无机氮(NH4++NO3-)后才能为植物吸收利用。然而,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多种陆地植物具有从土壤中获取小分子有机物质(如自由态氨基酸)的能力,对传统的氮循环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战。论文从土壤中氮素的形态、植物吸收有机氮的证据、有机氮吸收的机制、以有机氮为重要氮源的生态系统类型以及根系吸收与分泌有机氮之间的平衡等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针对本领域内核心科学问题,提出了未来植物吸收有机氮的改进方法及研究方向,为进行植物利用有机氮的研究提供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998.
漳卫河流域水文循环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对我国各地区水资源影响的时空格局变化,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重要内容。论文以漳卫河为研究流域,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了1957-2001年的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等资料,建立了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验证了SWAT模型在该流域的适用性;根据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多模式结果,分析了IPCC SRES-A2、A1B、B1情景下21世纪降水、气温、径流、蒸发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漳卫河流域未来2011-2099年降水量变化较基准期呈现出增加趋势,年平均气温较基准期也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各年代径流量较基准期将出现先减少后增大的态势。  相似文献   
999.
高艺玮  王国胜 《化工环保》2012,40(4):449-454
使用不同分散剂制备了聚乙烯吡咯烷酮-硫化镉(PVP-CdS)催化剂,研究了盐酸黄连素在PVP-CdS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与裸电极相比,PVP-CdS修饰玻碳电极提高了盐酸黄连素的氧化电流;当外加电压为0.5~1.4 V、电位增量为0.018 V、缓冲溶液pH为6时,盐酸黄连素质量浓度在1~200 mg/L的范围内与氧化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5 mg/L。通过盐酸黄连素氧化前后的红外谱图分析,推断出了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1000.
铂族金属在地壳中储量稀少。随着汽车销量的增加及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提高,铂族金属的用量增长迅速。简要介绍了从废旧汽车尾气净化触媒中回收铂族金属的工艺流程及方法,随着研发技术的深入,铂族金属的回收利用率将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