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1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867篇
安全科学   211篇
废物处理   134篇
环保管理   161篇
综合类   1975篇
基础理论   387篇
污染及防治   450篇
评价与监测   135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极性基湿润剂与矿岩类粉尘颗粒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矿岩类粉尘微颗粒的表面性质和极性基湿润剂的特性,应用分子热力学和表面物理化学理论探讨了湿润型抑尘剂与矿岩类粉尘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矿岩类粉尘吸附水的本质是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是分子之间的短程相互作用力和长程作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矿岩类粉尘与水相碰撞时,只有当吸引力大于排斥力时,水分子才能牯附于矿岩类粉尘,表面张力和体系自由能足够小时,水才能湿润矿岩类粉尘。分析了湿润剂对水和矿岩类粉尘的表面改性的原理,它增加水和矿岩类粉尘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了界面表面张力和体系自由能,使矿岩粉尘被水湿润能自由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2.
聚合硅酸硫酸铝铁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段瑛博  衣守志 《化工环保》2005,25(3):239-242
在n(Fe A1)/n(Si)为0.5~1.0、n(Al)/n(Fe)为2.5~3.0、SiO2质量分数为2.3%、硅酸钠溶液的活化pH为5.5、硅酸钠溶液的活化时间为12min或SiO2的质量分数为2.0%、硅酸钠溶液的活化pH为6.0、硅酸钠溶液的活化时间为3min的条件下,制备出的聚合硅酸硫酸铝铁对废水的除浊效果最佳,除浊率大于98%。  相似文献   
103.
正人溶菌酶诱导表达及其在石化污泥脱水中的应用张满效1,2谢小冬3张威2陈拓2刘光琇2(1.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60;2.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3.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利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通过对阳性转化的工程菌XD3-hLyz诱导表达培养,发现当诱导时间为2h、温度为25℃时,能较大量诱导出具有生物活性的人溶菌酶,其理论质量浓度为0.228 1 mg/mL,平均活性为2 448  相似文献   
104.
溶气罐是溶气释放式微气泡发生系统的关键设备,其中内筒溢流型溶气罐具有结构简单、成泡粒径小等优点.提出了3种内筒溢流型溶气罐的结构改进设计方案,并对其在不同操作参数下的溶气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克服通过测量释气量间接表征溶气量所带来的系统误差,建立了在线带压测量溶解氧的方法,并以空气在水中溶解量的变化率(即溶气效率)来直接表征溶气罐的溶气性能.结果表明:溶气效率随气液比和溶气压力的增大而增加,随液位比的升高而减小;在相同气液比、液位比及溶气压力下,气液切向进口加螺旋导叶片型溶气罐的溶气效率最高.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溶气性能相对最佳的内筒溢流型溶气罐的操作参数进行优化,预测最高溶气效率为72.43%时的最佳操作参数为:气液比为0.25,液位比为0.36,溶气压力为0.26 MPa.所得回归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87%,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分析和预测溶气罐的溶气性能.  相似文献   
105.
张紫涵  代嫣然  梁威 《环境工程学报》2021,15(12):3916-3923
采用吸附效果较好的火山石和炉渣作为填料,构筑了3个室内滤坝小试系统,研究了不同的基质组合配置对滤坝净化污染物的影响.3种不同的基质组配分别方式为:火山石和炉渣均匀混合、沿水流方向先火山石后炉渣和沿水流方向先炉渣后火山石.结果表明,3个滤坝系统对微污染水体具有明显的净化效果,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最高可达85.7%、46.5%、47.2%和53.4%.基质组合排布方式对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而火山石和炉渣均匀混合的配置方式有利于TP的去除,沿水流方向先炉渣后火山石的配置方式有利于TN的去除.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表明,在炉渣和火山石均匀混合的滤坝中,微生物优势菌为除磷优势菌——气单胞菌属,沿水流方向先后排布炉渣火山石的2个滤坝的优势菌为肠杆菌属,该细菌可以进行反硝化产生N2,这可能是沿水流方向先炉渣后火山石的滤坝TN去除效果较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6.
氨化松香基交联聚合树脂对水中诺氟沙星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松香基功能高分子进行胺基化得到氨化松香基交联聚合树脂(aminated rosin-based resin,ARBR),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比表面分析(BET)对ARBR进行了表征.利用ARBR树脂对水中诺氟沙星(NOR)吸附去除,系统研究了树脂投加量、pH值、接触时间、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因素对NOR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在2.0~6.0范围内,ABRA对NOR的去除效果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而升高,在8~10之间则呈现下降趋势;共存离子溶液的存在对ARBR去除NOR的行为总体上表现为促进作用.ARBR对水中诺氟沙星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描述ARBR对水中NOR的吸附过程,理论最大吸附量为30.29 mg·g~(-1)(pH 6.0、20℃).吸附热力学分析表明,ARBR对水中诺氟沙星的吸附是自发吸热的过程,属于物理吸附,其吸附机制主要为氢键与静电作用.脱附再生实验发现,0.1 mol·L~(-1)HCl溶液效果明显优于其它脱附液,进一步确证了氢键在吸附中的主导作用;经过5次吸附-脱附循环后,对NOR仍具有稳定的吸附性能,可再生循环使用.对比了不同类型商品化树脂,ARBR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该研究结果拓展了松香高值化的应用研究领域,对开发松香在环境微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生化耦合工艺深度处理煤化工废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春  周洪政  张静  陈晓轩  张磊  郭延凯 《环境科学》2017,38(8):3362-3368
采用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生化耦合工艺对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耦合系统处理性能及不同臭氧投加量和进水COD量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处理能够有效降解废水中难降解含氮芳香族污染物,去除部分COD并释放氨氮,显著提高废水可生化性,臭氧利用率接近100%,无需进行臭氧尾气处理;同时为生化处理提供充足溶解氧(DO),实现生化处理对COD和氨氮的进一步有效去除,生化处理无需曝气.在系统出水回流比为30%、臭氧投加量和进水COD量之比为0.44 mg·mg~(-1)的运行条件下,耦合系统处理性能较好.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对COD去除率为42.5%,臭氧消耗量与COD去除量比值为1.38 mg·mg~(-1),臭氧利用率为98.0%;生化处理对COD去除率为42.3%;耦合系统整体COD去除率为66.7%,最终平均出水COD浓度为91.5 mg·L~(-1),估算整体臭氧消耗量与COD去除量比值为0.68 mg·mg~(-1),具有较优的技术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108.
模拟气候升温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及磷素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构建微宇宙湿地柱模拟气候升温的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和核磁共振技术,分别研究了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磷素形态对暖化作用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暖化作用导致了Firmicutes、Clostridia、Clostridiales、Clostridiaceae和Clostridium的相对丰度分别显著下降65%~98%、69%~87%、67%~87%、73%~97%和74%~93%,这表明暖化作用对不同分类水平上的物种Firmicutes到Clostridium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通过主坐标分析和聚类分析,不同湿地柱采样点的暖化组与对照组样本表现出显著的分离特征,揭示了暖化作用能够诱导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显著性变化.磷酸单酯和正磷酸盐是各湿地柱土壤主导的磷素形态,同时暖化作用导致了XX湿地柱采样点的磷酸单酯和正磷酸盐相对丰度分别显著升高275%和下降20%,JH湿地柱采样点的磷酸单酯和多聚磷酸盐相对丰度分别显著升高85%和下降49%,这表明不同磷素形态对暖化作用的响应具有土壤异质性特征.通过典型对应分析,揭示了暖化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组成的显著变化对磷素形态具有显著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09.
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被誉为"生态型工程师"的蚯蚓在污水/污泥资源化处理与处置,以及土壤的生态修复中备受关注。蚯蚓通过掘洞、摄食、分泌黏液和排泄蚓粪等方式调控系统中微生物的数量、活性及群落结构,与微生物协同互作强化了生物系统中物质转化与能量流动关系。蚯蚓-微生物协同共生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此类技术展现低耗高效和生态友好特点的关键。通过综述经人工强化的蚯蚓-微生物互作生态系统中,蚯蚓对微生物的量、活性、群落结构以及食物网的影响,探讨了该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并展望了蚯蚓-微生物互作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0.
用Micaps实时资料、CPAS卫星反演分析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ECMWF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PUP产品资料,对2015年12月1日夜间至2日凌晨沈阳地区罕见冬季降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及大气微物理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分析,并结合沈阳地区人工增雨作业指标,得出本次降雨过程在厄尔尼诺正在发生的背景下,为常见的高空槽转东北冷涡型,水汽、动力等微物理作业条件也适合于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并给出了相应的作业指导参数,为沈阳地区今后在冬季降雨天气过程中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