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40篇
综合类   254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31.
环境公益诉讼,是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和救济环境公益的重要法律手段。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美国环境法律中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维护公民环境权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美国法律中关于环境公益诉讼的规定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将会对建立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32.
众所周知,环境污染中最直接的受害者往往是底层百姓和贫困社区,但由于他们所处的弱势地位.以及环境污染损害的渐进性.使得许多"毒气村"、"癌症高发村"的村民们无门、也无力维权。同样,虽然他们是最依靠当地自然资源来维持生计的群体。但往  相似文献   
43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治理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众的环保知识水平、意识不高,这直接影响着其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治理的认知和行为。而环保政务微博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信息公开、舆情引导、环境教育、环境政策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新浪微博官方认证的川陕革命老区内10个市(县)的生态环境部门环保政务微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分析其话题设置、发文情况、粉丝互动情况等,考察其生态环保政务微博运营情况,从而分析生态环保政务微博在生态文明教育与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社会影响力不高,互动有限、运行效率低,信息发布少、运营绩效水平较低等,据此提出加强环保政务建设,提升环保政务微博社会影响力;围绕环保政务微博特点,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创新宣传内容形式,提升环保教育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34.
在以流动性体验为主的骑行研究背景下,本文更关注网络媒体对骑行者骑行价值的改造和重建。从数字化自我延伸视角出发,通过网络议程设置(NAS)和手段目的链(MEC)建构NAS—MEC质性交互验证框架,以微博平台中的骑行用户为例,研究媒体环境和骑行用户如何共同塑造骑行价值。结果发现:(1)骑行用户的认知网络中媒体议程支持了骑行属性;(2)表达用户社会生活、内心诉求的媒体议程强势介入骑行用户的骑行价值共创,促使骑行者对骑行活动的意义、价值重新思考和组织。本文研究揭示了媒体对骑行用户的作用机制在于增强骑行者生活体验和身份价值间的关联性,因此,面向独特群体的旅游媒体应避免主导旅游者的价值判断,而是促进对旅游者的日常生活和旅游体验间的相互转译。  相似文献   
435.
张珂萌 《四川环境》2023,(5):234-238
在我国,作为救济生态环境损害的司法制度之一,环境公益诉讼在实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立足于该制度整体框架和立法沿革的认知,采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针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现实困境与完善路径进行专门探讨具有特殊性和必要性。当前造成环境公益诉讼司法救济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公益起诉人”的职能定位不清、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检察权的界限模糊,以及制度的具体规则存在不足等。通过成因分析,继而提出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相关建议,即应当坚持法律监督基本职能不变,明确公益起诉人的职能系“履行职责”;重视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客观诉讼属性,加强内外制度衔接机制;优化检察职权配置,完善具体规则。  相似文献   
436.
《海洋环境保护法》第89条第2款规定了海洋环境监管部门代表国家排他性提起损害赔偿的诉讼制度,为海洋环境公益提供了特殊的诉讼保护方式。因该项制度设计的粗疏以及关联政策、立法回应不足,造成对该条款规定的理论解释困惑和制度适用障碍,导致提起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类型受限、海洋环境公益保护诉讼程序衔接不畅、海洋环境监管部门"两种角色"手段配合不当的突出问题,直接限制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海洋环境保护领域的功能发挥。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阐明海洋环境公益保护背后的诉讼法律关系和应用法理,完善海洋环境公益保护诉讼制度体系,实现海洋环境保护的诉权利益调整和诉讼秩序优化。重点是打破现有研究的思维定式,避免将《海洋环境保护法》第89条第2款规定的诉讼类型推演为海洋环境公益诉讼并作为讨论前提,明确该条款规定为带有维护海洋环境公益特点的"准环境公益诉讼",将其与"私益诉讼""国益诉讼""环境公益诉讼"进行合理界分,为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提供制度空间,理顺各类型诉讼和保护机制之间的关系。在此之下,完善海洋环境监管部门"两种角色"作用发挥的制度设计,保障环境行政手段与诉讼保护手段之间的衔接配合,理顺海洋环境公益保护各类型诉讼提起的顺位与程序,促进各类诉讼手段各归其位,形成与行政保护机制的合力,最终实现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