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40篇
综合类   254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要闻     
《环境教育》2015,(Z1):66-67
<正>社会组织可提起环境污染诉讼立案受理难、证据收集难、判决执行难……环保公益诉讼有法可依但有法难依的窘境有望缓解。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社会组织可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可跨行政区划管辖,同一污染环境行为的个人私益诉讼可搭公益诉讼便车。该司法解释6日起施行。《北京晨报》外来物种入侵我国形势严峻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已成为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国际上最具威胁性  相似文献   
52.
今年1月1日,被标签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正式实施。对于张敏和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的九百多名员工来说,他们从新《环保法》中读到最多却是一股暖意。让张敏备感温暖的当属新《环保法》要求建立环境与健康的基本制度。作为一家涉铅的高危行业企业,如今,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正将新《环保法》的规定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已是新常态。  相似文献   
53.
近年来,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实践的关注点已经从原告资格问题转移到了环境公共利益的救济问题,多起生态修复案件的出现进一步推进了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探讨.2014年12月,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作为原告提起诉讼的广州市白云区鱼塘污染公益诉讼案虽然是一件小案,但该案也集中了环境公益诉讼诸多核心问题.本文通过该案,分析了污染转移过程中造成生态损害的责任承担,污染事件中公共利益的认定,生态修复案件审理中的法律适用等问题.文章认为,生态修复作为新兴的、复杂的法律救济手段,司法实践在运用这一手段时面临许多挑战,有待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54.
<正>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的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福建南平生态破坏案",于2015年5月15日在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2015年1月1日,新《环境保护法》生效当天,南平生态破坏案的原告方,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和福建绿家园得到南平中院的案件受理通知书,被誉为新《环境保护法》环境公益诉讼第一案。时隔五个多月,该案进入公开开庭审理环节。  相似文献   
55.
<正>在经历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审议之后,经过大幅度修改的《环境保护法》终于高票通过。这一长达十余年之久的修改讨论终于落下了帷幕。新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对当前环境问题作出回应,同时在立法理念、基本制度、监管模式、政府责任、环境执法、环境责任等诸多方面都做了改进和革新。从最初的小步走到如今的大步跑,  相似文献   
56.
自然之友     
自然之友成立于1994年,多年来秉着"真心实意,身体力行"的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国的环境启蒙、生态保护、环境法治和绿色公民成长,是最具公信力的专业环境保护公益组织之一。自然之友在北京拥有核心工作团队,在全国15个城市分布17个志愿性的会员小组,并依托具体业务推动建立多个行动平  相似文献   
57.
包括大气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是中国目前面临的难题之一。面对日益恶化的大气环境,中国的相关立法不可谓不完善。但相对先进的法律却面临着执法难题和司法困境。法律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其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在于立法、执法、司法、还是国家政策的导向上,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8.
正2014年4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以下简称《新环保法》),并将于2015年1月1日施行。新环保法首次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作为单独的一章,从权利、义务及形式等多方面,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做出具体要求。这一变化,显示了中国在环保问题上采纳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经验,用公众参与、公开透明的制度,将环保放在最有力的监督之下。这一变化既是务实的,更是深远的。它甚至将会促使政府机构的整体运作乃至整个社会发生革命性的改变。紧接着,5月28日,环保部出台了《关于推进环境  相似文献   
59.
周训芳 《绿叶》2014,(7):30-36
民事诉讼程序本质上以解决私权纠纷为目的,《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的实施将面临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立案难的问题,而环保法庭并不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的有效途径。从技术层面看,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立案难的最基础原因是《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中没有列举生态环境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案由。法院应当主动适应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新形势,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新类型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纳入民事案件案由体系,并完善相应的立案机制,为《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的实施扫清司法障碍。  相似文献   
60.
廖晓义  刘芳 《绿叶》2014,(6):60-67
正较之城市,乡村的环境问题通常会被忽略。事实上,乡村的环境问题远比城市要严重。一方面,乡村所产生的垃圾和污染并不少于城市,而乡村却严重缺乏环境治理的投入;另一方面,乡村大都在较为偏僻的地域,部分乡村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环境问题对于乡村的影响也更为显著。因此,乡村的环境治理与城市的环境治理同等重要,其不仅有利于绿色新型乡村的建设,更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自2008年起,公益组织"北京地球村"通过提供技术服务,在四川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