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40篇
综合类   254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政策法规     
2011年环境法治八大期待:承载希望阔步前行 1、环境刑罚成为有力震慑;2、绿色经济政策更加有力;3、生态补偿立法渐行渐近;4、“按日计罚”写入国家立法;5、确立区域联防联控法律地位;6、环境公益诉讼畅通无阻;7、环境损害赔偿实现制度化;8、双罚制让违法者付出双重代价。  相似文献   
92.
十年前,引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被称为中国环境保护“最后的希望”;而两年前,从云南省多家法院挂牌成立环保法庭之时起,媒体和公众就对“走在全国前列”的云南环境公益诉讼寄予了巨大的期待。但两年后的现实是:无米下锅。云南省大多数环保法庭都在审理非环保的案子,共7个环保法庭,至今都没有审理过公益诉讼案件。  相似文献   
93.
刘丹 《环境保护》2023,(6):28-31
近年来,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司法机关不断总结审判经验,在气候变化治理的司法应对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一系列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对涉碳“气候变化应对类案件”的类型进一步细化,为相关审判实践提供了更清晰的指引。但是,我国司法机关要应对真正的气候变化诉讼,还存在程序法和实体法方面的障碍。构建我国气候变化诉讼的司法进路,在明确未来气候变化诉讼的公益诉讼发展方向,发挥气候变化诉讼的政策落实功能,推进检察公益诉讼和环保组织公益诉讼并行发展的基础上,应在既有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模式下,从统筹公益诉讼调整对象、扩充适格当事人的范围、明确温室气体排放行为的违法性标准、改良诉前检察建议制度等方面做好程序设计和司法准备。  相似文献   
94.
本文通过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立的基础研究,阐明了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国外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的考察、对我国立法现状的分析以及对我国立法可行性的研究,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的条件已经成熟。我国应该借鉴各国的通行做法,同时立足本国实际;既要保障诉权的行使,又要规制诉权的滥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要引入“禁令判决”,还应当设立国家治理责任。  相似文献   
96.
印度的环境公益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志红 《环境保护》2007,380(9B):72-74
印度是较早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国家之一,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规定严格的适用条件不同,印度采取了积极鼓励公益诉讼的做法,制定了富有特色的印度环境公益诉讼模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97.
田晨 《世界环境》2006,(6):14-17
严重的环境破坏与污染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环境的侵害,损害的是社会共同的利益。环境公益诉讼是适应现代环境保护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型诉讼制度,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业已成熟。那么,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或环境公民诉讼)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历程?效果如何?美国公民诉讼对中国有哪些借鉴作用?近日,本刊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华盛顿美国政府研究中心研究员Dan Guttman(古德丹)。[编者按]  相似文献   
98.
梁增然 《环境保护》2020,48(16):14-18
对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历史考察不应始于2015年的全国试点阶段,这一制度史的"短视"可能会束缚学术视野,也不利于对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未来走向的把握。基于整体主义视角,本文对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例及其背后制度进行考察。通过缘起脉络、发展逻辑、变革规律三维度的描绘,笔者分析出中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演变逻辑呈现地方先行先试、由混同走向分化、从单向运动式治理向多元常规式治理转变三条主线。  相似文献   
99.
周晗隽  姚贝 《环境保护》2016,(16):73-76
环境公益诉讼在我国未呈井喷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原告的起诉激励机制。经济学的有限理性假设以及共有物品理论为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构建了理论模型。美国在环境公民诉讼中规定了公益律所与法律服务机构、败诉方负担规则、告发人诉讼规则,印度在环境公益诉讼中规定了调查委员会制度、信函管辖制度、执行监督机构制度。通过对美、印两国具体激励机制的借鉴,我国可以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加强法院调查取证能动性、构建胜诉取筹制等方面对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00.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中国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在新时期"中国形象"视域下的公益慈善传播应更加注重塑造友爱中国、和谐社会的形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进去,在此基础上解决公益慈善传播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本文以央视《共同关注》栏目为例,就"中国形象"视域下公益慈善传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