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96篇 |
免费 | 1102篇 |
国内免费 | 129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87篇 |
废物处理 | 184篇 |
环保管理 | 273篇 |
综合类 | 3704篇 |
基础理论 | 688篇 |
污染及防治 | 1062篇 |
评价与监测 | 157篇 |
社会与环境 | 21篇 |
灾害及防治 | 2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214篇 |
2023年 | 289篇 |
2022年 | 342篇 |
2021年 | 296篇 |
2020年 | 225篇 |
2019年 | 195篇 |
2018年 | 150篇 |
2017年 | 178篇 |
2016年 | 237篇 |
2015年 | 262篇 |
2014年 | 342篇 |
2013年 | 258篇 |
2012年 | 250篇 |
2011年 | 294篇 |
2010年 | 270篇 |
2009年 | 309篇 |
2008年 | 283篇 |
2007年 | 265篇 |
2006年 | 281篇 |
2005年 | 222篇 |
2004年 | 203篇 |
2003年 | 183篇 |
2002年 | 137篇 |
2001年 | 113篇 |
2000年 | 104篇 |
1999年 | 118篇 |
1998年 | 75篇 |
1997年 | 71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63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91.
琵琶湖是日本第一大淡水湖,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湖水水质逐步变坏。1977年湖的北部出现赤潮,1983年湖的南部出现了湖泊富营养化的产物微囊藻。多年来,在深水区湖水温度分层情况下,叶绿素a或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湖的表层(Tezuka,1984)。但在1994年夏季,降雨量极少的情况下,在深水区叶绿素a或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温跃层附近,这种现象在琵琶湖是罕见的(Nakanishi,1995)。最近,琵琶湖北湖的藻类爆发显著增加了溶氧的消耗,导致了湖底层溶氧的减少。如果湖底层溶氧持续减少,底泥储存的磷就会释放到湖水中,从而加快湖泊富营养化的进程。本文分析了琵琶湖南北10个点1994年4月至1995年3月每月1次的常规观测资料,深入剖析了全湖物理化学参数的时空分布,不仅发现叶绿素的峰值在湖水温度分层时出现在温跃层的上部,而且湖底边界层同时出现了低溶氧和高浊度的现象。分析认为绿素a和溶氧、浊度的对应关系表明温跃层是一光合成活跃的区间。 相似文献
692.
枯草芽孢杆菌对微污染水体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投加枯草芽孢杆菌的水质净化方法,系统考察了在典型南方夏季气温下,封闭的模拟微污染水枯草芽孢杆菌净化体系中,投菌浓度、主要环境条件(pH和溶解氧)及其冲击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佳投菌浓度为3.2×105cfu·mL-1,适宜的环境条件为:pH5~7,溶解氧4~6mg·L-1.投菌9d后,CODM... 相似文献
693.
MCM-41介孔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微硅粉为硅源,CTAB和PEG-6000为模板剂,合成MCM-41介孔分子筛。采用XRD、N2吸附-脱附曲线、FTIR以及TEM表征了其结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及晶体形貌,并且以该样品为吸附剂,对含Cu2+的溶液进行了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以微硅粉为硅源成功合成了具有典型六方排列孔道结构的MCM-41,其比表面积为869.5 m2/g,孔容为0.97 cm3/g,平均孔径为3.3 nm;溶液pH为5~6时,MCM-41对Cu2+的去除效果最好;MCM-41对Cu2+的最大吸附吸附容量36.3 mg/g;MCM-41对Cu2+的吸附性能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的特征。动力学研究表明,该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694.
为了降低松香改性酚醛树脂生产废水的COD并改善其可生化性,采用微电解—芬顿氧化工艺对该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了pH、微电解反应时间、曝气、双氧水投加量等对微电解和芬顿氧化处理效果的影响,考察了COD去除率和BOD5/COD值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曝气条件下,调节废水pH为4、进行2次微电解、微电解反应时间各2.0 h时,废水的COD去除率为38%,BOD5/COD值提高为0.18;再投加7.5%(w)的双氧水,废水的COD去除率为65.3%,BOD5/COD值为0.37。采用微电解—芬顿氧化的预处理工艺,不仅有效去除了废水的COD,而且显著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695.
从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是特种资源的观点出发,用系统工程对两者进行联合开发。进入系统的是垃圾和污水,经过系统处理后,出来的全部是可利用物质。这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和经费,还可以创造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三废”治理市场化的基础,也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96.
697.
698.
699.
700.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粪产碱杆菌的脱氮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对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 No. 4)的脱氮特性进行研究,提出了不同环境因子对菌株脱氮性能影响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菌能利用柠檬酸钠和乙酸钠作为惟一碳源,以柠檬酸钠为碳源时脱氮活性最高,硝酸铵、氯化铵、碳酸铵和硫酸铵4种铵盐均能作为惟一氮源,而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几乎不能被该菌代谢转化;当温度在30~37℃、摇床转速超过120 r/min、pH为6~8之间时,该菌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该菌对高中低浓度的氨氮都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高浓度的氨氮有很好的耐受性;该菌对0%、3%盐度的适应期较短,对6%的盐度经过较长时间的适应期后,也能够快速地处理氨氮,具有良好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