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9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1612篇
安全科学   155篇
废物处理   101篇
环保管理   230篇
综合类   3131篇
基础理论   728篇
污染及防治   656篇
评价与监测   81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306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从厌氧微生物的发现及应用,详细阐述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为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和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992.
汞是一种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物.汞的还原过程可降低地表环境汞浓度,促进汞的大气传输,对汞的区域/全球循环、甲基化及生物积累具有重要的作用.地表环境微生物还原是汞还原的重要过程,在多种环境介质中均可发生.本文介绍了多种环境介质中微生物汞还原在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作用,详细总结了有氧与缺氧条件下微生物汞还原的途径与机制,提出了微生物还原汞的其它可能机制,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3.
为揭示不同林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变化规律,选择10、20、30、40、50、60 a生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土壤呼吸强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MB C/MBN)、土壤微生物碳、氮熵等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林龄增加,MBC和MBN均先增大后平稳再下降,二者最大值分别出现在40 a和50 a;土壤呼吸强度、土壤微生物碳、氮熵都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各指标均在60 a最小,表明过熟林微生物性质恶化;MB C/MBN先维持稳定,后期大幅度增大,在60a时达到最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MBC、MBN及呼吸强度呈现表聚性;土壤微生物碳、氮熵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深层MB C/MBN大于表层土壤.微生物各指标与樟子松人工林地上部分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冗余分析表明,全磷、有机碳对不同林龄樟子松林下土壤微生物量影响显著.综上所述,樟子松近熟林和成熟林期微生物各指标达到最佳,过熟林时微生物活性差.  相似文献   
994.
选用巴氏芽孢杆菌,以不同粒径砂土为岩土基质,应用微生物诱导矿化技术生成MICP土工材料试样,自然养护7 d后,应用直剪仪进行了抗剪强度测试试验。结果表明,MICP细砂土内摩擦角范围最大,MICP粗粒砂土内摩擦角范围最小,这与微生物诱导生成的矿化物填充空隙的过程中形成胶结作用有重要的关系,粗粒砂土空隙大,MICP材料强度的增长主要依靠诱导生成的碳酸钙咬合力;中粗砂粒土表面粗糙度的提高有效增强了矿化土工材料的强度;细砂土主要是填充空隙,材料更加密实,导致抗剪强度最大。再运用多项式混沌扩展(PCE)方法建立代理模型,求得其前四阶统计矩,对内摩擦角输出响应的不确定性进行了量化。  相似文献   
995.
明确撂荒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揭示土壤养分循环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以秦岭中段不同年限撂荒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5种胞外酶活性[β-1,4-葡萄糖苷酶(B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酸性磷...  相似文献   
996.
采用生产性试验为主、室内实验为辅的方法,探讨了颗粒物计数手段用于某水厂混凝沉淀及过滤环节运行优化的可行性.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根据水厂实际情况,可以将沉后水颗粒数低于600 个/mL 作为确定混凝剂投加量的依据;原水的水质对沉后水颗粒数有显著影响.生产性试验表明,滤池的滤后水颗粒数量与浊度和滤速具有正相关性,滤速增加使滤池对粒径2~5µm 的小颗粒截留率降低.滤后水的颗粒物数量与浊度呈正相关,但显著性不突出,2 个指标联用,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净水过程的水质变化,尤其适用于对水厂过滤的调控.  相似文献   
997.
地下渗滤基质中微生物空间分布与污水净化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混菌法和稀释法,测定了稳定运行的地下渗滤系统不同深度的基质中微生物数量,并对其与污水净化效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空间位置的基质中微生物数量不同;不同月份基质中微生物数量变化不大;基质中微生物数量与COD、TN、NH4+-N 去除率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微生物的作用是其主要去除途径;但基质微生物数量与TP 的去除率相关性不显著,说明TP 去除与微生物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998.
2005年4—8月采集了Carrousel 2000氧化沟工艺调试过程中缺氧池和厌氧池中的活性污泥样品,直接提取样品的基因组DNA并纯化,对细菌16S rDNA的V3高变区进行PCR扩增和DGGE分离,通过比较DGGE指纹的相似性来研究氧化沟的调试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缺氧池中戴斯系数(Cs)最大值:4月为68.2%,5—6月为57.7%,8月为83.6%;厌氧池中Cs最大值:4月为64.8%,5—6月为62.7%,8月为71.5%. 缺氧池与厌氧池的微生物多样性均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 两池间的微生物种群相似性逐渐降低,启动初期(4月)Cs最大值为80.5%;调试中期(5—6月)Cs最大值为60.8%;调试后期(8月)Cs最大值为59.3%. 好氧接种污泥在缺氧池和厌氧池中的驯化期为4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999.
微生物燃料电池运行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葡萄糖为燃料,构建了微生物燃料电池,分别考察了离子交换膜种类(以及没有)、电极材料、电极间距、溶液离子强度(以及添加铁氰化钾)对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均相阳离子交换膜、未抛光的高纯石墨板、电极间距0.5 cm、添加 NaCl溶液和铁氰化钾将产生最大的功率密度,优化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1000.
植物群落对铜尾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铜尾矿废弃地为对象,研究了铜尾矿废弃地上植物群落发展与表层尾矿微生物量C、N和脱氢酶、过氧化氢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的变化,探讨了植物群落-微生物量C、N_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植物群落的发展,铜尾矿废弃地表层尾矿微生物量和酶活性在不断增加;铜官山老尾矿废弃地白茅群落下表层尾矿(TBM)微生物量和酶活性与杨山冲尾矿废弃地及铜官山新尾矿废弃地表层尾矿微生物量和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铜尾矿废弃地表层尾矿微生物量C、N与土壤有机质、总氮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脱氧酶、碱性磷酸酶及脲酶与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N、土壤有机质、总氮之问呈显著正相关(P<0.01),但过氧化氢酶与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N、土壤有机质、总氮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