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2篇
  免费   709篇
  国内免费   2898篇
安全科学   306篇
废物处理   304篇
环保管理   373篇
综合类   5440篇
基础理论   1259篇
污染及防治   1468篇
评价与监测   108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96篇
  2022年   316篇
  2021年   429篇
  2020年   320篇
  2019年   360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553篇
  2013年   400篇
  2012年   413篇
  2011年   447篇
  2010年   406篇
  2009年   423篇
  2008年   473篇
  2007年   522篇
  2006年   418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355篇
  2003年   330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吉非罗齐在热活化过硫酸盐体系中的降解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降血脂药物吉非罗齐(GEM)为目标污染物,研究其在热活化过硫酸盐体系中的降解机制.结果表明,GEM的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增加过硫酸盐初始浓度或升高反应溶液温度都可以显著提高GEM的降解速率常数(kobs),其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为133.14k J·mol~(-1).酸性和中性条件下GEM的降解效果要好于碱性条件.自然水体中的腐植酸(HA)和HCO_3~-对GEM的降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SO_4~(·-)对GEM的降解起主导作用,而在碱性条件下,HO·成为体系主要的氧化物种.利用HPLC-MS/MS技术共检测到11种中间产物,推测GEM的降解路径涉及苯环的羟基化和醛基化反应、苯环侧链的环化作用和脱羧反应以及醚支链的断裂.  相似文献   
992.
从石油污染土壤筛选出一株高效石油降解菌JC-106,经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ber).在温度15~40℃、初始p H 6~8、盐度0~4%条件下培养生长良好.该菌能利用十二烷、二十四烷、正辛烷、邻苯二酚、蒽、萘为唯一碳源生长.在较低温度下能有效降解原油,在15和35℃培养15 d对原油降解率分别为41.61%和58.18%,GC-MS分析发现原油组分中正构烷烃(C14~C44)降解率达到96.13%.在含1000 mg·L~(-1)原油的人工废水中加入2%(V/V)赤红球菌JC-106菌悬液,采用SBR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含油废水,15 d后出水COD、NH_4+-N、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49%、96.88%、99.15%,原油去除率为92.43%,对照组原油去除率仅为53.80%.JC-106在含油废水中稳定生长,数量维持在4.8×1010~1.0×1011cfu·mL~(-1)左右.  相似文献   
993.
空气中微生物附着在雾霾颗粒物上,随呼吸进入人体危害健康,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故而快速准确的监测出区域空气微生物的数量,对于后续采取防控措施具有积极意义.在国家没有出台相关监测技术标准的情况下,通过设置不同采样时间、培养时间,获取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监测结果,分析不同组别数据结果的差异性,得出细菌采样时间3~5 min,培养48h比较合适,霉菌采样时间3 min,培养72h即可的实验结论.这样既保证了采集到绝大部分微生物,同时能够尽快的得到空气中微生物菌落数量,对相关监测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4.
水体污染治理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视,水体治理成为生命保证的重要环节。作者通过多年环保工作,对水体污染治理方法进行总结,结合水体污染治理的特点,探索出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相结合的水体污染治理方式,能给水体环境治理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5种复垦植物对铁尾矿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沙枣、柽柳、白柠条、杨柴和八宝景天等5种植物用于铁尾矿现场小区试验,研究植物生长2a后对于铁尾矿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枣可显著促进铁尾矿中氮素积累,白柠条和八宝景天对速效氮提升效果较好。白柠条、杨柴、八宝景天3种植物根际铁尾矿中全磷含量较高;白柠条根际尾矿中速效磷含量最高。铁尾矿中有机质含量以柽柳和杨柴2种植物最高。杨柴根际铁尾矿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在5种植物中均居首位,而八宝景天根际铁尾矿中3种微生物数量均最低。微生物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杨柴沙枣白柠条八宝景天柽柳。总之,杨柴和沙枣2种植物可以提升铁尾矿养分及微生物数量上,更适于作为铁尾矿上生态重建植物。  相似文献   
996.
微生物活动对富营养化湖泊底泥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影响内源磷释放的物理、化学因素已有较为系统的研究,而微生物对磷释放的影响一直以来并未有确切的结论。针对上述问题,文章首先研究能够有效抑制水体微生物增殖的方法,并建立了能有效控制微生物活性的对照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存在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按50 mg/L添加量分别加入铜、铬和镉3种重金属离子,无法抑制上覆水中微生物的活性,而40%的甲醛溶液是较好的微生物抑制剂;当底泥和上覆水中微生物数量增加时,微生物的活动会导致泥水界面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同时细菌代谢过程产生的酸类会溶解底泥中难溶的磷酸盐,从而促进底泥磷的释放,释放量可达底泥总磷原有含量的20.11%;反之,底泥会吸附上覆水中的磷,增加量占底泥原有总磷的15.02%。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分离、初筛和复筛从盐渍化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高效耐盐的石油降解菌株YJ-8,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RNA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其石油烃的降解率为64%。耐盐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可在NaCl浓度为50 g/L的培养基中生长。为进一步增强该菌株耐受高浓度NaCl和降解石油烃的能力,采用低能N~+注入技术对其进行诱变,最终获得1株遗传性能稳定的突变株。该突变株在原油发酵液中可将表面张力降至27.5 mN/m,石油烃的降解效率为74%,可耐受80 g/L浓度的NaCl。作为一株耐盐的石油烃高效降解菌,该菌在石油污染的盐渍化土壤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8.
为探究过氧化物酶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降解机理,以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表达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粗酶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产酶条件及其降解四环素(TC)的机理。结果表明:低浓度Mn2+可促进产酶,碳源、氮源限制是产酶的重要条件;降解反应进行10min后,H2O2消耗至阈值0.045mmol/L,LiP对TC的降解停止,其降解率达到82%;TC降解反应趋于平衡时,补加TC和H2O2后,LiP依然可以高效发挥作用,其二次降解率达到65%;LiP作用于不同初始浓度(10mg/L、25mg/L、50mg/L、100mg/L)TC,显示LiP对不同浓度TC均可有效降解,TC降解率分别为62%、80%、82%和90%;降解产物的抑菌性试验反映出降解产物较TC母体的抑菌性明显降低;LC/MS捕获到6种可能的降解产物E-TC、TP 461、E-TP 461、TP 477、TP 475和TP 445,并推测出LiP降解TC可能的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999.
本研究以具有典型偶氮结构的单偶氮染料酸性橙Ⅱ为研究对象,以电解技术为核心,在经优化的电解工艺条件下,探索不同醌类化合物修饰电极对偶氮染料的加速降解作用,并初步探讨运用电解方法降解染料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000.
介绍了在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中具有突出优势的高级氧化技术,重点讨论了高效催化氧化反应器、高级氧化集成技术、非均相纳米催化氧化技术、处理废水中间产物及其毒性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高级氧化技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将更加成熟和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