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1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13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Beijing sufered from serious air pollution in October, 2011 with the occurrence of three continuous episodes. Here we analyze the pollution status of particulate matt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aseous pollutants,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ingle particles, and the profile of watersoluble ions in PM2.5during the three episodes. Regional and photochemically aged air masses, which were characterized as having high values of O3and SO2, were hypothesized to have played a dominant role in the first episode. After mixing local air masses with freshly-emitted primary pollutants, the concentration of NOx continued to increase and the size of SO4 2, NO3 and NH4 +in the particle population continued to become smaller. The amount of elemental carbon-rich and organic carbonrich particles in the scaled single particles(0.2–2 μm) and water-soluble K+in PM2.5also increased in the episodes. All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suggests that the biomass or fuel burning sources in or around Beijing may have had a huge impact on the last two episodes.  相似文献   
122.
在一台自然吸气式PFI汽油机上,开展了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汽油添加剂对发动机催化前后微粒数量浓度分布、粒径分布和质量浓度分布影响的试验,并研究了不同MMT含量对催化器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汽油添加剂MMT含量的增加,催化前后核态和积聚态的数量浓度均增加,MMT含量为12.5 mg·L-1和17.5 mg·L-1的燃油增加显著,相对于超细微粒,经催化器后细微粒和大微粒降幅比较明显.催化前后核膜态峰值粒径基本不变,催化后的积聚态峰值粒径明显大于催化前.随着MMT含量的增加,催化后积聚态峰值粒径向催化前移动.相比于基础油,随着MMT含量的增加,催化器对总数量浓度的催化效率有所降低,但MMT的增加大幅度提高了催化器对微粒总质量浓度的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23.
塑料微粒在淡水中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料制品因其广泛的使用,其废弃物及残余物不可避免地进入到水环境中。塑料微粒因其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环境中难以降解,近年来,塑料微粒的污染备受关注。该文主要介绍塑料微粒在淡水中存在的现状及危害,叙述了塑料微粒携带水中的微量污染物质的特征,分析了塑料微粒对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微生物在水中的迁移影响,总结了塑料微粒在饮用水中去除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塑料微粒在淡水中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有效地防范塑料微粒在水环境中的危害及减少对人体的影响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4.
《环境保护》2005,(9):78
山西省环境保护局: 你局《关于可吸入颗粒物换算大气总悬浮微粒方法的请示》(晋环发[2005]241号)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同意采用比例系数法将可吸入颗粒物换算为大  相似文献   
125.
科学们发现一种飘浮不落的微粒,它们比灰尘还要小,但对人类健康的危险性比灰尘更大,对付灰尘我们可以用吸尘器,可是这种微粒是吸尘器无可奈何的,科学家们把这种微粒看成是人类的无形杀手.  相似文献   
126.
电除尘器末端是针对二次扬尘超细粉尘颗粒的收集的最后一道屏障。通过分析前人在此方面开展研究的技术成果基础上,集成多项技术,探索一条经济性较高的电除尘器增容提效改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7.
Pt-Fe(Ⅲ)/PAni/GCE电极的制备及NO~(2-)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负载Pt微粒和Fe(Ⅲ)的聚苯胺修饰玻碳电极(Pt-Fe(Ⅲ)/PAni/GCE)。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NO_2~-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优化了实验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用伏安法直接测定NO_2~-的方法。在酸性溶液中,NO_2~-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7)~2.0×10~(-3)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6,检出限为4.0×10~(-7)mol/L。采用本方法测定NO_2~-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128.
不同燃料汽车排放超细微粒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嘉松  陈达良  宁治  张镇顺  黄震 《环境科学》2006,27(12):2382-2385
利用底盘测功机和粒径范围0.015~0.7 m的扫描迁移微粒测定仪 SMPS,对柴油出租车、柴油小巴车、汽油私家车和LPG出租车进行了高低怠速和10 kmh-1到70 kmh-1不同运行工况条件下排放的超细微粒粒径分布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不同燃料车在不同工况条件下排放的细微粒尤其是超细微粒特征呈现显著的不同。柴油车贡献更多的是粒径在30~150 nm的核模态和积聚模态微粒,LPG和汽油车贡献更多的是15~30 nm的核模态微粒。总体上,柴油车比汽油车和LPG燃料车排放更多的微粒数和微粒质量;柴油车、汽油车和LPG车排放的SMPS可测细微粒总数、总质量分别约为(0.3~3.6) 108 cm-3,0.03~0.6 gcm-3;2.3×104~1.2×107 cm-3,8×10-5~0.1 gcm-3; 8.2×103~8.8×106 cm-3, 1.7×10-5~0.09 gcm-3;对所有测试汽车,在低怠速和低行驶速度时,排放微粒数少,在高怠速和高行驶速度时,排放微粒数多。  相似文献   
129.
徐敏 《安全》2012,33(8):54-55
1认识纳米 纳米是英文nanometer的译音,是一个物理学上的度量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比一根人类头发细5万到10万倍.所谓纳米技术,是指在0.1至100纳米的尺度里,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内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一项崭新技术.通俗讲就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0.
范秀磊  邹晔锋  刘加强  李莹  刘强  侯俊 《环境科学》2021,42(4):1901-1912
近年来,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作为一类新型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而备受关注.与典型微塑料(PVC、PP、PE和PS)相比,轮胎磨损微粒(tire wear particles,TWP)在组成成分、添加剂种类和理化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为深入比较TWP与典型MPs对有机污染物吸附-解吸行为的不同.以TWP和PVC微粒为目标MPs,土霉素(OTC)和磺胺甲唑(SMZ)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TWP及PVC微粒老化前后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解吸特性,这对正确认识MPs潜在的水环境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TWP及PVC在紫外线老化过程中,均表现为颗粒表面出现裂纹、凹坑和凸起,比表面积增大,含氧官能团强度增加,亲水性增强等现象.老化前后TWP及PVC的吸附模式均表现为表面吸附和液膜扩散两个阶段,其中TWP对Freundlich模型的拟合性较好,属于多层吸附;而PVC对Langmuir模型的拟合性较好,属于单层吸附.TWP对SMZ和OTC的载体能力均强于PVC,其中新制TWP与PVC对OTC的最大吸附量分别可达到5.14 mg·g-1和1.38 mg·g-1;而老化后TWP和PVC对OTC的最大吸附量分别增加至5.82 mg·g-1和2.13 mg·g-1,要大于老化前.解吸实验中,老化后TWP及PVC对抗生素的解吸量均高于老化前,而解吸率却随之降低.在同种解吸液中,老化前后TWP对抗生素的解吸量均高于PVC.而在模拟肠液环境下老化前后TWP及PVC对抗生素的解吸量均要高于在超纯水环境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