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8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815篇
安全科学   329篇
废物处理   109篇
环保管理   153篇
综合类   1889篇
基础理论   386篇
污染及防治   408篇
评价与监测   142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微絮凝—过滤工艺处理油田采出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絮凝—过滤工艺处理油田采出水,筛选出最佳絮凝剂并确定了加入量,研究了微絮凝—过滤工艺现场处理油田采出水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中ρ(油)和SS分别为60 mg/L和25 mg/L的条件下,出水ρ(油)和SS分别为1 mg/L和3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9%和95%;二级过滤出水达到油田回注水标准;应用微絮凝—过滤工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92.
建立了测定水中三种取代苯的盐析分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异丁醇萃取剂加入量为300μL、(NH_4)_2SO_4加入量为14 g、流动相V(甲醇):V(水)为80:20、检测波长为220 nm时,邻氯苯酚、氯苯、乙苯的工作曲线均呈现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 9),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7,0.2,9.0μg/L,加标回收率为71.66%~92.96%,相对标准偏差为1.17%~5.17%。  相似文献   
993.
徐高平 《青海环境》2008,18(2):91-94
城市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若不加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以保护环境为目的,对渗滤液进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文章介绍了我们在设计国内某垃圾渗滤液处理厂所采用的工艺流程,此方法是采用高效生化处理与现代化膜技术工艺深度处理相结合来处理垃圾渗滤液。  相似文献   
994.
油田钻井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化学混凝-铁炭微电解-电渗析技术对钻井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废水pH和反应时间是影响铁炭微电解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废水pH为1.5,反应时间为120min时,COD去除率为50%;在电渗析除Clˉ过程中,采取直流方式出水时,在进水流量为20L/h、操作电压为30V、运行时间为15min的条件下,Clˉ去除率可达75%;而采取循环方式出水时,运行时间是影响电渗析除Clˉ效果的主要因素,当运行时间大于等于60min时,出水中Clˉ的质量浓度低于350mg/L,达到DB51/190-1993(四川省污水排放标准》中的三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剩余污泥-废油脂碱性共发酵,考察聚乙烯微塑料对产短链脂肪酸(SCFA)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塑料对发酵液中的SCFA浓度影响明显,但对SCFA的组成影响较小。微塑料在低赋存水平下抑制产酸,高水平时反而促进。微塑料10个/(g TS)时产酸量最低,SCFA浓度较对照低245.6 mg COD/L。微塑料200个/(g TS)时产酸量最高,最大SCFA浓度和酸产率较对照分别提升了24.7%和37.13 mg COD/(g VS)。微塑料高含量时多糖和蛋白质的水解酸化减弱,废油脂水解产物LCFA的降解得到加强。进一步的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微塑料改变了发酵体系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高含量时反应器中存在较多氢自养反硝化菌(Pseudomonas,Alcaligene)代谢消耗发酵体系中的氢气,改善了LCFA的降解状况,提高了共发酵体系SCFA尤其是乙酸的积累。  相似文献   
996.
为了对比不同来源污水中微塑料的赋存分布及特征差异,文章选取哈尔滨市2个典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微塑料平均浓度的总去除率分别为86.73%和74.84%,可以看出工业废水的总去除率远远高于生活污水的去除率;(2)工业废水中微塑料的平均浓度为353.26个/L,生活污水中微塑料的平均浓度为290.87个/L,由此结果可得出工业废水进水中微塑料平均浓度含量比生活污水高(为1.21倍);(3)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微塑料的主要形态分别以微珠状(60.24%)和纤维状(48.26%)为主,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中微塑料类型均以聚丙烯、聚乙烯为主。该文初步对比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微塑料在浓度、颜色、形态和主要成分上的差异,为后续研究水环境中微塑料溯源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7.
该研究以32μm粒径聚乙烯颗粒模拟微塑料污染环境,探究其对典型淡水水体初级消费者大型溞摄食行为的影响。首先确认了其对大型溞存在急性毒性,24 h急性毒性LC50当量浓度为309.6 mg/L,证明在自然水体中微塑料污染的峰值暴露可能对浮游动物产生较严重的影响。然后进行了大型溞摄食实验和摄食恢复实验,在实验观测的染毒范围内,大型溞表现出了明显的摄食抑制。3 d蚤龄的较10 d蚤龄更为敏感,3 d蚤龄的8 h摄食抑制的EC50当量浓度为97.0 mg/L。恢复实验显示,微塑料染毒后,大型溞如脱离污染环境,其摄食抑制将逐渐减轻,2 h后即达到恢复稳定,但高浓度染毒组的大型溞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98.
为预防催化剂微反评价试验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瑞士奶酪模型构建包含设备、人员和环境多因素防御屏障的立体安全屏障模型,该模型具有耗散结构特征和突变特征;探讨典型催化剂微反评价试验操作过程中设备、人员和环境3类防御屏障的缺陷和漏洞,分析催化剂评价试验操作失误的原因,发现设备取样口设计不合理,安全操作规程不完善、人员操作执行不到位,取样环境狭窄等缺陷为主要因素。结合管理类因素给出减少3类防御屏障缺陷和提升屏障质量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多因素立体安全屏障模型可以用于催化剂微反评价试验操作过程的安全风险识别和管控,利用该模型分析安全事故和安全事件,可以识别评价试验操作过程的安全风险,提升催化剂评价试验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999.
城市河流是微塑料的主要接纳者与传输者.探明城市河流微塑料污染状况及其环境风险,可为进一步控制微塑料污染提供依据.以黄河支流汜水河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汜水河(荥阳段)9个排污口的污水样品,通过显微镜对微塑料尺寸、形状及颜色等赋存形态进行分析,发现微塑料在排污口水体中多以透明状的纤维和碎片形式存在,且500 μm以下占比较高;进一步采用激光红外成像仪对微塑料种类进行鉴定,发现PET和PE聚合物是主要的微塑料种类,且二者显著相关,表明它们在来源上有相似性.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微塑料种类是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有PVC检出的6个排污口水体环境风险值较高,而污染负荷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整个研究区段处于低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000.
微塑料污染对水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危害大,为探究微塑料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赋存特征,选择长江一级支流玛瑙河为研究区域,通过现场采样、显微镜观察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等,对玛瑙河表层水体、沉积物、河岸带土壤和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中微塑料的丰度、粒径、形状、颜色和组成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玛瑙河表层水体的微塑料平均丰度为(5.9±0.26)n·L-1;上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1.35±0.1)n·g-1,下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0.93±0.12)n·g-1;近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0.68±0.16)n·g-1,远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0.69±0.14)n·g-1;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丰度为(2.06±0.25)n·g-1.分析发现,上层沉积物和下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呈正相关;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丰度分别与上、下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呈正相关;近、远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丰度具有相关性.各环境介质和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粒径大多<0.1mm,主要形态为纤维状和碎片状,颜色以蓝色和黑色为主,成分主要是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研究发现,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农用塑料薄膜的破碎和分解.通过多环境介质调查和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的分析,探明了大型底栖动物体内微塑料的累积效应,可为全面了解微塑料潜在生态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