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0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180篇
安全科学   464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278篇
综合类   1160篇
基础理论   219篇
污染及防治   85篇
评价与监测   165篇
社会与环境   150篇
灾害及防治   10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六价铬不确定度的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六价铬过程的分析,对测定不确定度作出评估,得出影响测定结果的几种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环境噪声的监测通常是使用声级计进行的,监测的结果必然产生不确定度.本文作者对环境噪声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并通过例子进行说明与讨论.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2010—2019年安徽省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计算评价指标与耦合协调度的关联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全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改善趋势,耦合协调度集中分布在0.393~0.765,基本处于良好协调或低水平协调阶段。全省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均大于经济发展指数。省会城市、沿江江南地区耦合协调度高于江淮之间和淮河以北地区。工业"三废"排放量、环境质量、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是影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因素,建议通过改善这些方面进一步提升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模糊数学在环境质量综合评判中的分析,指出“最大隶属度”原则的不适用性,并根据环境质量分级所存在的固有关系提出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了最适宜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用密切值法,灰色关联度法和贴近度法分别对同类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密切值法适合评价污染较重的水质,它能反同各点位的污染状况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模糊综合评判在水质评价中的缺陷,将模糊数学中的贴近度与经典的Euclidean距离结合,提出Euclidean贴近度水质评价法。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并且精度高,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7.
18.
张海忠 《陕西环境》2002,9(1):30-31
该文对模糊综合评判法和欧几里德贴近度分析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优劣进行了特征比较,以汉中市鑫源开发区大气本底环境质量评价为例,详细介绍了贴近度分析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和步骤,明确指出了这种方法具有数据处理方式简单、函盖全部监测信息、评价结果客观精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是一个由人口、社会、资源、环境与经济5个子系统构成的开放巨系统。通过提出综合衡量系统“协调性”和“发展水平”的“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人居环境复合系统内5个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度情况。并运用灰色预测理论构建GM(1,N)动态模型,预测未来几年各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淮北煤中12种有害微量元素在煤及其灰中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有害微量元素在各煤层中的分布与变化规律,以及在煤燃烧后的煤灰中所发生的迁移与富集情况,采集了淮北煤田不同煤层、不同深度的15个煤样,采用中子活化法对其原煤及灰分中的12 种微量元素(Ag, As,Ba, Co, Cr, Cu, Mn, Mo, Sb, Th, U, V)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有害微量元素的含量都处于n×10 6到n×10 5数量级范围内,不同煤层或同一煤层不同部位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不同;与全国和华北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相比,除Mn低于全国和华北的平均值外,As、Co、Mo、Sb、Th、U与之相近,而Ag、Ba、Cr、Cu、V高于全国和华北煤中的平均值;12种微量元素均在灰分中有所富集,而且富集能力序列为:Cu>Cr>Mn>Mo>Co>Ba>V>Th>As>U>S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