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4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833篇
安全科学   504篇
废物处理   107篇
环保管理   187篇
综合类   2023篇
基础理论   401篇
污染及防治   408篇
评价与监测   145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69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4 毫秒
951.
构建三元混合污染物的三维等效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  刘树深  刘海玲 《环境科学》2015,36(12):4574-4581
等效线分析法广泛应用于二元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评估.然而,如何构建三维等效图以考察三元混合物中发生的毒性相互作用至今没有文献报道.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即以三元混合物中3个组分的相对浓度为坐标轴建立三维等效图以考察三元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以6种目前在中国广泛使用的农药,包括3种除草剂(2,4-D、敌草净、西草净)和3种杀虫剂(乐果、吡虫啉、残杀威)为混合物组分,采用均匀设计射线法(UD-Ray)分别对三元除草剂和三元杀虫剂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分布进行优化设计,以全面表征实际混合物的浓度多样性.通过费氏弧菌微板毒性分析法测定农药及其三元混合物在不同浓度下的发光抑制毒性,以浓度加和(CA)模型为加和参考模型,建立三维等效图,分析各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三维等效图能清晰、直观地反映三元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信息,开拓等效分析法在三元混合物毒性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52.
水肥优化耦合下设施青菜的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最佳灌溉施肥条件下设施青菜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规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微喷灌条件下设施青菜在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和干物质积累的特征以及与养分累积吸收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生育期,设施青菜氮、磷、钾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旺长期青菜体内氮、磷、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幼苗期(P<0.05),进入成熟期后略有降低。从养分吸收速率来看,旺长期3种养分的吸收速率均最大,幼苗期和成熟期吸收速率较小。3种养分的吸收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钾、氮和磷。整个生育期养分累积量和干物质累积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旺长期、幼苗期和成熟期。此外,设施青菜体内养分吸收量与干物质积累呈显著正相关(P<0.05),水肥优化耦合条件下氮、磷、钾3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吸收的正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953.
目前,区域集中供暖已经成为了新城市能源建设的趋势和方向。众所周知,城市集中供热方式有诸多优点,尤其是以新能源方式和节能减排能源方式为主导的区域集中供暖,更加成为国家支持与行业倡导的新方向,本文以曹妃甸唐山湾生态城八里滩片区共计420×104m2建筑供暖的区域性能源要求为契机,展示了以新能源为主导的区域供暖新思路与方法,供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954.
生防放线菌剂对魔芋根域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从微生态角度探索接种生防放线菌剂对魔芋根域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以生防放线菌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濑里予链霉菌(S.senoensis)和M(肉质链霉菌S.carnosus和密旋链霉菌S.pctum按质量比1:1的固态发酵混合制剂)为接种剂,采用基质拌菌法接种生防菌剂进行盆栽试验,通过稀释平板法测定魔芋根区、根表土壤和根内放线菌、细菌及真菌数量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优势真菌和细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1)3种菌剂接种164 d,魔芋根域检出的接入放线菌活菌数量高达106 CFU g-1以上,根表土壤中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增加24.6%-263.1%;(2)供试3种菌剂接种164 d后,魔芋根域真菌数量减少18.9%-100.0%,且接种处理魔芋根域有害优势真菌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和红球丛赤壳菌(Nectria haematococca)较未接种对照大幅度降低;(3)不同菌剂接种处理,魔芋根区土壤和根内细菌数量较对照减少21.5%-73.3%,但根内芽孢杆菌(Bacillus sp.)数量增加414.0%-1015.0%.本研究表明供试生防菌具有较稳定的定殖能力,亦能改善魔芋根域土壤微生物区系.  相似文献   
955.
本微课设计以护理教育中的一个小模块为例,将教师外在教学活动与学生内在认知过程进行匹配,这种由学科体系向行动体系转变的流程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56.
建立了一种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结合液相色谱法测定印染废水中芳香胺,并且优化了萃取溶剂、供体相、接收相、搅拌速度、萃取时间等前处理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以正辛醇为萃取溶剂,0.1 mol·L-1Na OH为供体相,0.1 mol·L-1HCl为接收相时,400 r·min-1作为搅拌速度,30 min萃取后的芳香胺富集倍数可达到101—193倍,萃取效率达20.2%—38.6%.结合液相色谱检测芳香胺的线性范围为0.01—0.25 mg·L-1,检出限为1.0—2.0μg·L-1,回收率为95.2%—105.2%.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检测印染废水中的芳香胺类物质.  相似文献   
957.
针对微污染海水养殖废水生物膜氨氧化工艺处理中启动时间长、处理效果不佳等问题,开展了不同种类营养强化方式(NH_4~+-N/PO_4~(3-)-P/TOC)对生物膜工艺启动过程氨氧化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污染养殖废水水质下启动生物膜反应器需要30 d度过缓滞期并于42 d获得成熟生物膜,通过增加有机物水平进一步抑制生物膜氨氧化性能,而增加NH_4~+-N负荷(2.70~25.44 mg/L)和PO_4~(3-)-P负荷(0.01~0.41 mg/L)均能有效提高氨氮去除性能和缩短反应器启动时间。其中,尤以提高NH_4~+-N负荷效果最佳,当NH_4~+-N负荷分别增至11.53 mg/L(C/N=0.2)和25.44 mg/L(C/N=0.4)时,反应器进入稳定期时间分别仅需12 d(反应器N3)和10 d(反应器N4)。系统稳定后调节进水负荷至养殖废水水质,各组反应器中N3氨氮去除速率最高(0.38 mg/(L·h)),且出水氨氮≤0.02 mg/L;并采用Monod方程获得N3生物膜半饱和常数Ks值(0.08 mg/L)明显低于反应器N4(3.37 mg/L)。为此,增加进水NH_4~+-N负荷至11.53 mg/L(C/N=0.2)左右启动生物膜反应器,能更加有效同步缩短反应器启动时间和提升氨氮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958.
陈云云 《能源环境保护》2015,29(2):51-53,50
制药废水含有大量的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或是有毒物质,具有浓度高、毒性大、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已成为我国目前废水处理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铁碳微电解法是集氧化、絮凝、吸附、沉淀等作用于一体的综合型废水处理技术,能够有效的去除难生物降解物质,并可通过改变有机污染物形态和结构,提高废水生化性,加上后续生化处理能够对制药废水的达标排放提供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959.
实验以取自浙江湖州有机微污染水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PAC,PFS,PAFC,KAl(SO4)2及FeCl3等常用混凝剂对该有机微污染水的CODM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PAC为处理该有机微污染水的最佳混凝剂,最佳投加量为30 mg/L。同时还研究了加载磁粉对有机微污染水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载磁粉粒径为45μm,投加量为30 mg/L时,同一原水的CODMn去除率从常规混凝的39.3%提高到45.6%,且加载磁粉后大大缩短了混凝沉淀时间,符合微污染水源的应急处理要求,最佳投放顺序为:“磁粉+PAC+PAM”。  相似文献   
960.
《环境科学导刊》,投稿及联系邮箱:ynhjkx@yies.org.cn;电话(传真):0871-64142389;国内统一刊号:CN53-1205/X;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9655。《环境科学导刊》的数字版本已全文入编《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