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64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189篇
基础理论   1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4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中国资源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代际外部性与环境外部性的双重制约,却长期存在过度进入导致的过度开采,加剧了资源型企业的产能过剩与配置扭曲,但与此相关的"结构-行为-绩效"关系研究尚未将外部性纳入考量。本文引入双重外部性,构建了"SCP-2E"模型,并基于80家资源开采上市公司2011-2014年的面板数据,首先运用使用者成本法和条件估值法分别估算了代际外部性和环境外部性,然后将它们作为企业行为的因变量和影响绩效的自变量分别纳入资源型企业的SCP-2E模型中,同时考虑双重外部性下市场结构、所有权性质等因素对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资源型产业有着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而2011年以来资源型企业的兼并重组只是单纯扩大了企业规模,而没有切实提高企业效率;进一步结合企业规模和所有权性质的相关性来看,大型企业多以国有企业为主,由此说明企业规模扩大、绩效却显著降低的原因在很大程度是由于国有企业的低效率造成的;另外,目前企业绩效的提高,主要还是依赖于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但在用电量增速较快的地区,也伴随着较大的环境外部性损失,暂时没有受到资源枯竭的约束。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监管部门应加强资源开采权的审查,提高资源型企业的进入门槛和技术标准,适当鼓励企业在不增加生产投资和规模的前提下,通过技术进步和劳动效率的提高提升绩效,而国有企业改革力度重点应放在解决大型国企的低效率问题上。政府应该权衡经济增长与代际和环境负外部性,在保证能源、资源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和扩大可耗竭资源的进口,逐步建立国家和企业的战略资源储备制度。  相似文献   
32.
生活能源改进是实现农村低收入家庭福利提升的关键环节之一,而资产的贫困为能源的消费造成了约束,使低收入农户难以实现能源的改进以脱离贫困现状。该文借助"贫困陷阱"的定义,将这种受制于资产贫困的能源使用困境称为能源贫困"陷阱",并从农户心理视角考察了低收入家庭更容易陷入能源贫困的原因。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对能源贫困线进行了重新计算,认为我国现阶段农村能源贫困线应为户均600 kgce/a,并发现不论在任何能源贫困线下,收入偏低农户的能源贫困发生率、能源贫困深度和强度均远高于中高收入农户。基于此,该文同时从消费量和消费倾向两个方面估计了家庭经济状况对能源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中高收入农户,收入偏低农户的能源消费呈现出"既未省钱又未增效"的非经济理性特征,其能源消费负担实际更重,而消费结构却更为低效。进一步地,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这一非经济理性决策进行了解释,考察了心理因素在能源贫困"陷阱"形成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收入偏低农户更容易表现出消极心理状态,负面的情绪和对未来的悲观预期使其在能源决策中更倾向于选择传统能源,而不愿做出能源改进的尝试。这种消极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收入偏低农户在能源改进中主观能动性的缺乏。正如"扶贫先扶志",政府在推行因地制宜的能源政策、开展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贫困农户的情感帮扶,以使其产生尝试改进能源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33.
为揭示安全信息认知对员工心理安全感的影响,把握信息时代背景下心理安全感的研究趋势。基于安全信息认知的背景与特征,构建心理安全感的安全信息认知流程模型。通过描述安全信息对心理安全感的影响机理,从需要、动机、意识、期望剖析心理安全感的安全信息认知动力,归纳心理安全感的安全信息认知偏好,并从风险管控、安全氛围、安全管理落地、安全防护措施设计、员工安全生产积极性方面论述心理安全感在企业的应用对策。研究表明,员工安全信息认知对其心理安全感具有重要影响,是引起心理安全感波动的关键因素,也为心理安全感在企业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4.
蓝藻水华暴发已成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太湖作为流域重要的水源地,2007年蓝藻水华事件的暴发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无锡市区489名公众的太湖蓝藻水华生态风险感知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蓝藻水华生态风险被公众知觉为总体风险是陌生和完全可控的;蓝藻水华暴发原因是陌生和不可控的,这是引起公众风险意识的主要因素。影响公众蓝藻水华生态风险感知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媒体、信息和个体因素。报纸广播电视是主要的媒体因素。信息因素有灾害信息、灾害治理信息、政府防范措施信息。灾害治理信息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灾害信息和政府防范措施信息。不同性别、年龄段、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及职业的人群,对不同类别的风险信息关注程度不同,影响到个体风险偏好的不同。研究结果有助于决策者更全面地理解蓝藻水华风险的本质,开展风险沟通,针对不同特征的人群选择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35.
张鹏 《绿色视野》2010,(3):42-47
蟒蛇、蜥蜴、老鼠、蜘蛛、变色龙、蚂蚁……你见过把这些"另类"当宠物养的么?如果你没有想到或没看见过,那说明你还不够潮。当下一些年轻人就是把这些人们不常见甚至有些恐惧的小动物当作宠物来养。可是,潮人们在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后,是否想到,有些异宠会对我们身边的环境带来威胁。  相似文献   
36.
海洋灾害突发导致的经济波动、社会混乱和灾民心理的恐慌,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全方位把握海洋灾害期间的综合稳定性,必须从经济、社会和心理的角度进行全面的思考.在全面考虑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基础上,构建海洋灾害期间的稳定环境,保证海洋灾害期间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7.
为了解影响救援人员实战心理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采用走访、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国消防部队的人员组成、心理状况和实战心理进行调查和研究,重点分析消防队员掌握灾害知识和经验积累对实战中出现的恐惧、紧张、急躁等心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灾害知识和救援经验的增加对大部分消防队员均能起到消除紧张情绪的作用,知识水平和实战中的紧张与恐惧心理呈现明显的负相关,且影响显著。笔者认为:将救援队伍和人员的灾害知识培训纳入日常工作,对提高救援部队的总体作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高级指挥人员,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更佳的指挥应对。  相似文献   
38.
《现代职业安全》2009,(12):20-21
安全态度(safety attitude) 为了理解安全态度的涵义,首先介绍一下一般意义的“态度”概念。 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态度”是指一个人对人和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反应。有人进一步提出,态度通常是指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较稳定的评价和内部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3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扶贫成效的显现,老区、山区、民族地区和移民库区等集中连片的特殊贫困区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精准扶贫的主战场。由于面临生产资料匮乏、生态环境恶化和地质灾害频发等恶劣环境,库区移民贫困问题已成为新时期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因此,开展库区移民贫困致因的精准识别与减贫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对库区移民贫困现状的扎根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了分析农户生计的新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三峡库区26个县(区)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县(区)796户移民作为样本,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熵权法对库区移民主要致贫因子进行挖掘;接着,采用PLS-SEM模型分析影响库区移民生计状况的关键因子和关键路径。研究表明:(1)三峡库区移民贫困现象仍很严重,患病、劳动能力弱和失地是移民致贫的三大主因。三峡库区仍有175.94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三大致贫原因依次是:因病致贫26.49%、因劳动能力弱致贫22.10%和失地致贫21.65%。(2)心理资本可有效促进移民其他资本效能的发挥,对生计状况存在着显著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3)在影响生计状况的四类资本中,人力资本对库区移民生计状况影响最大。基于以上发现,本文提出了实现库区移民精准脱贫的政策建议:(1)国家应高度重视三峡库区移民贫困问题,大力开展精准扶贫;(2)增加心理干预措施以提高移民心理资本存量,帮助移民摆脱心理贫困;(3)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库区移民人力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40.
汪毅  何淼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12):1105-1108,1117,F0004
创意产业集聚区在促进创意产业发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以满足创意阶层特征和需求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内部公共空间规划的研究相对较少。从创意阶层交往的“心理-行为-空间”这一互动视角出发,选取南京具有代表性的“创意东8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深入访谈和实地观察对创意阶层的“交往心理-交往行为-交往空间”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从人口交往空间、中心交往空间、节点交往空间、道路交往空间等方面提出符合创意阶层心理和行为特征,并能促进交往产生的外部交往空间规划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