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5篇 |
免费 | 62篇 |
国内免费 | 9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4篇 |
废物处理 | 5篇 |
环保管理 | 41篇 |
综合类 | 370篇 |
基础理论 | 34篇 |
污染及防治 | 70篇 |
评价与监测 | 93篇 |
社会与环境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41.
太湖流域上游河网污染物降解系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污染物在河流中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共同作用下浓度会发生衰减,衰减的速率可用表观降解系数表示,其中,仅有生物过程引起污染物浓度衰减的速率用生物降解系数表示.为了探究太湖流域上游河网污染物的降解规律,在20个采样点开展原位实验测算了高锰酸盐指数、氨氮(NH+4-N)、总氮(TN)和总磷(TP)的表观降解系数和生物降解系数,并分析了生物降解系数占表观降解系数的比重.结果表明,太湖流域上游河网高锰酸盐指数、NH+4-N、TN和TP的表观降解系数分别为0.0216~0.1974、0.0152~0.3123、0.0080~0.7870和0.0274~0.5914 d~(-1);生物降解系数分别为0.0083~0.1264、0.0021~0.2138、0.0021~0.0905和0.0110~0.1528 d~(-1).高锰酸盐指数、NH+4-N、TN和TP生物降解系数与表观降解系数的比值分别为19.35%~91.30%、13.85%~99.12%、13.70%~97.78%和3.94%~98.39%.太湖流域上游河网不同河段的表观降解系数和生物降解系数存在较大差异.生物降解在TN和NH+4-N表观降解中发挥的作用较大,在高锰酸盐指数和TP表观降解中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42.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小江流域非点源污染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选取三峡库区典型支流——小江流域为研究对象,以GIS软件为分析工具,在L-THIA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小江流域非点源污染物负荷量随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而产生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2007年小江流域非点源污染物TN和TP总负荷量分别为5 563.11和1 550.65 t,其中旱地的污染物负荷量最大,TN和TP负荷量分别达到4 633.43和1 368.96 t,占总负荷量的83.29%和88.29%;从空间分布上看,非点源污染主要集中在旱地较多的东河流域和南河流域;而从时间分布上看,随着旱地面积的大幅增加,1995—2007年小江流域污染物负荷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43.
通过对辽宁大伙房水库水中总氮、总磷的监测和对其上游污染源的调查,文章对辽宁大伙房水库水中总氮、总磷的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44.
通过对滇中抚仙湖、星云湖和杞麓湖1988~2005年总氮、总磷浓度的变化研究,发现抚仙湖全湖总氮平均浓度为0.179mg/L,总磷平均浓度为0.009mg/L;星云湖总氮为0.926mg/L,总磷0.075mg/L;杞麓湖总氮为2.446mg/L,总磷0.055mg/L.抚仙湖水质明显优于星云湖和杞麓湖,星云湖次之,杞麓湖水质呈逐年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445.
446.
447.
总磷总氮在线水质分析仪实际水样测量结果与实验室国标方法测量结果存在着差异,本文分析了影响总磷总氮在线水质分析仪测量结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448.
本研究考察了罗时江湿地对污染水体中总氮和总磷的脱除效率,湿地出口处与入口处总氮总磷的变化规律及总磷、总氮的综合降解系数。结果表明:罗时江湿地对总氮的平均去除效率为50.8%,对总磷的平均去除效率为24.4%;湿地出口水体总氮含量的变化与入口水体总氮含量的变化不一致,出口水体中总磷含量的变化与入口水体中总磷含量的变化基本保持一致;总氮、总磷的平均综合降解系数分别为0.414d-1、0.225d-1。 相似文献
449.
对太湖流域稻田湿地设置3种布水设计——地表漫流式、串形沟灌渗滤式和弓形沟灌渗滤式, 研究连续进水方式下3种布水设计的稻田湿地对低污染水中氮、磷的净化效果及其产量效应. 结果表明:①在水稻拔节期和灌浆期,稻田湿地对低污染水中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7%~93%和87%~96%,稻田排水中ρ(TN)均在2 mg/L以下. ②3种布水设计对TN的去除率表现为漫流式>弓形沟灌渗滤式>串形沟灌渗滤式;对TP的去除率则以弓形沟灌渗滤式最高,串形沟灌渗滤式最差,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 ③弓形沟灌渗滤处理由于沟渠占田面积比例相对比较适宜,水稻籽粒产量最高(8 520 kg/hm2),比传统的漫流型稻田湿地增产5.2%;而串形沟灌渗滤处理因其沟渠占田面积比例(约14%)较大,水稻籽粒产量最低. 研究结果证实,利用太湖流域广泛存在的稻田湿地来净化周围的低污染水方法可行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50.
太湖入湖河流总氮与氨氮相关性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流缺少总氮环境质量标准的问题,以太湖流域入湖河流历年多组实测监测数据为基础,选择总氮与氨氮两项指标,开展太湖入湖河流总氮与氨氮相关性研究,总结数据的潜在规律,为有效控制氮排放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氨氮和总氮浓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不同水质类别河流中氨氮和总氮关系呈现不同特征,对于Ⅴ类和劣于Ⅴ类等污染较重水体,水体中氨氮形态存在的氮化合物占比较高;对于水质类别较好的水体,氮化合物以其它形态为主.太湖入湖河流以氨氮形态存在的氮化合物总体较高,太湖入湖河流新旧污染同时存在现象较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