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5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487篇
安全科学   152篇
废物处理   51篇
环保管理   124篇
综合类   1075篇
基础理论   195篇
污染及防治   210篇
评价与监测   156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采用两级串联间歇曝气序批式反应器(intermittent aeration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IASBR)处理高氨氮低碳氮比的垃圾渗滤液,研究在控温(25±2)℃,进水碳氮比(COD/TN)为3.0条件下的脱氮性能。进水氨氮(NH4+-N)和总氮(TN)浓度分别为(1 100±70)mg·L-1和(1 520±65)mg·L-1,1级和2级IASBR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分别为5 d和4 d。运行结果表明,经1级IASBR处理后,出水TN浓度降低至约250 mg·L-1,其中以有机氮(TON)为主,NH4+-N浓度约25 mg·L-1;经2级IASBR处理后,出水TN和NH4+-N 浓度分别稳定在40 mg·L-1和20 mg·L-1以下,TON去除率高达90%以上。两级串联IASBR组合工艺表现出良好的深度脱氮性能,出水TN浓度稳定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TN ≤ 40 mg·L-1的排放标准;同时,1级IASBR出水COD浓度高达1 150 mg·L-1,经过2级IASBR处理后出水COD降至约770 mg·L-1。  相似文献   
702.
为了探究蚯蚓活动对培养床基质中TN、TP含量及分布的影响,采用A1、A2、B1和B2 4组培养床进行实验,培养床以纯污泥或污泥和秸秆的混合物作为待处理基质,蚓粪和牛粪的混合物作为缓冲基质,A组不接种蚯蚓,B组接种蚯蚓。经过90 d的连续培养,结果表明:A1、A2、B1和B2待处理基质中TN平均值比初始值分别下降25.79、24.91、37.18和37.51 g·kg-1,其TP平均值比初始值分别下降1.86、3.62、7.43和9.44 g·kg-1;A组缓冲基质和底层土壤中TN和TP比初始值有所增加,而B组缓冲基质中TN和TP比初始值有所减少,底层土壤中TN和TP比初始值有所增加。同时,蚯蚓活动不仅使基质中的TN和TP含量明显降低,还能显著缓解待处理基质的板结状况,提高待处理基质的土地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3.
电容去离子(CDI)技术因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经济等优异性能,自20世纪60年代发明至今,一直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工程应用、材料研究3个方面介绍了CDI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其理论原理、电化学反应过程、能耗与经济性,并从运行条件和电极优化2个方面对效率的优化提升进行了深入探讨,介绍了CDI技术装置国内外产业化应用情况,提出了CDI技术不仅在脱盐及污水处理领域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在环境废物资源化回收方面同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04.
城市排水管道生物膜及底泥中存在着复杂的菌群及其相互作用,可产生H2S、CH4等多种有毒有害气体,造成管道腐蚀,危害城市管网安全。在总结2种关键微生物菌群―硫酸盐还原菌(SRB)与产甲烷菌(MA)的分类、代谢机理及两者在产气反应过程中的底物竞争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SRB、MA在排水管道微环境中的分层分布特征,重点梳理与分析了SRB、MA的调控因素及方法。由于SRB、MA对于不同抑制剂的耐受性不同,且处于生物膜内部的菌群会受到传质阻力的保护作用,因此,控制H2S时须增加抑制剂的单次投加量,对于CH4,则须延长抑制剂的投加周期。研究为今后开展管网废气控制提供了微生物学理论基础,并为城市管网防腐及维护提供了具体的调控依据。  相似文献   
705.
为提高SCR脱硝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性能,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氟(F)掺杂V2O5-WO3/TiO2催化剂,并对其进行活性分析,考察了不同氟元素来源(氟钛酸铵、氟化铵)、不同钒元素(V)前驱体(乙酰丙酮氧钒、偏钒酸铵)、钨元素(W)的不同添加方式(W做助剂、W既做载体又充当助剂)、不同载体制备方式(溶胶凝胶法、浸渍法)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掺杂改性显著增强了催化剂在200~350 ℃温度范围内的脱硝性能,其中以乙酰丙酮氧钒为V前驱体,以氟化铵为F源,W既充当载体又做助剂的方式制备出的F掺杂V2O5-WO3/TiO2催化剂具有最优的脱硝效果,其在空速为10 000 h-1的情况下,在200~350 ℃的温度反应区间,活性能稳定维持在98%以上。同时采用XPS、BET、TGA、SEM、XRD、Raman一系列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F元素掺杂提高了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度,同时促使了催化剂表面的电荷发生转移,增强了催化剂表面的氧化还原能力,促进了催化剂表面化学吸附氧的生成,增加了还原态V物种与还原态W物种的数量。  相似文献   
706.
戚惠民 《环境工程学报》2018,12(11):3260-3268
多环芳烃作为土壤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其修复技术的研究对土壤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的研究主要基于室内小试实验,对具体修复技术在实际现场中的应用少有报道。基于上海青浦区西虹桥沈海高速东侧17-02污染场地的工程实践,结合室内实验,详细地介绍了原场异位类Fenton化学氧化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施工工艺。处理结果表明:以柠檬酸为催化助剂的类Fenton化学氧化能够有效地处理场地污染土壤中的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和茚并(1, 2, 3-cd)芘等超标污染物;修复后场地土壤各项物理指标相比修复前变化较小;同时,类Fenton氧化反应放热,修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能够将有机柠檬酸快速降解,有效降低了化学氧化对土壤pH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7.
为探讨种泥投加及氮负荷提升方式对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 anammox)工艺启动中微生物丰度及群落结构的影响,采取先普通活性污泥驯化后再接种anammox种泥的方式启动anammox工艺。结果表明在活性迟滞阶段投加anammox菌种可以快速启动anammox工艺。通过缩短水力停留时间的方式增加氮负荷并可以避免直接提高进水氮浓度导致的基质毒性抑制,有利于达到更高的总氮去除负荷。稳定运行时反应器的氮去除负荷达0.51 kg·(m3·d)-1,anammox菌基因丰度为4.92×109 copies·g-1 (以VSS计),占细菌总数的2.70%。启动阶段,反应器内微生物多样性逐渐下降,检测到浮霉菌门中4个anammox菌属,以Candidatus Jettenia和Candidatus Kuenenia为主要anammox菌属。在接种污泥处于活性迟滞阶段时,结合提高进水氮浓度、缩短水力停留时间和投加anammox菌种的方式可以快速启动anammox工艺。  相似文献   
708.
不同碳硫比条件下底物类型对硫酸盐去除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底物和碳硫比(CODCr/SO42-)对硫酸盐去除的影响,分别以乙醇、乳酸、丙酸、丁酸、乙酸为底物,采用静态试验考察了不同CODCr/SO42-条件下利用不同底物去除硫酸盐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35  ℃条件下,CODCr/SO42-为2.0时,硫酸盐还原菌(SRB)对乙醇的适应性最好;CODCr/SO42-为2.5时,以乳酸、乙醇、丙酸为底物的系统中硫酸盐去除率分别可达90.29%、81.27%和80.69%;CODCr/SO42-为3.0也可维持较高的硫酸盐去除率,以丁酸、乙酸为底物的系统中硫酸盐去除率分别可达88.78%和73.69%。研究表明,CODCr/SO42-对SRB可利用的底物类型影响较大,根据底物类型选择最优的CODCr/SO42-,能够显著提高硫酸盐的去除效果,可为缩短厌氧脱硫反应器的启动时间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09.
分析了生物体内多溴联苯醚(PBDEs)和四溴双酚A(TBBPA)的来源和分布,综述了PBDEs和TBBPA在生物体内发生还原代谢和氧化代谢的研究进展,从体内原位代谢和体外模拟代谢2个方面探讨了PBDEs和TBBPA的生物代谢机制、代谢途径及代谢中可能涉及的代谢酶,指出今后应进一步深入开展PBDEs和TBBPA的生物积累和代谢产物的定量分析的研究。  相似文献   
710.
PCR技术检测故黄河TB和HP菌污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CR技术能使极微量的致病细菌的致病基因或病源微生物基因在体外快速、特异扩增百万倍,从而极易判断。我们用此技术检测故黄河(徐州市区段)TB菌和HP菌的污染情况,具有特异、灵敏、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