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330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87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应用微波消解技术进行了农药废水测定总磷的研究,考察微波消解方法的消解时间、功率对消解的影响,并将该方法与GB11893—1989《钼酸铵分光光度法》中规定的消解方法进行比较.实验证明,微波消解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2.
李健康 《环境》2012,(Z1):117-118
总磷是水环境质量监测中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就总磷消解方法的改进即石墨消解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并与国标GB11893-89钼酸铵分光光度法中高温高压消解方法进行比较。实验证明,石墨消解法测定总磷,其精密度、准确度均达到相应要求。且操作方便、性能可靠,在实际水样分析中更具应用性。  相似文献   
43.
将20头荷斯坦产奶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Ⅲ组,对照组饲喂全混日粮(TMR),试验Ⅰ组每头奶牛每天饲喂TMR加150.0 g复合脂肪酸,试验Ⅱ组每头奶牛每天饲喂TMR加150.0 g乳酸,试验Ⅲ组每头奶牛每天饲喂TMR加150.0 g复合脂肪酸/乳酸(质量比为1∶1),分析探讨了复合脂肪酸和乳酸对奶牛粪尿、氮、总磷排泄量和CH4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试验Ⅲ组1头奶牛1年CH4释放量减少30.64 kg,粪尿、氮、总磷排泄量分别减少1.43 t、28.32 kg和2.36 kg,标准乳(FCM)提高3.28%.在奶牛饲料中添加乳酸和复合脂肪酸的混合酸,能有效抑制奶牛对土壤、水体及空气的污染,显著提高奶牛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4.
为探究沉积物中总磷、总氮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渭河陕西段5个研究点为例,分别于2013年夏季(6月)和冬季(12月)进行两次采样,通过野外实验对水温、p H、电导率、溶解氧、流速等环境因子的测定,结合室内实验对沉积物中总磷、总氮含量的测定和粒度分析,研究沉积物中总磷、总氮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各环境因子与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大多数研究点沉积物中总磷、总氮含量在垂向上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在季节上呈现夏季含量高于冬季含量的趋势,其中各研究点夏季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平均值为15.79 g·kg-1,总氮含量平均值为5.50 g·kg-1,而冬季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平均值为5.91 g·kg-1,总氮含量平均值为2.46 g·kg-1;通过沉积物氮、磷元素含量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影响沉积物中总磷、总氮含量的环境因子主要有温度、p H、电导率和溶解氧.  相似文献   
45.
总氮、总磷前期的消解过程非常类似,而实验室通常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进行消解处理,在进行大批量样品测定时,消解过程既繁琐又耗时。本文使用相对精密的仪器,把消解温度严格控制在120℃,用3种不同的消解方法对批量样品同时进行消解,并对测定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对比研究,结论表明采用过硫酸钾-高温高压消解或过硫酸钾-石墨消解仪消解方法同时对样品进行消解处理,既能满足总氮、总磷测定的实验要求,又能提高实验室的测定效率。  相似文献   
46.
谢培  孙宁  方源  王丽婧  李虹  乔飞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0):4752-4757
采用EFDC模型计算2010~2018年三峡水库流域水龄.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水龄由上游库尾至下游库首愈来愈大,尤其坝前水龄高达100余天,湖泊属性增强,坝前支流受库区影响大,大坝调度对水龄影响较大,高水位运行期水龄将增长至2~4倍.基于水龄空间分布将三峡水库及其17条主要支流划分为河流型、河湖过渡型和湖泊型.水龄影响因素定量分析表明,水龄与水位呈正相关,与流量呈负相关,泄水期变化速率较蓄水期明显,单位流量与水位内水龄变化幅度高达6~7d,变化区间介于30~100d之间.最后,提出基于水龄权重法的河湖过渡区总磷评价标准,该标准可揭示库区水体总磷的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7.
耦联水生光合作用的碳酸盐岩风化碳汇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关键问题,生物碳泵效应不仅能够稳定碳酸盐风化碳汇,也有利于改善水环境,而过量输入氮、磷会导致水环境变差。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全球变化重要内容之一,对流域碳氮磷的输出具有重要影响,但关于土地利用变化对喀斯特水体溶解无机碳、总氮和总磷输出影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本研究以贵州普定沙湾喀斯特试验场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水化学、溶解无机碳汇通量、总氮通量和总磷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量、径流深、土壤CO2浓度、pCO2、HCO3-浓度和电导率呈现出夏秋季节高、春冬季节低的变化特征,与pH变化相反。样地间,土壤CO2浓度、pCO2、HCO3-浓度和电导率表现为草地>灌丛地>农耕地>裸土地>裸岩地,与pH变化相反。参与岩溶作用的土壤CO2是造成水化学变化的主要原因。溶解无机碳汇通量和总氮通量呈现出夏秋季节高、春冬季节低的变化特征,总磷通量秋季最高、春季最低。样地间,草地溶解无机碳汇通量最大,HCO3-浓度是决定溶解无机碳汇通量大小的主导因素。有植被覆盖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总氮、总磷浓度及其通量明显低于无植被生长的类型,总氮通量灌丛地最小,总氮浓度是决定总氮通量大小的主导因素,总磷通量草地最小,而流量是决定总磷通量大小的主导因素。综上,我们认为可以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来达到增加岩溶碳汇和改善水环境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48.
三峡水库藻类“水华”预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三峡库区江段16条一级支流以及重庆市35座大中型〖JP2〗水库的调查资料,分析天然河流与水库两种不同水流条件下,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总磷和透明度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水库环境中,水体叶绿素a的浓度与总磷以及与透明度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在河流条件下则没有明显的关系。由于三峡库区江段大多数支流的营养水平已达到富营养化状况,当三峡水库建成、水流条件发生变化后,在支流河口等水域存在爆发“水华”的风险。为此,我们根据1998年枯水期,在三峡库区长江江段流域面积大于100 km2的40条支流河口实测的总磷浓度,利用所建立的水库环境中总磷与叶绿素a 浓度的关系,对三峡成库后在局部水域爆发“水华”的可能性和程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9.
50.
以过滤的富营养化的鱼塘废水为培养液,添加外源的碳、氮、磷元素,考察污水中不同的外源无机碳浓度、总氮浓度、总磷浓度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生长、油脂含量和烃类含量的影响。在25℃、光照强度为4 500 Lux、光暗比为12L:12D的条件下培养10 d。单因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1)以Na2CO3做碳源,小球藻生物量和烃类含量在外源无机碳浓度为6 mg/L时最高,油脂含量在外源无机碳浓度为12 mg/L最高。(2)以KNO3做氮源,小球藻生物量在总氮浓度为25 mg/L时最高,油脂含量在总氮浓度为15 mg/L时最高,烃含量在总氮浓度为20 mg/L时最高。(3)以KH2PO4做磷源,小球藻生物量和烃类含量在总磷浓度为2 mg/L时最高,油脂含量在总磷浓度为1.5 mg/L时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