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4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40篇
安全科学   105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110篇
综合类   854篇
基础理论   131篇
污染及防治   82篇
评价与监测   168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环境与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本文介绍了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总结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损耗、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土地荒漠化和干旱、环境污染以及城市化等多方面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探讨了人体总暴露研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本领域的应用,最后概括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22.
本文主要讨论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砷的技术。用硝酸-高氯酸分解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探讨了共存离子对测定的影响及干扰的消除,分析了土壤标样Ess-2、Ess-3,进行了方法精密度和回收率试验。在经过优化的试验条件下,砷的检出限:0.02ug/L。回收率在91%~10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或等于7.8%。土壤标样Ess-2、Ess-3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相对标准偏差也低于10%。表明将该法用于土壤中砷的测定操作简便、快速基体干扰少、灵敏度高、分析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23.
杨灵芳  孔东彦  刁静文  郭鹏 《环境科学》2023,44(11):6226-6234
研究已证实大气氮沉降的增加显著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然而其变化幅度在不同的实验样地具有较大的差异.基于在我国开展的49个模拟氮沉降野外实验的408组数据,利用Meta分析、Meta回归和线性回归等方法系统研究了样地气候、土壤属性以及氮素施用参数对施氮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地的年均温(MAT)和年均降水量(MAP)与施氮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幅度显著正相关(P<0.05).在MAT或MAP较低(MAT<3℃,MAP<500 mm)的样地中,施氮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下降;而在MAT或MAP较高(MAT>3℃,MAP>500 mm)的样地中,施氮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则显著升高.土壤属性方面,在C:N较高(>15)或酸性(pH<6.5)土壤中,施氮后土壤有机碳积累明显(P<0.05);而在C:N较低(≤15)以及中性或碱性(pH≥6.5)土壤中,施氮后土壤有机碳变化不明显(P >0.05).此外,施氮后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下降(-5.34%);而湿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不明显;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表现出明显积累(10.52%),特别是阔叶林生态系统(13.10%).所有的因子中,土壤C:N是影响施氮后土壤有机碳变化幅度的主导因子.在施氮类型方面,施加硝酸铵或尿素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升高,而施加硝态氮对其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在精确评估、预测和分析氮沉降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时,应综合考虑样地的气候、土壤属性以及氮素施用参数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4.
阐述了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审查的重要性。结合近两年来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实践,从编制依据、厂址选择、总平面布置、工艺设计、自动化控制设计等八个方面,总结了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审查中的几点体会,旨在提高化工企业的本质安全。  相似文献   
225.
《江苏劳动保护》2011,(1):36-38
1.概述 近期,化工事故多发,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不明,事故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所致。为控制风险,项目设立之初首先应进行厂址比选。而审批后的建设项目应就配套的安全设施进行工程设计。具体要求是通过总图运输设计或总体工程规划,做出布局方案,然后进行厂区总平面布置和安全设施配置,提出管理要求,确保各装置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226.
探究二维情况下变异不同步,也就是一个变量发生变异,而另一个变量不发生变异的情况,对Copula联合分布的影响.在气温变化的环境下,降水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异,而年降水量和年总降水天数的联合分布对长期旱涝情况有重要意义.以Copula函数为基础,计算新疆福海站年降水量和年总降水天数联合分布,用传统变异分析方法进行变异分析.针...  相似文献   
227.
河口是海陆界面能量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研究汞在河口的迁移特征及影响因素,对认识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测定了九龙江河口区沉积物孔隙水的总汞(total mercury, THg)浓度与汞同位素特征,结合笔者所在课题组已发表的相关研究数据,比较不同季节、不同潮位、降水与否的表层水THg浓度、汞同位素组成与盐度之间的关系,探究影响表层水中汞额外增加/消除的因素及机制. 结果表明:①孔隙水THg浓度〔(38.28±28.80) ng/L,n=28〕显著高于表层水〔(8.53±6.85) ng/L,n=35〕(P<0.01);孔隙水THg浓度受季节或径流量变化的影响不明显. 孔隙水δ202Hg平均值(?1.24‰±0.36‰,n=28)处于表层水(?0.32‰±0.38‰,n=29)和沉积物(?1.99‰±0.69‰,n=18)之间;Δ199Hg平均值(?0.13‰±0.03‰,n=28)低于表层水(?0.04‰±0.10‰,n=29)和沉积物(?0.04‰±0.16‰,n=18),表明汞在孔隙水与沉积物间的双向传递与吸附及非光致氧化过程有关. ②枯水期河口区表层水中的汞以额外消除为主,呈现汞“汇”特征;丰水期则呈现汞“源”特征. 当咸淡水在河道较浅处交汇时,表层水中汞的额外增加更大. 无论是增加或消除,表层水中汞的δ202Hg与Δ199Hg值均升高. 汞在咸淡水交汇界面的迁移受径流量、潮位、河道特征及降水事件等多因素影响. ③枯水期中降水事件发生时表层水THg浓度和汞同位素组成随盐度的变化特征与非降水期不同,表明降水可影响表层水中汞的行为. 研究显示,汞在咸淡水交汇界面的迁移受径流量、潮位、河道特征及降水事件等多因素影响,河口是汞“源”也是汞“汇”.   相似文献   
228.
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法的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NMHC)连续自动监测设备之间的测量结果差异较大,影响光化学污染前体物的监测评价与管控.为探究测量差异原因,选取8套NMHC连续自动监测市售仪器,在不同色谱柱温度和不同标准气体条件下分析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柱温的改变对NMHC体积分数响应偏差影响较小.但在同样分析条件下,不同氢火焰离子检测器(FID)对卤代烃或含氧衍生物的响应因子不同,针对同一物质仪器之间的响应偏差较大,最大为170%. FID对物质响应的差异是导致测量结果差异大的主要原因.(2)环境空气中,各仪器现场获得的NMHC体积分数监测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仪器间数据的Pearson相关系数在0.8以上(P均小于0.01);但非污染时段仪器间NMHC体积分数监测值最大相差近10倍,数据可比性差.(3)针对甲苯、乙酸乙酯和三氯乙烯等代表性物质,本研究提出了响应监测值与理论值比值的范围,改进后不同设备测定值的平均标准偏差降至16%,满足监测评价要求.研究显示,分子结构及官能团极性差异是导致FID响应差异大的关键问题,经FID响应统一技术改进可提升环境空气NMHC连续自动检测...  相似文献   
229.
河流是陆海碳输送的主要通道,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流碳分布格局将会改变. 本研究于2019年11月(枯水期)和2020年7月(丰水期)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潭江流域干支流开展有机碳、无机碳等水质指标监测,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划定流域分区和沿河岸不同距离(500、1 000、1 500、2 000和2 500 m)缓冲区,采用差异性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RDA)等手段,分析土地利用格局对华南地区感潮河流碳浓度分布格局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水体TOC(总有机碳)、TIC(总无机碳)平均值分别为(3.50±0.92)(2.61±2.10) mg/L,区域TOC、TIC浓度存在时空分布差异,丰水期TOC、TIC浓度均显著高于枯水期,感潮区TOC浓度显著高于非感潮区,建设用地占比高、林地占比低的核心城市生态区河流的TOC浓度较高. ②1 500 m缓冲区是流域内景观格局对碳浓度变化作用最强的河岸带宽度,对碳的总解释率为20.03%;城市区域的排放对有机物浓度影响严重,耕地、林地的拦截吸附作用使得河流中的有机碳浓度相对较低,连片坑塘、养殖池等对河流中营养盐浓度的影响较大. ③水体中碳、氮、磷等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水体污染与生活污水排放、养殖生产活动和农业面源污染等有关. 因此,加强缓冲区坑塘、养殖池等的污染控制以及建成区与河流间绿化建设,是控制潭江等华南地区感潮河流中碳浓度以及入海碳通量的关键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230.
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0-2007)规定了储油库在储存和收发汽油过程中油气排放控制,不适用于原油、航空煤油和石脑油等油品.对美国和欧洲储油库油气排放标准或指令进行梳理,结合我国3个典型城市储油库油气处理装置油气排放现状分析,提出GB 20950-2007的修订建议.结果表明:①美国和欧洲储油库标准控制范围不仅包含汽油,还包含原油和其他有机液体;②GB 20950-2007的油气非甲烷总烃(NMHC)排放浓度限值分别是美国联邦标准Subpart XX、Subpart R和Subpart Y的0. 5、1. 8和8. 9倍,是美国南加州Rule 462和Rule 1142的1. 8和3. 1倍,是欧盟和德国指令的0. 7和500倍;我国一般地区油气泄漏限值是Subpart XX的0. 5倍,重点地区油气泄漏限值是Rule 462和Rule 1142的0. 7和2. 0倍.③我国3个典型城市储油库油气处理装置进口和出口NMHC排放浓度P5th~P95th数值范围分别为115~811 g·m~(-3)和0. 1~20. 0g·m~(-3),85%以上的处理装置出口NMHC排放浓度≤10 g·m~(-3).建议将GB 20950-2007的适用范围扩大为原油、汽油(含乙醇汽油)、航空煤油和石脑油,油气处理装置NMHC排放浓度限值从25 g·m~(-3)加严为20 g·m~(-3),增加特别排放限值10 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