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4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40篇
安全科学   105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110篇
综合类   854篇
基础理论   131篇
污染及防治   82篇
评价与监测   168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方言  曹芳  范美益  章炎麟 《环境科学》2020,41(3):1025-1035
本研究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以及2018年6~8月在嵊泗岛屿共采集70个大气总悬浮颗粒(TSP)样品,利用离子色谱法分析TSP样品中水溶性离子(主要包括:Na~+、 K~+、 NH~+_4、 Mg~(2+)、 Ca~(2+)、 Cl~-、 SO_4~(2-)、 NO~-_3和MSA)的质量浓度,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离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东海背景站水溶性离子组分的化学特征、季节差异以及主要来源.结果显示,观测期间TSP和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质量浓度均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冬季和夏季的总水溶性离子(TWSIIs)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6.5±16.3)μg·m~(-3)和(8.8±3.8)μg·m~(-3).二次离子(NO~-_3、 SO_4~(2-)与NH~+_4)是TSP中最主要的离子组分,在冬、夏两季分别占TWSIIs的86.2%和74.9%.非海盐硫酸盐(nss-SO_4~(2-))主要来自人为排放,夏季生源硫酸盐对nss-SO_4~(2-)的贡献为28.1%,冬季贡献率为5.9%.另外,研究站点受季节气温变化、长距离传输以及夏季生物源的影响,导致冬季NO~-_3质量浓度最高,夏季SO_4~(2-)质量浓度最高.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东海地区气溶胶化学组分在夏季主要受到海洋源的影响较大,冬季则主要受到人为排放源的输入影响.冬季Cl~-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氯富集,富集因子的平均值为38.5%.  相似文献   
232.
董万涛  王亚军  李丽  张兴 《环境工程》2021,39(10):178-184
利用H2O2、Na2FeO42种氧化剂对土壤中TPH进行去除实验,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速率的关系建立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对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变化、半衰期、TPH去除率等因素进行讨论和对比,寻找其反应规律.结果 表明:H2O2去除TPH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Na2FeO4去除TPH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H2O2浓度增大导致反应动力学常数增加,Na2FeO4浓度增大导致反应动力学常数减小.采用0.078,0.156,0.234 mol/L 3种浓度H202溶液与TPH的初始反应速率分别为0.61×10-3,1.38×10-3,2.09x 10-3 tool/(L·min),浓度为0.070,0.140,0.210 mol/L的Na2 FeO4溶液与TPH的初始反应速率分别为13.30× 10-3,20.47×10-3,12.86× 10-3 mol/(L· min).2种氧化剂与TPH的反应速率大小为:Na2 FeO4>H2O2.H2O2、NaFeO4与TPH反应半衰期分别为40.40~66.50,4.10~7.14 min.H2O2的半衰期约为Na2FeO4的10倍.2种氧化剂对土壤中TPH去除率均可达到60%以上,但利用率较低.总结了2种氧化剂在去除TPH过程中反应速率、半衰期和去除率的特点,最终筛选并优化反应条件,为黄土高原土壤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3.
水中总硬度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EDTA滴定法测定水质总硬度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充分考虑测量重复性、标准溶液的配制、滴定等过程对测量的影响,计算水中总硬度的测量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1·81×10-3。  相似文献   
234.
利用1981-2019年青藏高原气象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研究青藏高原不同等级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主要以小雨和中雨为主,大雨和暴雨非常少.年平均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和降水量总体均呈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状态. 1981-2019年小雨等级降水日数总体呈不明显的减少趋势,高原东侧和东南侧显著减少;中雨等级的降水日数总体呈显著的增多趋势,显著站点主要出现在青海东北部和四川中部;大雨和暴雨等级降水日数总体为不显著的增多趋势.1981-2019年青藏高原不同等级降水量均呈增多趋势,其中小雨、中雨和大雨通过了95%置信度检验.进一步研究发现小雨等级降水日数的减少主要由0.1-1 mm的降水日数减少导致,而小雨等级降水量的增多则主要由6-10mm的降水量增加引起.综上所述,青藏高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均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特征,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非常大,总体上小雨日数为减少趋势,其他等级降水日数和所有等级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图10表1参31)  相似文献   
235.
本文研究了雷州半岛高桥镇、特呈岛、湖光镇和金沙湾4个区域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含量、组成分布及来源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含量为0.10% ~ 5.62%,正构烷烃总含量(∑n-Alk)为0.69 ~ 16.60 μg/g(dw)。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组成以中长链(n-C...  相似文献   
236.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2007年6500余种统计刊源析出的350余万条中国期刊引文数据及CNKI“中国期刊网”中心网站2007年全年下载记录(3.1亿余篇次)的大样本数据统计分析得到的年度报告数据,本刊计量指标统计结果为:总被引频次1071、影响因子1.168、5年影响因子1.418、即年指标0.098、他引总引比0.96、被引期刊数396、被引半衰期6.2、2007年载文量82、基金论文比0.98、Web即年下载61.2、H指数(CN)15。  相似文献   
237.
上海地表湿润度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军  崔林丽  李军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6):1090-1098
基于上海11个气象站历史气候数据,利用湿润指数分析了1960~2008年期间上海地表湿润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并对其变化原因和不确定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过去49年间,上海地表湿润度在1990s最高,而在1960s最低;湿润度在夏季显著增加,而在秋季显著减小。上海湿润度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南部高于北部,整个上海湿润度在过去49年间总体都呈增加趋势,且东部增加多于西部。上海湿润度变化主要受降水量和潜在蒸散量的影响,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和平均地温通过对潜在蒸散的影响,从而都与湿润指数显著负相关。上海潜在蒸散的变化与其它研究中关于城市化对实际蒸散的影响结果不一致,评估城市和城镇地区地表湿润度,还有待建立更完善的湿润度指标。  相似文献   
238.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制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08):本刊总被引频次为1380,影响因子为0.712(2007年则分别为1167和0.619);其中,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在全部1765种期刊中分别排名第231和287位,在生物学类58种期刊中分别排名第15和20位;此外,国际论文比为0.02。在其扩刊版(2008)中,本刊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分别为1787和0.877。  相似文献   
239.
240.
近40年来三江源区气候资源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占峰 《青海环境》2001,11(2):60-64
利用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地区18个气象台站1961-1999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并分析了降水、热量、光照以及蒸发量等气象要素近40年来的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揭示了三江源区气候资源变化的实际情况,为该区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提供基本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