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5篇
  免费   648篇
  国内免费   2319篇
安全科学   463篇
废物处理   434篇
环保管理   243篇
综合类   4356篇
基础理论   814篇
污染及防治   1367篇
评价与监测   114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221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508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479篇
  2011年   447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396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21.
煤渣吸附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波 《环境保护》1993,(3):9-11
本文以南京第五毛纺厂印染废水处理的煤渣吸附实验为基础,分析研究了煤渣吸附处理污水的机制和处理效果,为这一新的水处理方法的应用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2.
123.
利用天然矿石毒重石对硫酸盐废水进行吸附处理,在废水的pH=9,停留时间为80min左右时,该吸附剂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且该离子交换吸附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4.
黄磷尾气的主要成分是CO,可作为燃料和碳一化工原料。综合论述了黄磷尾气的几种净化方法,对其净化效果进行比较,并对净化后的尾气用途作了简单介绍。分析了黄磷尾气净化的难点。  相似文献   
125.
用Ti(SO4)2和硅溶胶制备TS载体。研究了以TS为载体的催化剂催化氧化脱除三甲胺的臭味。在制备TS载体的研究中考察了反应温度、钛硅比、焙烧温度、老化条件(如老化时间、pH值)等因素对载体吸附性能和比表面积的影响,并考察了不同活性组分、不同钛硅比的催化剂对脱除三甲胺的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Pd活性组分以及Ti:Si比为4:1mol的催化剂具有低温催化活性,脱臭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6.
采用吸附柱穿透曲线法测定了30℃不同相对湿度(RH)下4种低浓度有机蒸气(VOC)在活性炭上的等温吸附量,结果表明,水蒸汽对VOC吸附平衡的抑制作用。随着RH的增大,VOC浓度的降低而增大,且随着VOC分子极性的增强则有所增大;VOC水蒸汽吸了平衡的抑制作用,随着VOC分子极性的增强是有所减弱,提出一个基于竞争吸附机理的olanyi-Dubi-min方程,解释空气湿度对低浓度VOC在活性炭吸附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7.
活性炭吸附-光催化氧化深度净水工艺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田  陈超鹏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6):342-343,349
以光催化氧化作为活性炭吸附工艺出水通常存在的亚硝酸盐、余氯与细菌总数超标等问题,并能去除铁穿透炭层的极性短链有机污染物,使出水达到《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1999)。与目前常用的活性炭-反渗透组合工艺相比,该工艺具有可保留水中有益的矿物成分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8.
浮游微藻携带和传播WSSV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对虾养殖池塘中常见的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盐藻(D unaliella salin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四种浮游微藻为实验对象,研究其是否可以携带和传播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的对虾白斑病病毒(WSSV).研究结果表明,这四种微藻和WSSV病毒粗提液混合后,经PCR检测发现在混合后96 h内微藻都可以携带WSSV,其中湛江等鞭金藻和亚心形扁藻在144 h内为WSSV阳性,盐藻在120 h内为阳性,然后在不同时间呈现WSSV阴性.采取病毒-浮游微藻吸附法,用携带WSSV的微藻投喂美丽猛水蚤(Nitocra sp.5d,经套式PCR检测,美丽猛水蚤为病毒阳性.这说明浮游微藻可以携带并且传播WSSV.  相似文献   
129.
藻类吸附法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藻类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现状,讨论了不同藻类的预处理方法和吸附能力,总结了藻类吸附水中重金属的效果、影响因素、机理和规律,展望了藻类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0.
丁基锡化合物在水体悬浮颗粒物上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海河河口表层底泥制成悬浮颗粒物(SPM),采用批量平衡法首次研究了模拟河口条件下三丁基锡(TBT)和二丁基锡(DBT)在该SPM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TBT和DBT均能在SPM上发生吸附,尤以TBT更为显著.吸附速率可用Kuo和Lake的经验公式描述;吸附过程受SPM的浓度及TOC含量、pH值、温度、腐殖酸浓度和盐度影响.实际河口水样中的SPM对TBT和DBT的吸附百分率也较高,因此SPM是TBT和DBT归趋的重要场所,去除SPM可使水体得到一定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