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68篇 |
免费 | 125篇 |
国内免费 | 24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05篇 |
废物处理 | 53篇 |
环保管理 | 1295篇 |
综合类 | 3836篇 |
基础理论 | 739篇 |
污染及防治 | 171篇 |
评价与监测 | 241篇 |
社会与环境 | 342篇 |
灾害及防治 | 1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183篇 |
2022年 | 218篇 |
2021年 | 240篇 |
2020年 | 177篇 |
2019年 | 139篇 |
2018年 | 77篇 |
2017年 | 88篇 |
2016年 | 119篇 |
2015年 | 181篇 |
2014年 | 397篇 |
2013年 | 297篇 |
2012年 | 308篇 |
2011年 | 308篇 |
2010年 | 252篇 |
2009年 | 267篇 |
2008年 | 321篇 |
2007年 | 315篇 |
2006年 | 243篇 |
2005年 | 270篇 |
2004年 | 336篇 |
2003年 | 453篇 |
2002年 | 308篇 |
2001年 | 241篇 |
2000年 | 274篇 |
1999年 | 189篇 |
1998年 | 125篇 |
1997年 | 106篇 |
1996年 | 105篇 |
1995年 | 92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81篇 |
1992年 | 66篇 |
1991年 | 53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湖南省2001~2008年经济与环境统计数据,构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系统地分析曲线特征、成因以及湖南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变迁的关系。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湖南省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等污染指数均较高,人均GDP呈逐年明显增长趋势;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回归曲线基本符合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废气、固废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回归曲线仍未达到环境质量趋好的转折点,依然表现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因此,为保证湖南省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应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合理的环境目标和相应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将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纳入区域规划,提高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992.
构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2010—2019年安徽省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计算评价指标与耦合协调度的关联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全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改善趋势,耦合协调度集中分布在0.393~0.765,基本处于良好协调或低水平协调阶段。全省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均大于经济发展指数。省会城市、沿江江南地区耦合协调度高于江淮之间和淮河以北地区。工业"三废"排放量、环境质量、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是影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因素,建议通过改善这些方面进一步提升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水平。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以《同煤集团梵王寺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为例,根据相关工程实践,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及争议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该类项目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6.
997.
研究过程中摒弃了以往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中常有的以乡、镇为研究单元的传统模式,改用栅格单元为基本研究单元,切实反映了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非均衡性和连续性,使研究结果打破行政区界限从而具有"空间性";并基于栅格单元首次提出了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互相融合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的"分解-合成"新方法,使得原本数据信息有限的模糊矩阵扩展成包含大量网格信息的巨型空间矩阵,较好的解决了图层属性单一化与模糊隶属最大原则之间的矛盾。文章从"模糊隶属度"层面进行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998.
999.
生态环境的危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官民共识,一定程度上的权力自觉和民间参与已经启动。然而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是权力运用的行为,在权力主导的格局下,环境保护始终处于一种从属性地位,是一种"软任务",这导致了环保的绩效困局。破解这一困局的根本出路在于引入以规范权力为核心的"法治环保",从责任性上倒逼有关主体理性思考和安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更加宏大的建设框架中的正确定位及其关系,以及发展一种官民合作型的环保社会行动框架。 相似文献
1000.
为评估京藏高速公路(青海境内)建设对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借助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对京藏高速公路诺木洪至格尔木段公路两侧300m范围内的土壤类型、植被情况、野生动物分布、土地利用情况和土壤侵蚀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公路沿线区域河流数量很少,水热条件差,物种较少,植被自我恢复能力较弱,植被覆盖度较差,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现状为较差。因此,在公路建设和营运中,应重视和加强对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公路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