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79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49篇
环保管理   74篇
综合类   604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110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伏雨  龙云  肖波  程怀玉  龙新平 《环境工程》2021,39(4):25-29,85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栅条絮凝池前段内部流场进行模拟分析,以涡旋速度梯度和湍动能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对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在流场中加入了11组不同粒径和有效密度的絮凝颗粒,每组在流场入口处随机释放98560个粒子,利用DPM模型对粒子运动轨迹进行追踪统计.结果 表明:随着絮凝颗粒的增大,其有效密度呈相应下降趋势.絮...  相似文献   
62.
63.
64.
快速的城市化导致不透水性下垫面急剧增加,进而加剧了径流污染,尤其是屋面径流污染。生物滞留池作为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核心措施之一,对径流的净化效果显著。以屋面径流为控制对象,设计了3个生物滞留池用于探究不同土壤层厚度和不同进水方式对生物滞留池出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收集的屋面径流污染严重,COD和TN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劣Ⅴ类。经生物滞留池处理后发现,3个生物滞留池对悬浮物(SS)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为92.2%~98.7%,装填20cm土壤的表层进水生物滞留池较装填15cm土壤的生物滞留池出水污染物浓度低。装填20cm土壤的表层进水和侧向进水的生物滞留池对COD、TN和TP的去除能力总体相当,表层进水和侧向进水的生物滞留池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1.7%、90.4%,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93.8%、86.5%,对TP的去除率分别为70.1%和72.7%。  相似文献   
65.
基于SWMM模型的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控制系统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6.
《环境化学》2006,25(2):238-239
1 7500ce ORS无与伦比的分析性能 安捷伦新型7500ce碰撞/反应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打破了应用光谱对痕量元素分析的界线.这种新型仪器首次在众多的领域,如环境监测、食品安全、临床、农业、化学、地质、医药以及法医分析中得到应用,这种单一技术正在取代着多种元素分析器.它可以取代石墨炉原子吸收(GFAA),ICP-光学发射光谱,冷蒸气和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还有现有的ICP-MS.  相似文献   
67.
河口近岸水体中颗粒态重金属的潮周期变化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对长江口崇明东滩近岸水体中颗粒态重金属的潮周期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粒度影响,底层水体中颗粒态Cu、Pb、Fe、Mn、Zn、Cr、Al的总量分别高出表层沉积物的184%、99%、56%、62%、147%、50%和45%,其中Cu、Pb、Fe、Mn、Zn、Al可还原态部分在底层水体悬浮颗粒物中的含量也明显高出表层沉积物的2~3倍,但与重金属总量相比,上述元素的可还原态部分所占比例与表层沉积物相差不大.在5次潮汐循环过程中,颗粒态重金属均在涨潮初期、高平潮前后及落潮末期出现较高含量.这种变化主要与水动力条件有关,当水体流速增大时,从底部沉积物再悬浮起来的颗粒态重金属对水体中的永久性悬浮颗粒起了很大的稀释效应.水体中的盐度、DO及pH等环境因子对潮周期内颗粒态重金属的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8.
悬浮填料活性污泥法优化填料投配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悬浮填料活性污泥法中试试验系统,利用某城市污水厂生产工艺回流污泥为系统悬浮污泥,探讨了悬浮填料投配比、投配方式和中试硝化效果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悬浮填料最小投配比为15%即可满足系统硝化功能的要求;悬浮填料的投配方式宜采用集中投配并布置于曝气池的末端,这样既可提高系统的生物膜量,又有利于硝化反应的实现。而且,控制适当的溶解氧浓度,悬浮填料的投加有助于同步硝化反硝化更充分的进行。  相似文献   
69.
用水解酸化池-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活性艳红X-3B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解酸化池-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活性艳红X-3B的模拟废水,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对水解酸化池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考察了水解酸化池-膜生物反应器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及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泥沉降性能对膜污染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解酸化池HRT为16h时,废水的可生化性最好,挥发性脂肪酸质量浓度与COD比值为0.5;HRT为17h时,废水脱色率达69%,而COD的去除率受HRT影响较小;膜生物反应器主要起去除废水中COD的作用;水解酸化池-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后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83%和97%;膜生物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变化直接影响膜污染的速率。  相似文献   
70.
采用树脂分级将二沉池出水有机物(effluent organic matter, EfOM)根据官能团分类,采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排阻色谱等多种表征方式对EfOM及其分级组成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考察了EfOM及其分级组成的膜通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研究了二沉池出水主要的膜污染组分以及膜污染模型机理。结果表明,憎水性有机物组分(hydrophobic, HPO)主要为芳香烃类有机酸,胶体有机物组分(organic colloidal, OC)主要为蛋白质类有机物,过渡亲水性有机物组分(transphilic,TPI)主要是有机酸和多糖。膜污染严重程度依次为OCEfOMHPOTPI,在过滤初期,OC和EfOM中的大分子有机物会快速堵塞膜孔并引起膜通量的剧烈下降。另外,OC和TPI组分会与膜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可逆膜污染偏高。对于实际水体EfOM及其各分级组分,滤饼层过滤是超滤后期主要膜污染机理,超滤实验初期的膜污染可能是多种膜污染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识别了EfOM的主要污染成分和主要膜污染机理,为超滤工艺深度处理二沉池出水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