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79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49篇
环保管理   74篇
综合类   604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110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基于SWMM模型的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控制系统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2.
73.
快速的城市化导致不透水性下垫面急剧增加,进而加剧了径流污染,尤其是屋面径流污染。生物滞留池作为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核心措施之一,对径流的净化效果显著。以屋面径流为控制对象,设计了3个生物滞留池用于探究不同土壤层厚度和不同进水方式对生物滞留池出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收集的屋面径流污染严重,COD和TN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劣Ⅴ类。经生物滞留池处理后发现,3个生物滞留池对悬浮物(SS)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为92.2%~98.7%,装填20cm土壤的表层进水生物滞留池较装填15cm土壤的生物滞留池出水污染物浓度低。装填20cm土壤的表层进水和侧向进水的生物滞留池对COD、TN和TP的去除能力总体相当,表层进水和侧向进水的生物滞留池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1.7%、90.4%,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93.8%、86.5%,对TP的去除率分别为70.1%和72.7%。  相似文献   
74.
张培  刘芳  马涛  赵朝成  夏璐 《环境工程学报》2011,5(9):1961-1967
循环水系统中的微生物有悬浮态和附着态,悬浮细菌的存在对附着态生物粘泥的生长及特性有明显影响。通过向模拟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投加不同数量初始悬浮细菌,考察在营养水平不同的情况下,悬浮细菌数量对生物粘泥化学组成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水平不同,初始悬浮细菌数量对生物粘泥的化学组成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在不同营养水平下,应分别控制初始悬浮细菌数量。贫营养下,初始悬浮细菌数量应控制在6×105个/mL左右;中营养下,初始悬浮细菌数量应控制在1×105~2.6×105个/mL之间;富营养下,初始悬浮细菌数量应控制在0.11×105~2.6×105个/mL之间最不利于生物粘泥的生长。  相似文献   
75.
采用树脂分级将二沉池出水有机物(effluent organic matter, EfOM)根据官能团分类,采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排阻色谱等多种表征方式对EfOM及其分级组成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考察了EfOM及其分级组成的膜通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研究了二沉池出水主要的膜污染组分以及膜污染模型机理。结果表明,憎水性有机物组分(hydrophobic, HPO)主要为芳香烃类有机酸,胶体有机物组分(organic colloidal, OC)主要为蛋白质类有机物,过渡亲水性有机物组分(transphilic,TPI)主要是有机酸和多糖。膜污染严重程度依次为OCEfOMHPOTPI,在过滤初期,OC和EfOM中的大分子有机物会快速堵塞膜孔并引起膜通量的剧烈下降。另外,OC和TPI组分会与膜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可逆膜污染偏高。对于实际水体EfOM及其各分级组分,滤饼层过滤是超滤后期主要膜污染机理,超滤实验初期的膜污染可能是多种膜污染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识别了EfOM的主要污染成分和主要膜污染机理,为超滤工艺深度处理二沉池出水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6.
新型悬浮填料澄清池中填料对澄清作用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可取代传统二沉池的新型悬浮填料澄清池技术的原理及关键参数,小试试验研究了填料对新型悬浮填料澄清池固液分离过程中附着污泥形成及其絮凝性能的影响,并对填料在澄清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泥水界面上升至填料区后,可以形成较悬浮污泥更加致密稳定的附着污泥区,并形成孔道流,强化了对混合液中污泥颗粒的絮凝效果;填料区可以捕捉去除从悬浮污泥区中“逃逸”的微小污泥絮体,并降低出水浊度,有效地保证了出水水质的稳定性。填料的存在发挥了强大的整流作用,降低了雷诺数Re,提高了弗汝德数Fr,从而改善了污泥絮凝的水力条件,提高了澄清能力。  相似文献   
77.
悬浮载体生物膜工艺挂膜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悬浮载体挂膜需经历微生物在载体表面可逆吸附-不可逆吸附-固着态生长的过程.试验研究发现,悬浮载体挂膜效果受载体性质、环境因素、接种污泥活性及悬浮微生物浓度等多种因素影响,而控制较低的悬浮态微生物浓度,保证固着态微生物的优势生长,是挂膜能否成功的关键.在适宜的温度和操作条件下,经历20 d左右时间可完成悬浮载体挂膜.  相似文献   
78.
对于地板送风系统,空气从架空地板下直接送入人员呼吸区,送风气流卷吸地板附近颗粒物对室内颗粒污染物浓度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气流速度对颗粒浓度的影响特性,建立了模拟空气流动和颗粒运动轨迹的模型,并且在4种不同气流速度下在一间全尺寸小室内进行试验,测试了不同粒径颗粒浓度的衰减.试验结果表明,随送风气流速度增大,室内较大颗粒浓度衰减比较小颗粒更快;另一方面,计算结果也表明,气流速度对不同尺寸颗粒的分布影响不同,特别是大于3 μm的颗粒随着气流速度增加,其悬浮寿命衰减比1μm以下的颗粒显著得多.计算与试验结果的趋势非常一致.结果对室内颗粒污染物的治理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9.
结合前置反硝化工艺研究缺氧—好氧两级BIOSTYR模型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效能。采用对缺氧段反应器好氧预挂膜的两阶段复合式自然挂膜方法进行缺氧—好氧两级BIOSTYR模型反应器的挂膜启动。结果表明:(1)缺氧—好氧两级BIOSTYR模型反应器对COD、NH3-N、TN和TP总去除率平均分别达到91.9%、90.5%、55.1%和45.7%,出水SS较原水有所升高,但其为反冲洗周期的延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单体反应器中,缺氧段对COD、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6%、52.3%、45.8%、32.9%,好氧段对COD、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3%、81.6%、17.2%、18.9%。(3)采用脉冲式反冲洗,反冲洗后2~3h恢复正常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0.
基于遥感反演长江中游地区悬浮泥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浮泥沙定量研究对于调查长江的水质、地貌、生态环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长江中游武汉地区2012~2013年14幅不同时相的Landsat 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野外采样悬浮泥沙浓度数据,分析了悬浮泥沙遥感定量反演方法,数据处理中针对ETM+SLC OFF影像缝隙问题,采用自适应局部回归匹配算法(ALR)进行影像自动恢复处理,在波段选择中对悬浮泥沙浓度和光谱反射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运用传统关系建模方法和高斯模型方法对比,比较悬浮泥沙定量反演模型,利用实测验证数据对反演模型精度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ALR可以有效的获取悬浮泥沙敏感波段的遥感光谱反射率;(2)ETM+Band3悬浮泥沙浓度的高斯模型相关系数最高,通过对比得到模型反演的验证精度较高,研究证明遥感定量反演适合于长江流域武汉段泥沙含量大范围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