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87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52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居民对资源开发的态度是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社会与公众基础。基于对煤矿社区居民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居民资源开发态度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差异。结果显示:煤矿社区居民对资源开发总体呈现比较反对的态度。居民社会人口属性方面,受教育水平越高其对资源开发态度的支持程度越高;女性比男性更支持煤矿开采。在社会文化层面,就业机会和社会个人利益正向、显著影响居民资源开发态度;煤矿开采对居民生活和健康的不利影响负向、显著影响居民资源开发态度。在经济交通层面,资源开发的配套设施建设正向、显著影响居民资源开发态度;土地破坏和粮食减产负向、显著影响居民资源开发态度。在生态环境层面,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发生情况以及水质和水量的下降情况负向、显著影响居民资源开发态度。建议未来应制定针对性政策,改善居民资源开发态度,并着眼于资源开发沟通机制的完善、居民参与资源开发规划的制定和外部管理制度建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2.
风险感知是邻避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通过对北京市六里屯和高安屯两个垃圾处理场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垃圾处理设施周边173个家庭的风险感知、公平认知、受偿意愿与邻避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多数居民认为垃圾处理场的存在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超过半数的居民有邻避行为倾向,居民的邻避行为倾向与风险感知有正相关关系,与公平认知和货币受偿意愿有负相关关系.因此,加强宣传和沟通,避免风险认知片面夸大也是化解邻避风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3.
结合风险感知影响因子的研究,通过对风险的概念性剖析,将客观与主观性概念相整合提出了一个相对简单,但具有较强应用性的方法并应用于风险感知的定量化研究中.模型是通过定量的方式表达出人们的风险厌恶和风险接受等心理上的风险特征.该方法整合了个体风险效率Reff和相对感知影响因子(PAF)的权重平均值,模型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心理测量范式方法.在模型中给每一个PAF分配1个相关权重以代表其影响力大小.权重值的量化过程通过目标一组的方式(如专家、大众)或者心理测量范式的方法进行.对可选择性的PAF生成过程与权重值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利用专家工作组的数据进行了真实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应用于标准化与技术性的个体风险感知定量分析,如用于改善并加强专家与大众之间的风险沟通,减小他们之间的风险感知差异等;另外,该方法能够解释风险感知水平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但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形成了这样的差异.该结构化的计算模型的建立过程既没有过多地考虑社会-文化因子,也没有考虑历史背景,因为这两个影响因子的影响是十分微弱的.  相似文献   
74.
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影响旅游活动的开展,严重时会使旅游产业遭到彻底破坏或陷于混乱.根据对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综述,深入分析了地质灾害对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影响,从旅游活动发生前、旅游活动发生过程中和旅游活动结束后等三个阶段提出重塑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对策措施,有针对性地使旅游目的地形象得到高效恢复和重塑,使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水平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75.
九寨沟风景区游客入游距离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九寨沟风景区属于长江支流水系的上游,是长江支流源头区以景观资源(尤其是水景观)及生态旅游资源为特色的典型地区,目前旅游业成为当地及同类地区的旅游重要产业。旅游市场是当地旅游发展基础之一。在实地游客抽样调查及旅游区游客登记统计共涉及约2万人统计资料及数据库处理的基础上较系统地研究了九寨沟入游游客的入游距离特征。对九寨沟不同目标市场游客的入游距离特征进行了统计描述,揭示了游客入游距离与年龄、收入、职业、文化、心理收入、旅游态度相关,而与旅游动机相关性不明显,景观偏好可以反映游客的旅游心理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入游距离。同时揭示了入游距离感知的距离衰减特征,印证了心理学感知理论中的韦伯理论在距离感知中的体现。还解释了游客的主观假设替代旅游地的旅游距离与入游距离呈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6.
听觉是人接受外部刺激的重要信息通道,然而实验表明,行人依靠听觉察觉身后危险的能力很弱,在道路混合交通条件下容易出现行人未及时发现身后驶来的车辆而引发交通事故。由于我国实行车辆靠右侧通行制度,因此,在目前机动车行驶噪声日益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让行人在混合交通的道路上靠道路的左侧通行,可以使其始终与距离自己最近的车辆保持相互面向,从而充分利用行人视觉对道路危险的良好感知能力,增强行人躲避危险的主动性,减少行人与车辆之间的危险冲突及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77.
为解决起重吊装指挥-操作交互的高风险场景下,单一类型装备(如传感器、智能摄像头等)难以实时智能地识别吊装风险的问题,研发集成计算机视觉技术和传感器设备的起重吊装风险协同感知智能装备(简称智能装备)。首先分析起重吊装过程中指挥人员和起重机的运动特征;然后针对起重机驾驶员的误操作行为风险,结合人-机不同的运动特征和工作需求,提出智能装备的风险协同感知方案;最后在实验室模拟场景下检验智能装备的风险感知精度和延迟时间。结果表明:智能装备能够协同感知起重吊装指挥-操作交互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发现起重机驾驶员的误操作行为并实时报警。智能装备在该过程中的风险感知精度为95.17%,延迟时间约为0.25 s。  相似文献   
78.
感知环境,智慧环保"是结合物联网技术对水体水源、大气、噪声、放射源、废弃物等进行感知、处置与管理,建设成为一个集智能感知能力、智能处理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于一体的新一代网络化智能环保系统,以达到"测得准、传得快、算得清、管得好"的总体目标,旨在推进污染减排、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环境与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智慧环保"借助物联网技术,把传感器和装备嵌入"智慧环保"的理念  相似文献   
79.
基于新疆12个牧业县232户微观数据,运用风险收益理论、期望效应理论构建了草原流转风险规避理论模型与基于博弈论构建了草原流转非牧用途使用理论模型,分析了风险规避和非牧用途使用对牧户草原流转的内在机理。使用二元Logit模型、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分别探析风险规避和非牧用途使用对牧户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违约风险、生态风险、经营风险对牧户草原流转行为存在显著影响,草原流转存在的各类风险可能导致牧户的风险规避行为;非牧用途使用、转移就业能力担忧与家庭收入结构对于牧户草原流转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家庭收入结构在牧户面临非牧用途使用时存在调节效应,而其转移就业能力担忧在牧户面临非牧用途使用时存在遮蔽效应。同时,违约风险、生态风险在牧户面临非牧用途使用时存在中介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造成流转风险、非牧用途使用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相似文献   
80.
庙成  刘希林 《灾害学》2022,(1):158-164+170
基于泥石流灾害可接受风险调查问卷的分析,从泥石流灾害关注程度和类型、可接受性及灾害可接受风险3个方面阐述农民对泥石流灾害可接受风险的感知和态度。研究结果表明:(1)农民普遍关注泥石流灾害,主要关注的灾害后果是财产损失,财产损失中主要关注的是房屋;(2)农民对泥石流灾害可接受性分别是:距离为<5 km、频次为100年1次或更长时间1次、预警时间为<1 h和保险费用为<100元;(3)农民可接受的受灾人数、死亡人数、死亡比例、个人直接经济损失和总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100人、≤1人、≤5×10-7/a、≤1 000元和≤10万元;(4)影响农民对泥石流灾害风险感知和风险态度以及可接受风险水平的主要人口特征是36~45岁、女性、受教育程度初中学历以及收入<1 000元/月的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