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6篇 |
免费 | 68篇 |
国内免费 | 15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7篇 |
废物处理 | 13篇 |
环保管理 | 97篇 |
综合类 | 727篇 |
基础理论 | 69篇 |
污染及防治 | 102篇 |
评价与监测 | 24篇 |
社会与环境 | 23篇 |
灾害及防治 | 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65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64篇 |
2013年 | 46篇 |
2012年 | 73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51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12.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具有同根同源性,但具体治理中减污降碳的协同效果尚不明确。以浙江省11个设区市为研究样本,对环境空气质量和二氧化碳(CO2)排放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16—2020年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CO2排放总量仍处于增长阶段。11个设区城市PM2.5年均浓度降幅在26%~41%之间,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下降趋势不明显,大部分城市呈现碳排放增加、NO2浓度下降的特征,只有杭州和温州两市呈现碳排放总量和NO2、PM2.5浓度协同下降的趋势。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设区市呈现NO2浓度与碳排放相关性较大、协同性强,PM2.5浓度与碳排放相关性较小的特点。进一步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定量评价分析表明,浙江地区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和温室气体减排已表现出一定成效,但各设区市因产业结构、环境基础条件、协同程度等不同导致减污降碳综合绩效有明显差异。从源头减排实现... 相似文献
13.
14.
对地质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受灾体价值和受灾体价值损失率为基础开展评价,并提出6类直接经济损失评价因子与计算方法;对间接经济评价提出7类评价因子和计算方法。对历史上云南省大关县黄葛沟泥石流灾害开展了实例研究,得出一次地质灾害的经济损失值较为严重,为后续的减灾防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面源磷负荷改进输出系数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输出系数模型是模拟较大流域面源污染的有效手段,但它假设同一土地利用类型的输出系数相同,忽视了营养物径流和截留过程中其他流域特征对输出系数空间分布的影响,难以为流域分区管理提供依据。在传统输出系数模型基础上,引入产污因子(CI)和截留因子(RI),校正地形、降雨、植被缓冲带对面源磷流失空间格局的影响。用改进输出系数模型模拟滇池流域面源磷负荷并将模拟结果应用于流域管理。结果表明,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能更好地模拟面源磷污染的空间格局,识别出面源总磷的关键风险区--湖滨平原地带以及与入滇河流邻近的山谷、台地。以2008年滇池流域面源总磷的模拟结果(3525 t)为基准,若单位面积磷肥施用量减少20%,面源总磷负荷将减少86%;若环湖公路内侧全部实现退耕还林或还草,面源总磷负荷将减少60%;若同时实施减少磷肥施用量和环湖公路内退耕两项措施,面源总磷负荷将减少130%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中水已成为热电厂的重要水源,其深度处理是影响电厂水处理系统的关键。为评估双膜法在电厂深度处理中的潜力与稳定性,考察了山东某热电厂石灰混凝-超滤(UF)-反渗透(RO)系统不同季节的处理效果及污染物去除特征与各工段贡献率。研究表明:双膜法对浊度、色度、电导、碱度、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达95.82%、96.62%、96.73%、98.22%、96.42%和89.13%,在夏季严重膜污堵的条件下,也可保障产水达标,是一种有效的中水深度处理技术。预处理仅去除某些大分子腐殖酸类有机物、硬度类物质、悬浮物,富里酸类有机物、氮等其他溶解性物质主要由RO去除(去除率均60%),因此,存在膜结垢和污堵的风险。不同季节污染物浓度变化不显著,但夏季高温条件下微生物代谢和繁殖速率较高,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ndex, FI)大于2,生物指数(biological index, BIX)为1.2左右,这是夏季膜污堵爆发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